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在家上網課發生爭執而跳樓輕生,溫室的花朵啥時候才能茁壯成長?

蟄伏198700511


唉,題主沒有具體說這事兒發生在什麼地方,書生上網搜索了一下,看到這幾天確實有跳樓的事情發生,小小年紀就這樣受不得一絲委屈而跳樓,令人心痛。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經常有這樣的事發生,這次好在發生在家裡,和老師沒什麼太大的關係;過去經常發生在學校,想去年年底,就有高中生從學校的樓上跳下,氣的家長跑到學校門口,要求學校給個說法。

應該說,現在有這麼多的學生跳樓,小學生到大學生,一直到博士生,都有勇敢者跳樓,而且記得去年有一個博士生,應該是當著他母親的面跳下去。

無論哪個時代的人,都會經過叛逆期,但過去的人,好像在怕你去跳樓的並不太多,難道是因為過去的樓比較少嗎?

顯然不是的,實際上是因為過去的孩子,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經常接受挫折教育,老師罵兩句學生很正常,家長打兩下孩子非常正常,老師拿著粉筆頭打學生,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讓遲到的學生,站在教室後面,根本就不算是處罰;學生站到教室外面去,也得乖乖的,不敢和老師頂嘴;而家長們呢,不僅不會找到學校要求處罰老師,而且會感謝老師家長教育孩子。

而我們現在,孩子缺少了這種挫折教育,孩子在溫室裡長大,在蜜罐里長大。

一句話也說不得,一個手指也動不得,上學的路上,書包都得讓家長給拿著,回到家裡,連鉛筆都需要家長給削好。

當然,現在很多人用自動鉛筆,根本就連鉛筆也不用削了。

而另一方面,現在比過去孩子生的少,本來應該更加珍惜生命,可是我們缺少了生命教育,包括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

現在的孩子都肝火旺,一不開心,要麼自個兒跳,不把自個兒當回事兒;要麼三句話不對,就敢把對方幹倒。

而如果說的簡單點,其實就是現在缺少責任教育,雖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未經自己同意的,但自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就需要對這個世界承擔一份責任,不能隨便害人,也不能隨便害己。

這是近幾年的結婚率和離婚率數據。

書生看過一個數據,說的是2018年,從數量上看,大概就是有一半的人離掉了,當然多數離的肯定不是當年結的,這個數據是非常嚇人的,後面留言的網友們也非常震驚,習俗上現在找不到這個數據了;

而從書生身邊的情況看,也是一樣,只要簡單的數一下,就會發現小區裡有好多離異的年輕人,原因呢當然是各種各樣,聽起來都非常有道理。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誰也不能忍對方,誰也不願意讓著對方;而生活在不同家庭長大的兩個人,如果都想按照自己的生活規律生活不想做一絲讓步的話,無論是在家裡,而是在單位,肯定都是矛盾不斷的。

由於缺少責任心,又缺少挫折教育,他們把任性發揚光大之後,跳樓,那會成為他們一個簡單的動作

希望家長們,從小就好好培養孩子,不只是教他們學知識,更要教他們學做人,學會為了自己珍惜生命,更要學會為了他人而珍惜生命。

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是每個家長的責任。


一介書生945


剛剛恰好看到這個視頻,1分多鐘的視頻中,最讓我難過的就是這對父母躺地大哭的情景,多少傷心、悲慟、驚恐、悔恨在裡頭,為人父母的一切情感不加絲毫掩飾的在突如其來的災禍面前展露無遺。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3月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明珠花苑小區的一個學生,因當天早晨家長訓斥其上網課不積極,一氣之下便從樓上跳下輕生。孩子被送往醫院救治,目前尚不知救治結果。

又一起學生輕生事件,很多人責怪父母總是逼迫孩子,最後造成這種後果,追悔莫及。這樣講太片面了。

1、天下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安康,一世無憂?但是經歷過生活,家長知道生存的不易,競爭的激烈,所以家長希望孩子在學習上認真,求學上努力,為未來打好基礎。這無可厚非。

