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在1994年,香港上映了一部由金庸武俠改編的藝術電影《東邪西毒》,這部影片由香港傑出的電影大師王家衛執導。雖然香港素有“東方好萊塢”的美譽,但是因為整個行業的價值導向,和整個社會紙醉金迷的價值觀,所以在香港影壇,敢於拍攝藝術電影的導演屈指可數,而勇於投資藝術電影的老闆則更是鳳毛麟角。因此,香港電影也一直以標準高效的流水線作業,和超強的盈利能力而著稱。由著名電影人邵逸夫創辦的邵氏影業,便是其中的翹楚。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王家衛早年也曾在以流水線著稱的無線臺謀職,他在從影的早期做的是編劇工作,後來逐漸轉行做了導演。在1988年由香港老牌影星鄧光榮投資,王家衛以導演的身份推出了自己的處女作《旺角卡門》。這部由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萬梓良等人主演的黑幫影片,在當年依然被《英雄本色》氣息影響的香港影壇極具特色,這部影片初看之下,頗有多年後杜琪峰影片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攝影師劉偉強,多年後執導的《古惑仔》系列電影影響了一代人。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在藝術水準上,《旺角卡門》這部影片在王家衛執導的影片中算是表現得中規中矩,在商業成績上,《旺角卡門》所取得的成績也同樣讓投資人鄧光榮滿意。否則便不會有2年後鄧光榮和王家衛的第二次合作,如果說《旺角卡門》是王家衛在大銀幕上的小試牛刀,那麼他的第二部作品《阿飛正傳》堪稱是大刀闊斧。從形式上,《阿飛正傳》所表現的故事內容看似和《旺角卡門》別無二致,同樣是遊走在社會邊緣的小人物,而演員陣容也僅僅較《旺角卡門》擴充了張國榮、劉嘉玲、梁朝偉等主演。

然而這部影片卻成了很多人事業上的轉折點,王家衛等電影主創因為《阿飛正傳》這部影片載譽無數,在多個電影節上拿獎到手軟。但是這部據說投資了4000萬製作費用的影片,最終僅取得了900多萬的票房,讓投資人幾乎虧得血本無歸。雖然這部影片讓王家衛、張國榮、杜可風等人在華語影壇打上了藝術家的標籤,但是在這之後的幾年裡,王家衛卻因為拉不到投資拍電影而苦惱。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了3年之後,王家衛自己成立公司投資了《東邪西毒》,而幕後的投資人因為擔心無法收回投資成本,而要求王家衛以原班人馬拍攝一部以票房為目標的商業電影。後來這部影片由王家衛的好友劉鎮偉執導,王家衛擔任監製,這部影片便是華語影史上的無厘頭經典之作《東成西就》。對照《東邪西毒》的臺前幕後的演職員表我們會發現,兩部影片的班底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甚至故事的題材和人物,都是改編自金庸的武俠小說。但是欣賞之後,我們卻發現兩部影片的風格反差極大,據說兩部影片幾乎是同步完成拍攝的。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更有意思的是,在歷經歲月之後,臨時“救場”的《東成西就》卻在著名的電影評分網站豆瓣網上獲得了影迷8.7分的評價,總排名118位。而王家衛慢工出細活,製作精良的《東邪西毒》僅獲得了8.6分的評價,總排名162位。但是《東邪西毒》因為製作精良,電影語言考究,在很多電影節上,獲得了專業電影人的認可,《東成西就》因為其商業定位,幾乎很難被送到電影節評選。

這就牽出了不同的電影評價體系,和評價角度。就像王家衛風格的巔峰之作《阿飛正傳》雖然在整個華語電影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多個權威媒體的華語電影歷史排名,《阿飛正傳》均能進入前五),但是在投資人鄧光榮看來卻是絕對的失敗之作。這是因為各自的評價視角不同,鄧光榮看的是影片的盈利能力,而電影人看的是電影創作的語言技巧和藝術內涵。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東成西就》和《東邪西毒》的評價差距則是觀眾的審美取向和電影人專業視角的不同。電影作為一種影像媒介,它具有商業、藝術、娛樂、教育等多重屬性。在專業的電影人看來,好電影在藝術上應該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技術上應該對整個電影行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所以電影人看待電影時,他們更為客觀理性地從電影本身出發。而觀眾看待電影的好壞,更主要的是他們能否夠通過大銀幕和影片中的故事形成良好的互動,從而達到情感上共鳴的目的。如喜劇題材的電影能夠讓觀眾開懷大笑,勵志題材的電影能夠讓觀眾熱血沸騰,愛情題材的電影能夠讓觀眾感受那份愛恨情仇的美和愁,喜和憂。

