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這次疫情是“危機”,那“危”中蘊藏了什麼新“機遇”?

2003年的非典,由於大家都不敢出門,每個人被迫都必須要用互聯網,“被動”的瞭解電子商務培養網絡購物的習慣,而當時馬雲最大的動作是看到了C端的需求,順勢創立了淘寶,並打敗了ebay,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2020年的今天,因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大家又閉門不出,但大街上依然有快遞員/外賣員在奔波,像盒馬鮮生,每日優鮮這樣的平臺,你每天稍微晚一點都搶不到青菜。

如果說之前我們對於蔬菜、肉禽、水果等生鮮以及零食、日化等生活用品未必會首選網購,那麼之後將會“習慣成自然”,包括二三線城市。目前新零售商業模式無法賺錢的原因並非需求不夠,而是客單價如果不達到60元,就賺不到錢。而未來我們將有更多的日常消費品可以首選新零售APP下單,騎手半小時內從附近超市送過來,那麼就會產生很多的新需求。從數據上看,1月24日至29日,全國郵政業攬收包裹8125萬件,同比增長76.6%,投遞包裹7817萬件,同比增長110.34%。目前還無法拿到京東、美團、順豐的同城配送的訂單增長相關數據,但我相信數據出來一定是遠超過100%的增長。新零售的消費習慣,也許就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

同理,我們看到了雲遊戲、小視頻、小程序等正在成為長期的產品,增長進一步爆發,僅騰訊一款老遊戲《王者榮耀》在過年期間每天的流水就達到20億元左右,騰訊全年業績高增長基本無憂。新技術下的遊戲、社交、傳媒等方式都有更好的用戶體驗,而這個假期可能是讓大家快速感受到這種提升的時間窗口。

還有凌晨1點半有30萬網友觀看火神山建設工地的直播,凌晨四點還有88萬人網上監工,而白天高峰時則有近6000萬人在線觀看。這讓我想到“為什麼網紅直播會火”的邏輯。在普通人的眼裡,網紅帶貨只是噱頭,過一段就降溫了。如果真的是這樣,李佳琪和李子柒會上央視甚至新聞聯播嗎?我們完成了零售業純線下的1.0時期,主要是流水線和供應鏈的搭建;到互聯網線上零售的2.0時期,是減少了大量的中間商;網紅帶貨的本質,是消滅了庫存。你看網紅直播下單的同時,廠家拿到了訂單,並且當場生產。24小時完成製造,48小時內快遞發出來。當一個行業沒有了庫存壓力,成本至少可以下降三分之一,網紅直播帶貨的模式,可以定義為零售業的3.0,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商品的成本結構,讓馬雲十年前構想的C2M模式得以實現。而且,這樣的模式只有中國可以做到,因為中國是全世界製造能力和供應鏈能力最強的國家,也是全世界物流能力最強的國家。如果沒有這些,我們就沒有及時滿足的能力,大家的需求沒有被激發就會變少。在嚴重的疫情面前,我們應該多想一想馬雲的話——它不是你的機會,而是你的責任:“社會需要什麼?我能做什麼去幫助大家?”

那是不是隻有互聯網行業才有這樣的機會,傳統行業都面臨停滯嗎?當然不是,傳統行業裡涉及美好生活、消費升級趨勢的,也都會受益。比如保險行業,我們國家和西方發達國際相比,買保險佔居民收入的比重、保險的密度,都還遠遠落後。我們居民的財富是足夠的,更多在房子和銀行理財裡,對保險需求的高增長是最近三年才剛剛開始。而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也許是新一輪保險行業高增長的催化劑,參考2003年非典疫情的突如其來,不僅提高了人們對疾病的自我防範意識,如人們自覺吃藥打針進行預防,而且增強了對健康風險的保障意識。其直接表現為壽險業務特別是健康險業務的迅速增長。以深圳為例,1~4月份壽險業務增幅為42.38%,而健康險比上年同期增長126.06%,高出壽險整體增幅83個百分點。1~4月份,健康險同比增長率呈逐月上升態勢,依次為:84.73%、96.33%、103.32%、126.09%。受健康險拉動,4月份人身短期險契約件數同比增長了182.63%。還有在本次疫情中,大家是不是對小區物業的管理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大家之前買房子看重地段、學區,未來會不會更看重小區綠化、周邊配套、物業能力等軟環境,大家更捨得為這些軟環境買單?當然會,近年來我們已經看到大家越來越傾向於買位置較偏,但是容積率低、大開發商服務、有綜合配套的新型社區,這些房子很可能價格比城裡的房子還要貴。

談了這麼多,我們在說什麼?我認為2003年非典疫情,給我們最大的啟發不應是市場的漲跌,而是讓我們思考這樣突發大事件所帶來的衝擊對我們國家、社會、人民究竟意味著什麼。在我看來,這會讓強者強得更明顯,會讓原本需要3年改變用戶習慣在未來3個月就得以完成;這意味著我們的人民會反思,我們是不是對自然、規律、常識、科學缺乏尊重?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包容和接納高科技產品,而不是花錢去吃野生動物?我們的優越感應該來自於“我會用摺疊屏手機或者會用AI系統玩手機和汽車”,而不是來自於“吃過蝙蝠、果子狸”。總之,在製造業升級和AI+的大趨勢下,這次疫情對我們投資來說,更多是意味著“加速”和“反省”,也是我們在學習美國80年代開始的科技興國戰略中的一個推進器,我們會把握好這個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