02.02 各行各業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杭州網記者 餘瓊雅

疫情來襲,杭城“她力量”硬核崛起各行各業的女性。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中變身成為“女超人”,用女性特有的堅韌和耐力打好這場對抗病毒的“持久戰”。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她們吧。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婚禮延期,幸福不延期

王水英,上城區紫陽街道海潮社區主任。今年的大年初四,本來是她的婚期。但得知疫情後,大年三十晚上,她做出重要決定:推遲婚期,並主動和社區書記“請纓”:“有需要隨時叫我!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忙到半夜,與社區同事一起走訪排查居民1800餘戶,5400餘人。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是警嫂,更是社工

章杭,江乾區四季青街道錢運社區工作人員。作為一名警嫂,丈夫難得的休假,本應陪伴著一起回夫家千島湖探望公婆,可她更是四季青街道錢運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她毅然決然放棄原定的回家計劃,放棄了與丈夫團聚的難得機會,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戰鬥中。“作為一名社區工作人員,本就處於基層工作第一線,我只是做好了我應該做的,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會雨過天晴”。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多重身份,基層幹部衝在前

酈娜,下城區東新街道東新園社區黨委書記。“心理疏導師”“跑腿代購”“熱線接線員”……年三十開始,在社工之外,酈娜和同事們又多了好幾重身份。“我做了17年社工,越是危難險急的時候,越是需要基層幹部衝在前,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硬仗。”酈娜由衷地說。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一心奮戰代替家人團圓

莫秀英,拱墅區康橋街道康運社區書記。這個新年,她早就和丈夫商量好帶著兩個女兒一起回丈夫老家過年,最終還是沒能如約成行。從年三十起,她就放棄了休息,每天毅然投身到工作崗位。防疫宣傳、排摸人員、每日巡查、消毒、代買物品,忙碌的身影依舊不停歇地穿梭在小區間,從白天到晚上,她一心撲在社區,這個新年對於她而言,奮戰在社區一線代替了和家人團圓。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最掛念的是留觀人員

張國蘭,濱江區長河街道晶都社區書記。春節前,她就在關注疫情了。“一直在看新聞關注疫情,疫情開始擴散,我們也早就做好了春節不休假的準備,這種時候,我們必須要站出來。”晶都社區有12戶從湖北迴杭的留觀人員,他們也是張國蘭最近最掛念的人,她和同事們一一交代:“上門的時候帶上垃圾袋、消毒水,幫他們收集、處理生活垃圾,記得要多問一句,生活必需品夠不夠,不夠的話,我們馬上添補……”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退休不離崗

劉海萍,退休居委會主任。2000年,她被選為下城區朝暉街道玉公橋社區的居委會主任,也是杭州市第一屆社區居委會主任之一,2003年,在任期內,她正好趕上了“非典”,“社區工作人員的辛苦,我最知道,那時候我們也是24小時待命,上門消毒、分工包乾,這次疫情當前,抗擊非典的經驗,正好可以用上。”大年初二起,這位退休的居委會主任再次“上崗”,接到的任務是根據聯繫方式,進行電話排查,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排摸4171戶居民。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今年不回家的“保潔先鋒”

王瑞,蕭山區北幹環衛所環衛工人,安徽人,是今年城管局的保潔先鋒,始終沒有回家過年,堅守崗位,工作時間上午四點半到十點半,下午兩點到五點半。雖然辛苦,但她卻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做的,是自己的本職工作。隨著疫情發展,大家基本都響應號召安心在家,王瑞說,路上行人少了,從事消殺的人卻多了,我自己也要認真保潔,不留衛生死角,大家眾志成城,一定會把疫情早日消滅。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這一串驚人數字是她的工作

李英穎,江乾區彭埠街道婦聯主席。今年春節假期期間,李英穎幾乎每天都要做20多張工作報表,接100多個電話,核查1000多個人員的名單。最近7天來,一共接了800多個電話,上報了100多張報表,寫了20多篇近3萬字的彙報材料。

她的另外一個身份,是街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的核心成員,她和這個崗位,是疫情工作和信息上傳下達的中心。“這個崗位,必須隨時有人,隨時能響應。”李英穎說。同時,她還是街道的聯絡員、指導員,白天要對接防控物資緊缺她多渠道徵集採購等事務,指導制定防控預案,督促社區做好網格排查;晚上要寫小結材料,回覆處理工作群裡的信息,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累了,李英穎就在椅子上靠一會兒,洗把臉繼續工作。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兒子對不起,媽媽又要爽約了

毛丹,拱墅區市場監管局質管科科長。自從擔任科長以來,毛丹就未曾帶孩子出去旅行過。本以為今年寒假可以履行對兒子的承諾,不想又碰上了疫情。

新年伊始,農貿市場查活禽違法交易、藥店查防疫用品價格,打擊囤積居奇、餐館後廚查菜品,阻斷疫情“傳播鏈”確保食品安全......哪裡需要哪裡就有她的身影。朋友看了她微信運動的步數,開玩笑說她是“近期需要重點隔離人員”。

“兒子,對不起,這個假期媽媽又要爽約了!”這是毛丹寫給自己10歲兒子的話,有作為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愧疚,但更多地是作為市場監管人對自己工作義無反顧的責任。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加班百餘小時“不回家的媽媽”

孫向珏,蕭山區疾控中心傳防科副科長。一個重要的科室,一位年輕的中層幹部,她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吃住在單位,每天只是在辦公室睡2-3小時,已連續加班100餘小時。她就是孫向珏,孩子說她是個“不回家的媽媽”。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萬隻口罩獻真情

邱雪萍,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的一名校醫,當她看見身邊有那麼多的“最美逆行者”冒著生命危險獻出大愛,再也坐不住了。在得知老家蘇州一家生產醫用口罩的工廠為支援武漢,日夜加班,人手緊缺。

她帶著婆婆報名參加公益義工志願服務活動。她們冒雨驅車40公里來到車間進行公益義工志願服務活動。一天下來,她不敢喝水,生怕自己上廁所,耽誤服務時間。就這樣,她和其他的很多志願者一起馬不停蹄地勞動,共完成了8萬隻口罩。

媒體人也是“逆行者”

成為一名“逆行者”,是記者這個職業特殊性所決定的。在這段時間中,“做好防護”也成為了大家相互之間的問好語。這個春節,所有媒體從業者都有著相同的共識,放棄假期,努力傳達著所有人關注的消息。一天24小時,他們時刻待命,他們是離疫情一線最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