如《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它們雖然都是改編自金庸的武俠故事,但是王家衛卻將銀幕上的意境上升到了哲人視角對人生的思考,而劉鎮偉卻將銀幕上的語言,演變成市井小人物對武俠故事的調侃與嘲諷。對於普通的觀眾而言,顯然劉鎮偉在《東成西就》中的“情意綿綿刀”、“乾柴烈火掌”比王家衛在《東邪西毒》中的人生哲思更為討喜。最終拍攝2年,投資了1000萬的《東邪西毒》僅僅獲得了900萬的票房,趕工27天的《東成西就》卻因為趕上賀歲檔取得了2200萬的票房。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然而有時候電影好的口碑,也未必能夠如願地轉化為可喜的票房。比較著名的便是在多個電影評分網站排名第一位的《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不僅沒有取得好的票房,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也是顆粒無收。但是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卻在多個電影評分網站長期佔據榜首位置。究其原因,是因為這部影片的好需要觀眾更長的時間去體會,而電影的上映期卻是有限的。在院線和電影節上雙重失利的《肖申克的救贖》卻在家庭影院的市場贏得了觀眾的認可,這源於整部影片的節奏,需要觀眾細細體會,才能感受到影片中故事的魅力。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所以在多維度的視角之下,我們很難找尋到一部十全十美的電影,現在專業的電影人看來被封為神作的,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科幻片里程碑之作《2001天空漫遊》在52年前首映時,電影播放到一半的時候,觀眾也基本走了一半,這些走掉的觀眾中不乏一些當時影壇的專業人士。把華語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由著名武俠電影大師胡金銓執導的《俠女》,由於票房不理想,差點提前結束了胡金銓的導演生涯,後來這部影片獲得了戛納電影節上的技術大獎。在幾十年後,李安、張藝謀、侯孝賢等電影人依然將《俠女》奉為華語武俠片的巔峰之作。

但是如果讓觀眾去選擇一部優秀的武俠電影時,我們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新龍門客棧》、《臥虎藏龍》等年代比較近,觀感比較好,電影節奏更為緊湊,故事更為順暢的作品。而不是這部被專業電影人爭相模仿,反覆研究的《俠女》。所以觀眾和電影人對於電影的視角,就好像電影導演看待故事,和觀眾看待生活的視角不同一樣。如果把電影比作一道餐桌上的菜,導演便是廚師,觀眾則是食客,而影評人是美食家,投資人是酒店老闆。所以不同類型的人從各自的視角出發,對這道視覺“盛宴”有著不同的要求和考量。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在電影史上,有影史票房排行榜,有專業機構給出的電影排名,有觀眾評分網站上的電影排名。雖然這些排名中,電影取得的成就總會有所差異,但是我們也驚人地發現,很多影片在多維度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在票房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影片,這些作品在電影節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他們在觀眾中的口碑也可圈可點。

再比如劉鎮偉執導的《東成西就》,雖然這部影片的創作目的是以商業考量為主,但是導演劉鎮偉並未單純的拘泥於此。當時這部影片幾乎集合了香港影壇的半壁江山,換言之即便是導演將梁朝偉、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梁家輝、鍾鎮濤、林青霞、張學友、黃霑等人聚在一起辦個主題演唱會也能取得不錯的收入。而這部影片能夠成為經典的緣由就在於此,劉鎮偉並沒有因為創作時間短,趕上賀歲檔,手握超級巨星,而放鬆對影片質量的要求,他而是巧妙的通過戲說武俠經典的形式,讓觀眾在他的影片中感受到人生百態,生活百味。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劉鎮偉通過嫻熟的電影語言,用“無厘頭”影片典型的創作技巧,在銀幕上惡搞出一道視覺盛宴。因為和《東邪西毒》是姊妹篇,在影片中,劉鎮偉採取了和王家衛執導的《東邪西毒》完全相反的創作手段。《東邪西毒》中是大漠孤煙,劉鎮偉便在《東成西就》中創作出富麗宮殿,王家衛銀幕中的俠客個個是哲人,解讀著愛情的玄妙和人生的況味,劉鎮偉的銀幕中的俠客則個個是俗人,嘲諷著愛情的空虛和世界的嚴肅。王家衛用悠揚的背景音樂,劉鎮偉便用通俗易懂的《誰是大英雄》、《做對相思燕》。看似相反的兩個創作方向,卻起到了殊途同歸的銀幕效應。

由《東成西就》從“救場”到“逆襲”,談電影的幾種評價體系

所以最終劉鎮偉用來“救場”的《東成西就》不僅取得了票房,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甚至它在觀眾中的口碑,“逆襲”了王家衛精雕細琢的《東邪西毒》。這種結果上的反差,即反映了幾個電影評價體系的價值取向差異,也反映了幾個評價體系的內在關聯。而一部電影作品,最終是否優秀,必須要經受住多重維度的考驗,電影人、觀眾、投資人缺一不可。而真正能夠決定一部電影是否優秀的關鍵,在於電影創作者本人對於電影的執念和理解,一部用心的作品,無論是什麼樣的呈現方式,最終會被觀眾和電影人在光影的塵埃中所發現,時間是檢驗電影是否經典的最可信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