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洛陽修復大運河,並且開闢水路,擴建道路,經濟發展會不會再提高一個檔次?

隔壁的老爺爺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由於氣候的原因,現在流經洛陽的伊河洛河水量非常小。稍一干旱就有斷流的危險。根本沒有通航的可能。

過去的隋煬帝駕坐洛陽,乘船由伊洛河入黃河,再由黃河向東過開封進入京杭大運河向南可達江南富庶之地揚州南京,北可達北京天津。現在洛陽還保留了隋煬帝的西苑等歷史遺蹟。當時在西苑修了大的水壩,裡面可放入海大船,興趣所至可以乘船直入大海。可見當時的水量多麼豐富。

就在幾十年前,有一次發大水伊、洛河連在一起,一片汪洋。那時候,伊、洛河兩河都有木船擺渡可見當時的河水還不小。雨季過伊、洛河的合流處——楊村渡口,擺渡需要半個小時。如果船工不熟練,到達對岸一個小時的事也時有發生。

現在雨量小了,伊、洛河的徑流很小,被地方工農業用水又截走了大半。不要說重修運河,日常供水也不充足。

再加上鄭州又修一條几百公里水渠,把伊河水直接引入鄭州。讓伊、洛河顯得有些乾涸狀態。

恐怕要顯當年運河風采,也是紙上談兵說說而已,很難實現。


洛陽老董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長2700公里,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平原,經過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河北、北京七個省市,溝通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南北交通大動脈。

然而,今天疏通洛陽大運河就是開國際玩笑。

現在哪裡還用什麼水運。只有國際貨運採用海運,因為海運的價格最便宜。

中國國內主要都用火車。

雖然,水運成本相對較低,但速度太慢。

實際上,我國水運主要在沿海沿江一帶盛行,水運主要承擔大數量、長距離的運輸,是在幹線運輸中起主力作用的運輸形式。水運的優點是成本低,能進行低成本、大批量、遠距離的運輸。

但是,水運的速度慢,只能運輸沒有時限的貨物。

同時,水運受到的限制很多,必須依靠現有水道。

相反,火車的速度很快,超過水運很多倍。而且火車現在四通八達,中國絕大部分縣城都有貨運火車線路通過。

就性價比來說,火車運費雖較高,但比水運也高不了多少。

所以,除非是特大批量的貨物,不然沒有必要採用水運。

至於洛陽,早就有鐵路主幹線通過,還有什麼必要打通舊運河採用水運。

實際上,稍後隋唐大運河已經取消洛陽一線,直接從浙江到河北了。

況且,知道疏通運河水道要花費多麼巨大的資金嗎?

江蘇一些旅遊城市,出於旅遊目的疏通了十公里的運河河道,花費的資金以億計算。洛陽市至偃師段洛河與隋唐通濟渠走向基本一致,河道全長約50公里。

洛陽如果想要恢復大運河航道,得花多少錢?關鍵花了這個錢,又有什麼意義呢?等於把錢扔到水裡。


薩沙


先看洛陽隋唐大運河的一些輝煌

隋朝歷經兩世,也建都兩城,隋煬帝時遷都於洛陽,隨後修建大運河,因此洛陽也成為了隋唐大運河的中心,航道也分為通渠、通濟渠、永濟渠等。據史書記載,大運河建成後,各地的商業迅速繁榮,對經濟、糧食、軍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隋煬帝也能乘船巡視北國和江南地區,如今在洛陽的運河遺址中還發現了南方的瓷器,這說明當時的大運河確實舉足輕重的作用。

再看大運河的一些現狀

隋唐大運河自北宋滅亡後,便漸漸失去了作用,雖然歷朝歷代還會進行清理,但淤泥依然掩埋了這條運河。現在的大運河只有一小部分能夠通航,洛陽周邊的則成為了遺址,甚至部分地區淤泥已經高過河岸。

最後看洛陽重修大運河的現實意義

在古代,交通並不發達,船運也是能承載最多貨物的一種工具,並且與馬匹、人力相比速度差別不明顯。但在如今的工業社會,火車運量更大、飛機運輸更快、汽車運輸更便捷,所以航運也並不佔有優勢。再者恢復大運河的工程量不亞於再修一條南水北調,如此的財力和物力也不是洛陽能夠負擔的。


總之,我認為直至今日,雖然想法很好,但重修大運河的意義已經不大,多修幾條鐵路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大運河也無法使洛陽的經濟再上升一個檔次,現在洛陽也有一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喜歡請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洛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我國的歷史古都之一,自眾往文明誕生以來,洛陽就在中華文化中起到了無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近代以來,由於多方面的因素,洛陽的發展逐漸衰微。當年隋煬帝修建運河,就是要為了連接洛陽和南方,保證洛陽充足的糧食供應的同時方便他遊玩將來,後來大運河淤塞,那麼如果大運河再次開通的話,洛陽經濟發展會提升一個檔次嗎?我認為這是不太現實的。

一、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飛去入誰家

隋朝的生命比較短暫,到了唐朝以後,洛陽是以東都也就是陪讀的身份而出現的,當時的洛陽居於天下的正中間位置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集聚了大批的文人志士。