2、從方式方法上講,理論上應該循循善誘、把握教育契機、避免激化矛盾。但每對父母都是普通人,不是經過大學專業訓練才成為父母的,退一步講,大學教育專業畢業的父母也不一定時時刻刻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和方法,所以這個時候責難這對本已不幸的父母完全沒有必要。

3、但是我們還是要反思,我們的教育是出現問題的了。無論是社會環境、學校培養、還是家庭教育,都有了教育行為上的偏差,最終導致這個孩子做出如此的舉動。

4、孩子執拗、偏激、抗搓力差、生命意識薄弱、缺乏責任心、沒有感恩之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毅力、沒有自控力等等這一切,

  • 都和家庭教育中平時溺愛、惱時嘮叨、教育手段簡單粗暴有關;
  • 也和學校平時關注成績多於關注精神的培養,分數教育高於一切教育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方式有關;
  • 更和社會上風氣浮誇、追求一夜網紅、價值觀偏離有關。

一個年輕的生命突然折翼了,表面上看是上網課、親子矛盾導致悲劇,其實深層次是我們整個教育環境的失衡,折射出的是我們育人目標的偏離。

大家都應該反思,整個社會應該反思,我們到底要教育出什麼樣的人,來承接我們的未來。願孩子無恙,願他們一家人平安!


師者馥仁心


剛剛查了你說的這則新聞,情況是這樣的:

網傳上週六,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因為在家上網課,各種打卡,加之作業不會做,和媽媽吵了起來,一氣之下從家中跳了下去。一則視頻裡拍攝到了爸爸媽媽跪在兒子身邊的場景,媽媽一邊傷心地痛哭,一邊說:“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一場悲劇,讓人心痛不已。

事後分析,這樣的悲劇之所以會發生,與以下幾點有關:

  • 5年級的孩子,可能已經進入到青春期,逆反心理重,再也聽不得家長的嘮叨。但是呢,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式在教育孩子,繼而導致孩子出現衝動行為;

  • 疫情期間,在家裡的時間久了,大家的心情其實都比較沉悶,家庭關係而言,就容易比較緊張。我們大人還好,但是對於孩子而言,除了在家好好休息以外,這段時間還有沉重的學習、作業負擔,他們其實比我們大人要累、要辛苦,而且一旦在學習上有所鬆懈,還會得到大人的訓斥。我們的孩子有時真的很可憐,但是我們卻沒有主動去發現。

  • 教育部其實已經三令五申,不能強制家長、孩子進行各類打卡活動。但是在悲劇沒有發生之前,誰都不會意識到這一點,誰都沒有關心過孩子的身心健康。只希望這樣一次悲劇,能夠警醒那些還在為了分數、為了升學率,而抱著“超前教育”思想的家長和學校吧!


  • 不知道這個孩子有沒有玩兒網絡遊戲。但是從我們老師的角度去看,很多網絡遊戲都給孩子傳遞了非常不好的價值觀。比如,“沒關係,死了可以復活!”很多孩子其實是分不清虛擬還是現實的。當他跳樓的那一刻,估計他還在想,沒事的,我還能復活。但是,現實哪裡如他所想啊,這一跳就與家人陰陽兩隔了。

可能導致悲劇的原因,可能還有很多很多。但是不論什麼原因,在這起悲劇發生之後,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去避免這樣的悲劇再發生。

疫情期間,我覺得,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注意一下以下內容:

  • 1、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的關係。青春期的還是,他渴望獨立、渴望尊重,我們在與他們講話時,千萬不要在用命令的口氣,而應該改用商量的口氣。可以開始當他們是你的朋友了。然後你問問自己,你會隨意對自己的朋友吆五喝六麼?

