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杭州网记者 余琼雅

疫情来袭,杭城“她力量”硬核崛起各行各业的女性。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变身成为“女超人”,用女性特有的坚韧和耐力打好这场对抗病毒的“持久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们吧。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婚礼延期,幸福不延期

王水英,上城区紫阳街道海潮社区主任。今年的大年初四,本来是她的婚期。但得知疫情后,大年三十晚上,她做出重要决定:推迟婚期,并主动和社区书记“请缨”:“有需要随时叫我!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忙到半夜,与社区同事一起走访排查居民1800余户,5400余人。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是警嫂,更是社工

章杭,江干区四季青街道钱运社区工作人员。作为一名警嫂,丈夫难得的休假,本应陪伴着一起回夫家千岛湖探望公婆,可她更是四季青街道钱运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毅然决然放弃原定的回家计划,放弃了与丈夫团聚的难得机会,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战斗中。“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本就处于基层工作第一线,我只是做好了我应该做的,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雨过天晴”。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多重身份,基层干部冲在前

郦娜,下城区东新街道东新园社区党委书记。“心理疏导师”“跑腿代购”“热线接线员”……年三十开始,在社工之外,郦娜和同事们又多了好几重身份。“我做了17年社工,越是危难险急的时候,越是需要基层干部冲在前,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定能打赢疫情防控的硬仗。”郦娜由衷地说。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一心奋战代替家人团圆

莫秀英,拱墅区康桥街道康运社区书记。这个新年,她早就和丈夫商量好带着两个女儿一起回丈夫老家过年,最终还是没能如约成行。从年三十起,她就放弃了休息,每天毅然投身到工作岗位。防疫宣传、排摸人员、每日巡查、消毒、代买物品,忙碌的身影依旧不停歇地穿梭在小区间,从白天到晚上,她一心扑在社区,这个新年对于她而言,奋战在社区一线代替了和家人团圆。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最挂念的是留观人员

张国兰,滨江区长河街道晶都社区书记。春节前,她就在关注疫情了。“一直在看新闻关注疫情,疫情开始扩散,我们也早就做好了春节不休假的准备,这种时候,我们必须要站出来。”晶都社区有12户从湖北回杭的留观人员,他们也是张国兰最近最挂念的人,她和同事们一一交代:“上门的时候带上垃圾袋、消毒水,帮他们收集、处理生活垃圾,记得要多问一句,生活必需品够不够,不够的话,我们马上添补……”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退休不离岗

刘海萍,退休居委会主任。2000年,她被选为下城区朝晖街道玉公桥社区的居委会主任,也是杭州市第一届社区居委会主任之一,2003年,在任期内,她正好赶上了“非典”,“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我最知道,那时候我们也是24小时待命,上门消毒、分工包干,这次疫情当前,抗击非典的经验,正好可以用上。”大年初二起,这位退休的居委会主任再次“上岗”,接到的任务是根据联系方式,进行电话排查,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排摸4171户居民。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今年不回家的“保洁先锋”

王瑞,萧山区北干环卫所环卫工人,安徽人,是今年城管局的保洁先锋,始终没有回家过年,坚守岗位,工作时间上午四点半到十点半,下午两点到五点半。虽然辛苦,但她却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随着疫情发展,大家基本都响应号召安心在家,王瑞说,路上行人少了,从事消杀的人却多了,我自己也要认真保洁,不留卫生死角,大家众志成城,一定会把疫情早日消灭。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这一串惊人数字是她的工作

李英颖,江干区彭埠街道妇联主席。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李英颖几乎每天都要做20多张工作报表,接100多个电话,核查1000多个人员的名单。最近7天来,一共接了800多个电话,上报了100多张报表,写了20多篇近3万字的汇报材料。

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街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核心成员,她和这个岗位,是疫情工作和信息上传下达的中心。“这个岗位,必须随时有人,随时能响应。”李英颖说。同时,她还是街道的联络员、指导员,白天要对接防控物资紧缺她多渠道征集采购等事务,指导制定防控预案,督促社区做好网格排查;晚上要写小结材料,回复处理工作群里的信息,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累了,李英颖就在椅子上靠一会儿,洗把脸继续工作。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儿子对不起,妈妈又要爽约了

毛丹,拱墅区市场监管局质管科科长。自从担任科长以来,毛丹就未曾带孩子出去旅行过。本以为今年寒假可以履行对儿子的承诺,不想又碰上了疫情。

新年伊始,农贸市场查活禽违法交易、药店查防疫用品价格,打击囤积居奇、餐馆后厨查菜品,阻断疫情“传播链”确保食品安全......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朋友看了她微信运动的步数,开玩笑说她是“近期需要重点隔离人员”。

“儿子,对不起,这个假期妈妈又要爽约了!”这是毛丹写给自己10岁儿子的话,有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深的愧疚,但更多地是作为市场监管人对自己工作义无反顾的责任。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加班百余小时“不回家的妈妈”

孙向珏,萧山区疾控中心传防科副科长。一个重要的科室,一位年轻的中层干部,她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吃住在单位,每天只是在办公室睡2-3小时,已连续加班100余小时。她就是孙向珏,孩子说她是个“不回家的妈妈”。

各行各业的“女超人”杭城防疫“她力量”硬核崛起

万只口罩献真情

邱雪萍,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的一名校医,当她看见身边有那么多的“最美逆行者”冒着生命危险献出大爱,再也坐不住了。在得知老家苏州一家生产医用口罩的工厂为支援武汉,日夜加班,人手紧缺。

她带着婆婆报名参加公益义工志愿服务活动。她们冒雨驱车40公里来到车间进行公益义工志愿服务活动。一天下来,她不敢喝水,生怕自己上厕所,耽误服务时间。就这样,她和其他的很多志愿者一起马不停蹄地劳动,共完成了8万只口罩。

媒体人也是“逆行者”

成为一名“逆行者”,是记者这个职业特殊性所决定的。在这段时间中,“做好防护”也成为了大家相互之间的问好语。这个春节,所有媒体从业者都有着相同的共识,放弃假期,努力传达着所有人关注的消息。一天24小时,他们时刻待命,他们是离疫情一线最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