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天被測溫槍才發現: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羽翎閣


人的正常體溫一般是不高於37度的,如果達到37.5度,那肯定就是低燒。現在我們國家正好處於疫情期間,對這個溫度非常敏感,其實我們的溫度是受外界條件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正常的溫槍可能當時測出來的並不一定準。比如說前幾天我們這裡特別熱,我正好又在開車,然後經過那個檢查點的時候,兩個測出來的溫度就是37度度,當時在檢察院的警察和醫生還緊張了一下,比如說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的原因,涼風吹了,大概幾秒鐘之後就36.3了。還有這幾天我每天都是騎車上班,天氣又比較涼,每天到單位的時候,那個溫槍都測不出來我的溫度,我問他們說可能是因為太冷的緣故,反正只可能是低溫,不會是高溫。所以說,嗯,如果蚊香測出來不準的話,建議多測幾次,其實我覺得最準的還是那種老式的水銀溫度計。等這場疫情過去了,大家的生活和工作還有學習都恢復正常了,我想大家也無所謂了,只要自己沒有感覺到不舒服就可以,所以請大家積極配合,希望疫情早點過去。



花開半夏在錦年


昨天在物業排隊辦出入證,我站外面排隊排了一個多小時,進門測試手腕34度,我說這個不準吧,她說準的你看看我手腕36度,我其實是站外面太久了,外面冷,確實是有個人在外面排隊後面進來35度,準還是準,但是精準不那麼精準,沒有水銀夾腋下好


安徽惠惠vlog


坐擁數萬名中醫認證的上醫仁家,來回答這個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我們每天都要測量不止一次體溫,所以很多人就有了和題主一樣的疑惑”天天被測溫槍才發現: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下面我將從為什麼37℃為正常體溫、現在正常體溫是多少、如何應對體溫變低帶來的影響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人體正常體溫不再是37℃?

37℃是怎麼來的?

1851年,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

近年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體溫在不斷下降,37℃已經成為歷史。

2020年1月7日,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發佈了一項研究成果,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人體是變涼了嗎?

研究顯示,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鉤的,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


其實,即使健康的人,每天體內也會產生約5000個癌細胞。據科學家推算,如果體溫下降1℃,免疫力降低30%,則每天免疫系統可能會漏掉近1500個癌細胞,任其瘋狂繁殖。


隨著人類體溫37℃成為歷史,隨之而來便是人類健康的新拐點的出現: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體溫是人體免疫力的晴雨表!

如何應對體溫變低帶來的影響?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本固則體健,體健則正氣足。《黃帝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正氣,即現代醫學所理解的人體免疫力,是人體抵禦病毒侵襲的基礎。


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睡眠、攝入充足營養、適度運動,增強自身抵抗力。


本回答整理自上醫仁家認證醫生,上醫仁家是專業的中醫互聯網健康管理平臺,如有更多疑問請關注上醫仁家,後臺留言諮詢。


上醫仁家


一般來說的話測溫度主要是以下幾個位置

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

直腸溫度(肛溫)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

腋下溫度(最常見的測量位置)36.0℃-37.0℃。

紅外溫度槍是反應的體表的溫度,如果外面氣溫較低,有風,測的位置皮膚有汗液都會導致溫度偏低。

(用我舉例我一般在小區門口測得體溫在34.35度左右)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發熱還是回家測腋下溫度比較準確。

另外因為人一天體溫都是有波動的您需要在早晨8點左右、午後3點左右、晚上8點左右各測一次體溫(都不能在大量運動前後測),連續測量幾天,取其最穩定的值即為您正常體溫。


苦修的烏龜大師


我記憶中,

最最最正常的體溫是36.8攝氏度!

結果今天去小區樓下的理髮店,做上班前的梳妝打扮。

測體溫只有36攝氏度!

我都感覺自己突然咋個冷了0.8攝氏度了!

希望疫情快點結束,望一切安好!

加油



成都消費主張


現在每天進出小區,辦公樓,還有商場超市都要被一遍又一遍的測體溫,每次測的結果都不一樣,有時才34度,大部分都是在36度左右,為什麼會這樣呢,先看看測量位置不同體溫的差異:

口腔溫度 正常範圍為36.3℃~37.2℃;

直腸溫度 其正常值比口腔溫度約高0.3℃~0.5℃;

腋窩溫度 正常範圍為36.1℃~37℃,比口腔溫度約低0.2℃~0.4℃;

額頭溫度 一般正常溫度在35-37℃之間;比其他部位溫度低一些;

額頭的溫度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一般很少測量額頭溫度。

外部因素影響體溫變化

比如早晚差異;生理期差異;運動前後差異等等。

所以,紅外測溫槍測量的體溫在37度以下,應該都是正常的,基本能排除發熱嫌疑。我們都要配合測量人員的工作,希望疫情早日結束,過上正常的日子。




悅華海音


因為那種體溫計測量的是體表溫度,和正常的水銀溫度計是不一樣的,即使你發燒到38度,測量體表也測不出來


天子架六


我前幾天不停的做事情,體溫37度(或許是運動了體溫高一點)

這兩天睡得比較久,事情做的比較少,溫度也才36度多一點

應該是屬於正常的吧[摳鼻]


劉星月lxy


平時我們說的發熱體溫,指的是口腔測量的溫度。

低熱:體溫為37.3℃~38℃

中度發熱:體溫為38.1℃~39℃。

高熱:體溫為39.1℃~41℃。

超高熱:體溫為41℃以上。

而我們腋溫及電子測量的體溫,要加0.5度。


健康之路小侯


這是常識,體表溫度當然低了,測量體溫應該是腋窩內,口腔內,肛腸內,這種溫度測量才最精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