  • 2、對於網課,如果孩子壓力太大,稍微讓他放鬆一些。我這話,說起來輕巧,很多人會覺得是風涼話。但是,在有以上這個悲劇之前,你可以把我的這個話當做是風涼話,但是,有了這個事件,則請你好好審視這個問題。是孩子的健康重要,還是無盡地打卡重要?偶爾放鬆,說句實話,孩子的學習落不下多少,但是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則是大有裨益的;

  • 3、疫情期間,如果家庭氛圍比較壓抑的話。想辦法調節一下氣氛。比如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看看電影啊、做做遊戲啊、甚至是一起做做飯啊,這些事情看似普通,但也能有效的緩解這個階段因為疫情的消息所帶來的壓抑氛圍。


  • 4、我很真誠的覺得,不論哪個家庭,對孩子的溺愛就是對孩子的傷害。所以在平時,在學校裡,我覺得一些小的挫折還是需要讓孩子承受的。不然,一旦遇到一些意外的挫折,孩子就會經受不住。

結束語:

願這個孩子一路走好,天堂裡沒有打卡活動。願這個家庭早日能夠走出陰霾。

願普天之下的其他家長,能夠吸取到這次悲劇所帶來的教訓,在教育自己子女的這條路上,能夠順順利利。


君山老師


這件事發生在石家莊明珠花苑小區,離我家不遠。

今天在我的一個微信群裡,看到一個人發的視頻,孩子父母呼天搶地的樣子,著實難過。

聽說孩子當場就沒了,救護車來都沒搶救,10點多殯儀車直接拉走了。

這個孩子家在我家附近,這個小區當初還要和我們小區共建一個小學,後來我們建了自己的小學。



事件本身,可能和有的人口中傳的不一樣,真相只有一個。

如果孩子因為不上網課被父母教育了幾句,賭氣跳樓,這樣的結果,大家都不願意看到。

如果說這孩子是溫室裡的花朵,禁不得說,那父母是什麼?學校是什麼?

1.不願讓孩子風吹雨打的父母,不是好父母

父母一定是那個不願讓孩子去經歷風雨,不受挫折的園丁,這樣的“愛”,對孩子的傷害。即使沒有這一次,那他在面臨升學的打擊,學業的打擊,就業的打擊,婚姻的打擊的時候,他會是哪一次選擇這樣的做法?這樣說來,父母得負第一責任。

這個孩子,不一定是成長在溺愛的家庭中,可能是長在一個動不動就訓斥孩子,看不見孩子內在傷痕的家庭。

而這一次,上網課只是一個導火索。長期情緒的積累,在昨天就是過不去了,選擇了這樣的方式。

父母后悔也晚了。



2.學校在引導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任何一個孩子,在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時候,一定是一個單純,善良,無邪的精神獨立體。他的精神內核已有,而這個內核一直在外部的刺激下,不斷變化著。

外面的世界溫柔地對待他,寬容他的慢,緩,他一定會長成一個從容的孩子;

外面的世界熱情地讚揚他,鼓勵他的勤,勇,他一定會長成一個自信的孩子;

如果,外面的世界只是看到他的成績不好,學習主動性不高,甚至見到別人不打招呼就當眾說他不禮貌等等,這樣的他,能長成什麼樣子呢?

而這個外面的世界,他待得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

學校老師對待差生是什麼態度?對待調皮的孩子怎麼處理?等等,這些都是學校的辦學者頂層設計時,應該考慮的。

孩子的心理怎麼去建設,如何去維護他們的自尊,這些也是老師們應該考慮的事。

3.孩子本身的素質



在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學校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對事情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

有的孩子,哪怕在打罵聲中長大,卻表現得異常耐實,在別人眼中可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或者是油鹽不進的“熊孩子”;

有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可能是過度要強的自尊心,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哭,甚至關在房間裡憋在心裡。

反而是第二種孩子,更應該受到重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出現了問題,不管是偶然性的事件導致的,還是長期積累造成的,都可能無法挽回。

一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長大,是他自己,家庭,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了的話,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這一次是因為情況特殊,孩子在家待了太久,來自父母的訓話讓他找不到發洩出口?

