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喜歡天天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他們沒有感到迷茫嗎?

用戶4437252902755276


人的生活狀態無非兩種,一種被動活,被環境推著走,沒有明確目標,走一步看一步;還有一種就是主動活,自己先定了方向,目標很明確,朝著目標步步推進。

迷茫並不是個令人愉快的感覺,趨樂避苦,人性使然,“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的狀態在旁人看來是浪費時間和生命,於他本人而言,只是用睡覺和遊戲打發時間,藉以逃避無力應對現實的痛苦罷了。

這樣的學生很可憐,一直被環境裹脅著上學、考學、升學,早出晚歸地上了十幾年學,還是壓根沒明白學習的意義何在。



上學是父母讓上的,升學是父母讓升的,大學是父母讓考的,至於學生本人根本不去想也壓根不用想學習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反正都是安排好的,完成任務就是了,考上大學就是完成了父母交待的任務,結果上了大學才發現根本不是想像中那回事,原來後面還有一堆任務等著完成呢,活成個人居然這麼難,擱誰誰不想逃避?

主動活、實現活著的價值和被動活、承受活著的不易,感受肯定不一樣,前者越活越有勁、越活越明白;後者越活越無力、越活越迷茫,歸根到底,初衷不一樣,一個為自己活,活出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一個為別人活,活了十幾年也還是渾渾噩噩。

想破局也並非沒有可能,上了大學開闊了眼界,認識了更多來自不同地方、出身背景、性情各異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改變些原有認知,只要本性裡積極向好的成分還在,醒悟是遲早的事。人生本來就不是一條直線,哪有不走彎路的。



我知道的一個男生,大學就是這麼個狀態,翹課睡覺打遊戲,畢業後剛工作了半年,突然和以前班上一個學習不錯的同學A發消息,說“以前覺得‘越努力越幸運’就是個雞湯,現在突然明白過來是真的,所以他決定工作2年後繼續考研”。

這個男生之所以能和同學A交流這番話,源於A在上學期間從未因成績好就輕視低估成績不好的同學,總是能看到同學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並且盡力在學業上鼓勵、幫助他們。

同學只是一段路的同行者,一個外人做到了(包容、理解、信任、尊重),就能起到喚醒的作用,身為父母的家長做起來還有什麼難的呢,如果不會做就去學,邊學邊實踐,父母的終極使命不就是幫助孩子成就自己嗎?想讓孩子的生命發光,父母要先將自己的生命點亮。



最好的教育是喚醒,最快的成長是自燃。我是[阿娥你好],一個傳播能量、樂於分享的媽媽,[關注]我的原創內容,和孩子一起進步,見證彼此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