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女儿的信就像“强心针”

 

女儿的信就像“强心针”

时间:3月2日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彭静

  不知不觉,从金银潭医院转战到火神山医院,算算日子今天已经是在武汉抗疫第37天了。现在每天来回都要坐1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到医院上班,而且由于工作时间的问题,错过饭点是常态,回到宿舍后以各种方便食品填饱肚子。

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长只有4个小时,但实际远不止这点,每天下班后在车上感觉困得不得了,回到宿舍更是想办法尽快睡,即便如此,连轴转的夜班打乱了我的生物钟,睡眠呈片段式,1-2小时醒一次,所以只要不上班随时都感觉很疲惫。

今天上完“黄区”9点到13点的班,下班后和小伙伴们在“清洁区”一起、在肖利护士长的指导和陪同下补护理记录至18点多,紧赶慢赶坐上了回宿舍的公交车。

女儿的信就像“强心针”

  晚饭后打开手机看到了女儿班主任老师发过来的一个主题为“点赞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链接,点开往下翻看,竟然看到了宝贝女儿思思给我写的一封信,心里一阵惊喜、惊讶!瞬间忍不住泪目。

从信中,我看到了女儿对我的思念、担心、心痛,短短一个月时间,感觉女儿似乎长大了、懂事了、让人放心了、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变得有担当了……再回看前几天女儿发过来的关于“怎样预防病毒感染”的两幅画,上面写有“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此时此刻,就像一剂强心针注入,连日的辛苦疲劳烟消云散,反而给我带来了继续战斗的力量!女儿,妈妈的小棉袄,我一定不让你失望,会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共同战胜病毒!

女儿的信就像“强心针”

  如果说女儿写给我一封信是强心针,那么来自我曾经的小学老师、大学老师,甚至来自女儿老师的关心慰问则是我的精神支撑。今天不同时刻接到了我的小学老师专门打电话过来,不停地问我这边的情况,不断的叮嘱我一定要注意安全……收到了来自大学两位老师发来的微信,问候近况,对我工作肯定与鼓励……

  到武汉来的这段时间里,每天进入“黄区”和“红区”工作之前,小伙伴们除了相互检查防护装备是否完整、是否安全,还会相互在防护服、隔离服上写上彼此的名字,同时还不忘写上“加油”二字,相互打气!

除此之外,我经常还会收到来自后方的医院领导,科室领导和科里的每一个同事以及我的同学们、朋友们、家人们的种种关心、种种问候。她们知道我们这边工作辛苦、黑白颠倒、怕影响休息,都尽量发信息过来,让注意安全、保重身体……这些文字、语音都情真意切,让我心里升起一股暖流,又有了一种打鸡血的力量!

  女儿的牵挂,家人的支持,老师的鼓励,领导同事朋友的关心,都是我加油的动力,让我能在一线与战友们一起继续全身心投入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我们翘首以盼,只希望能早日击败病毒!武汉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