還是學業的壓力讓他覺得對生活無望?

這都值得我們深思。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這個世界,孩子的父母,能多一點耐心,而他自己,多一點鈍感。


英語老師Minnie


哎,心痛如絞般的感覺!我家孩子上初二,也是在家上網課,每天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的感覺,好可憐。網絡信號超級差,手機流量也是一樣,老師每天發的催學信息像雨點般的,手機滿滿都是孩子的東西,我都快瘋了,更別說孩子!



顏梁81473211


打的少了,棍棒底下出孝子沒毛病,小時候就是在皮帶雞毛撣子竹條尺子板磚的協同下成長,自從被打的多後臉皮也厚了,也不在乎別人說什麼,但是好勝心強了,要麼老老實實回家捱打要麼就考個好成績回家領賞,看看現在的孩子,別說碰一指頭了,你說兩句不是離家出走就是跳樓自殺,一句話自己慣著孩子就應該心裡有逼數早晚有這一天!


AOC爸爸


現在啊,這個80後現在都已經40了。他們從小就是獨生子女。就沒啥家教,這後邊兒的孩子呀,多半兒還是兄弟姐妹也少,也就不知道怎麼和別人相處。我是說真心的相處。

所以說,然後再加上這個上一輩子這60後。那小時候都是從文化大革命那時候過來的。受過惡寒。啊,恐怕後代再遭苦對後邊兒人就慣的沒邊兒。

6口人一個孩子。想帶好孩子,這6個大人就得先管好自己。自己要懂規矩。所謂言傳身教。

小時候該咔嚓就咔嚓。立規矩的時候沒規矩。家長溺愛。不捨得說,不捨得打。大一點兒了,好多鬼腦筋,出了大錯能怪誰?千頃地,一棵苗兒,越是一棵越得修理。

兩三歲就得會自己吃飯,不能吃哪都是了,知道拉尿。這得教個不聽的打手。

會說話了就得教文明用語,這大人自己也得要求自己得給孩子樹個好榜樣。見到大人要知道主動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一巴掌。

所以原來老時候有很多規矩,特別是在餐桌上。從小就得立餐桌上的規矩。

不聽就幫手。這孩子,三分飢五分暖。

就是說小孩兒不能讓他吃飽,7成飽,知道嗎?不能讓他穿得特別的暖和。像以前嘛,小孩兒都穿開襠褲。這小孩兒凍著點兒,沒事兒。不管冬天夏天就讓他們出去玩兒,大冬天頂多給個屁簾兒。

四五歲懂點兒事兒會說話。生活中處處方面都得讓他學。這時候不是讓他啊學英語背詩書的時候。是立規矩。

這規矩照著弟子規,你就得往上套,要上學要上行啊。就天天給吃好的喝,好的慣的,沒個樣子的福報都消沒了,那還不自殺。

就跟那個樹一樣,如果是人工種植的小樹兒,疏密很規矩,樹有人管理,他就很容易成才。

野地裡隨便長的樹。那是歪七扭八,成才的就很少。自由沒有任何約束,最後就是早早的滅亡。歪脖子樹,風一吹來回一晃就倒了。


我看行動


每當看到這樣的消息,作為老師我的感觸可能就會更深一點,也更難過一點,現在的教育問題真是太多了。

我們看事情的起因:

一個五年級的孩子, 因為在家上網課,各種打卡,加之作業不會做,和媽媽吵了起來,一氣之下從家中跳了下去。爸爸媽媽悔恨的跪在兒子身邊,媽媽一邊傷心地痛哭,一邊說:“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作為老師,說實話,目前不愛學習的孩子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原因無非是:

第一:從小就埋進作業堆,寫夠了。

第二:任務大,很多孩子感覺很累。

第三:孩子從小嬌生慣養,根本不聽父母的話。

第四:玩手機上癮,根本無心學習。

所以我們看到這裡面有學校教育的問題,更有家庭教育的問題。

一邊是學校教育瘋狂的擠壓學生,考試排名,給孩子們造成了極大的精神負擔;一邊是家庭教育從小對孩子的無限嬌寵,大了根本管不住孩子。

所以我們整個社會會發現,目前的孩子真難管呀!好像誰也管不了!