因此,誕生了眾多的流傳至今的詩句,比如“洛陽城東桃李花飛,飛來飛去入誰家。”“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能產生這麼繁榮的文化現象,是為何呢?但是由於當時高度發達經濟而引起的。

二、國際大都市

由於隋煬帝開通運河,極大的促進了洛陽經濟的發展,到了唐朝的時候,洛陽已經成為了當時的國際大都市,人口已經超越100萬人。

首先就是因為運河的便利,漕運發達,成為了當時河北,關中以及江淮地區的集結點,天下週船,填滿河洛,好不熱鬧。

在重農抑商的社會現實裡,洛陽竟然還開設起了三個大市場,分別是豐市(東市)、通遠市(北市)、大同市(南市),商品經濟足夠發達,瓷器,絲綢等中國的代表物。

當時也都聚集在洛陽,龍門石窟等一大批佛教建築興起,促進了佛教經濟的發展,冶鐵技術也非常發達,比如唐三彩就是誕生在這裡。作為國際大都市的洛陽在當時名震天下。


三、漕運發展動力不足

所以才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重新開通大運河洛陽經濟會不會提升一個檔次。

因為這個問題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的,但是就現實情況來說的話,洛陽經濟會有所發展,但是提升一個檔次是不太容易的。

首先,河流運輸在今天的社會中貿易地位有所下降,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公路運輸成為主要的貿易手段。

另一方面,洛陽當時的政治中心地位也不復存在,河南的省會已經到了鄭州。

以千年古都的身份打造旅遊業,第三產業在洛陽總體發展是向來不錯的,這麼一來,河運在第三產業發展的優勢其實也不是特別明顯。所以,再次開通運河之後對洛陽經濟的發展提升是有限的。

不管怎樣來說,洛陽都是一座文化底蘊,歷史悠久的城市。龍門石窟,白馬寺都是這座城市的象徵;賈誼,程頤,程灝這些名字都是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當今洛陽的經濟發展雖然沒有當年在中國的地位重要,但是從整個中部地區來看,當然,動力也是十足,對整個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微光人文


修復隋唐運河工程量太浩大了,沿線運河舊址涉及拆遷或者重新疏通河道,既花精力又花錢財。還不如集中精力把黃河疏通了。

現在延安治沙 加小浪底調控黃河泥沙基本控制住了,下來用鯤鵬疏通黃河河道,將黃河通航這個是上策。

黃河通航了,洛陽通過洛河進黃河,在山東聊城就可以進入大運河了!!!!


伊洛川373


大運河對於洛陽的意義,在於當時洛陽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可以將東南一代豐富的物產、錢糧運送到洛陽,保證統治者的賦予;而從洛陽輸出的只有喜歡玩樂的隋煬帝,還有奔赴各地的官員。沒有任何經濟作物。

你要說開發運河,發展洛陽的旅遊還比較靠譜;但作為水路運輸來說:如今江南一代的運河主要是運沙子,洛陽不知道需不需要。


說文與物


可能性不大,洛水各直流水量都不及原來幾分之一(差別不等),地方誌記述,清朝年間,洛河支流澗河的一個支流磁河當時的水量能讓政府徵糧船三船並行,河邊的懸崖上能看到沙石層,裡面還有河蚌殼等物品,而現在的水面成年人輕鬆一跨就過去了,怎麼比?不說清朝,老人們說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裡面一尺長的魚也多的很,現在河邊就能看到魚在那活蹦亂跳,現在河裡面只能存活一些小蝦米,小泥鰍,原因眾多,但現實就是這樣!所以通航成本太高


河洛勁松


你的提法很好,水運的運費是非常低廉的,對於大宗物資降低運費,提升價格競爭力,能起很有效的作用,我也認為洛陽不要忽視水運。

世界的大城市和發達城市都有繁忙的水運。運費低,有利於大宗物資的成本競爭力。我省的周口市受益水運己從四線升為三線城市,超過漯河。引資恆大上千億元建設的周口CBD,完工後更讓周口城市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恆大、安鋼去周口看中的就是水運。

洛陽作為河南的一個老工業基地,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如果有了水運,勢必成為大西北的"出海口″,對接絲綢之路交通網絡,洛陽會直接從海陸空鐵中受益。


項城資訊


架空討論,我認為如果有可能修建恢復古京杭運河對洛陽乃至河南發展意義是巨大的。1.漕運相比其他運輸方式成本體積優勢巨大;2.洛陽作為國家北部通航最西端,對河南以西區域意義重大;3.洛陽和河南沿線工農業生產能夠撐起運量;4.現階段來水量少是事實,但是多級船閘能夠合理解決。當然一切都是設想架空,國家層面不介入實施起來難度巨大。


浪打浪2020


修這玩意兒有啥用?以前是陸上交通落後,運送貨物全靠水路,現在公路,鐵路,飛機哪樣都比水路效率高的多。京杭大運河在那個時代確實是一項逆天的工程,且影響巨大,相當於現在的一條貫穿全國的鐵路了作用類似於現在的京廣鐵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