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山西一農民種植葫蘆,造型獨特一個賣上千元,年收益30多萬元

在山西有一個農民,叫孫勝,種植葫蘆已經十幾年了,剛開始只種了兩畝多,現在已經擴大到了十幾畝。前幾年還在村裡成立了一個種植合作社,不僅自己種,還帶動當地的農民一起種植。在他的帶領下,村裡很多村民的畝收益已經超過了一萬元。下面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做到的?

山西一農民種植葫蘆,造型獨特一個賣上千元,年收益30多萬元

一走進孫大哥的葫蘆種植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各樣的葫蘆,每一個都不一樣。整個種植園種植了16種葫蘆,每個品種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所以就有了眼前形態各異的葫蘆。在整個園區,幾乎找不到兩個一模一樣的葫蘆,每一個都很獨特,有的像南瓜,有的像天鵝,有的像古代的燈,有的像茶壺等等。

山西一農民種植葫蘆,造型獨特一個賣上千元,年收益30多萬元

這些形狀各異的葫蘆,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種形狀,而是後期人工干預的結果。這需要有經驗的管理者,在葫蘆發育的初步階段用特製的繩子或者模具做出合適的形狀,在後期生長過程中還要不停的觀察,並及時調整,直到長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其中一些形狀複雜的葫蘆還需要用特殊的工具進行固定。

山西一農民種植葫蘆,造型獨特一個賣上千元,年收益30多萬元

孫大哥說種植葫蘆特別辛苦,因為對葫蘆造型的時候正好是夏天七八月份,天氣特別熱,每天穿梭在葫蘆藤蔓下面特別難受,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這些造型成功的葫蘆都是按個賣,一個可以賣到幾十至幾千元,個別出眾的可以賣到上萬元。價格主要跟葫蘆的造型複雜程度和大小有關。

山西一農民種植葫蘆,造型獨特一個賣上千元,年收益30多萬元

並不是每次造型都能成功,對於沒有經驗的農民來說特別難,需要不斷積累經驗才行。對葫蘆成功造型只是完成了整個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對葫蘆進行去皮,晾曬等工作,越往後程序越複雜,需要農民有極大的耐心,其中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差錯所有的努力就會功虧一簣。

山西一農民種植葫蘆,造型獨特一個賣上千元,年收益30多萬元

孫大哥說,他以前把葫蘆曬乾以後大多都是直接賣掉,成立了合作社以後才開始對這些葫蘆進行深加工,一般都是製作成工藝品,也就是請一些專業的師傅在這些葫蘆表面進行繪畫、雕刻、烙印等。這樣的葫蘆工藝品在市場上可以賣到更高的價錢,目前合作社年收益已經達到了五六十萬。想了解更多三農故事,可以關注本賬號,每天一條新鮮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