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根本原因是學校和家庭的責任,他們就是一顆小樹,長歪了,整個社會都要反省!

這些年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動不動跳樓自殺,不但不愛學習的自殺,優秀生因為壓力大也自殺,我們不該深思嗎?

想想吧!


人生如夢LLH


非常痛心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青少年輕身事件讓我這個新手媽媽一直在擔憂我女兒的教育問題,雖然我女兒才兩歲,已經表現出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高興就哭鬧摔東西。我已經多次和家人強調了孩子一定要在三歲前做規矩,但是爺爺奶奶特別寵愛從來不會嚴肅地批評孩子,甚至做錯事都由著孩子,我表示擔憂了:

1、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統一戰線

我和老公都是上班族,白天不在家,很感謝公公婆婆不辭辛苦地幫我們照顧孩子,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不好說他們什麼,畢竟不是自己全權負責的,我也是失職的。但是房貸是不允許我做全職媽媽的,所以我幫女兒報早教班。純美式的教育模式,讓她學會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學會分享。我只要放假的時候會將女兒帶到自己的房子裡面去,我發現只有我和她兩個人的時候作息有規律,而且很聽話,但是爸爸一來就各種作,甚至把握的話當成耳旁風,這就是老公比較縱容她,讓她覺得有人撐腰了。

2、讓孩子承受適當的壓力

如今的物質條件不僅僅是富足,甚至到了浪費的地步。我女兒的衣服鞋子動不動就是幾百甚至上千(我們都是淘寶幾十塊的穿穿),物質條件太過優越,讓孩子承受不了生活的磨難,一點點挫折或者壓力就會奔潰。我女兒現在會莫名其妙的不開心然後哭泣,我會讓她哭,不講話看著她,過一會兒她回來要我抱,我抱著她給她擦眼淚但是還是不說話,等她哭好了我會訓斥她的,告訴她剛才的行為是不對的,沒有什麼事情為什麼要情緒失控呢?雖然才兩歲,但是我知道她能感覺到剛才的事情是錯的,幾次下來這樣的情況已經明顯變少了。就來有時候不小心摔倒了,我就看看她,只要她不哭我就不去抱也不說話,看著就好了。家長對孩子的愛不是一定要以滿足或者言語來表達的。我們是引路人,同樣也是路人,我們可以給予幫助但是不是幫孩子過日子。在適當壓力下成長的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3、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們從出生到能夠獨立地離開我們去生活,這個過程中我們是亦師亦友,共同成長的過程。我不建議家長始終以命令的口吻去要孩子做事情,要知道一直被管束的羔羊要麼變成狼要麼被狼吃,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們要做的是把孩子當成舍友,一起生活,相互幫助。

希望越來越多的家長能夠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問題,智商情商同等總要,千萬不要讓孩子活在無助當中,他們為什麼選擇這麼極端的方式解決事情,就是找不到其他的途徑,要教會孩子辦法總比困難多,孩子都是聰明的,需要的是引導和關愛!


劍舞之風


武漢光谷佛祖嶺三小也發生了這種悲劇!具體怎麼樣多種版本。現在孩子抗打擊能力太弱了,挨不了批評!喜歡聽表揚!學校也注重學分,這補習,那培訓班。唉,壓力大!沒有我們小時候過得輕鬆。我們小時候放學田間地壠裡,草仔田裡抓蜜蜂,抓蜻蜓,捉蝌蚪,抽茅草,掐麻麻空,無憂無慮!不象現在的孩子總有做不完的作業;教師上課不講重點,大多靠補習。我兒子7歲每天背的書包比我讀中學畢業還要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