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到,近年來,各國競相搶佔低軌通信衛星頻段資源,發展天基互聯網和天基物聯網項目,給我國信息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結合當前5G、6G時代發展需求,我國發展天基物聯網和天基互聯網項目變得極為緊迫,同時前景大有可為。
那麼,未來幾年,國內低軌通信衛星產業市場規模有多大?受益主體有哪些?誰能成功卡位我國天基物聯網和天基互聯網星座的建設及運營?
01
低軌通信衛星將開啟千億市場
從今年年中開始,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高軌衛星北斗導航系統將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務。
這將讓國產北斗從此揚眉吐氣,成為美國GPS最有力的競爭者。
可在我們為此歡欣鼓舞的同時,似乎國內的衛星發射又將進入低潮?衛星產業還能不能再高興起來?相關上市公司是否還有投資價值?
其實這種擔憂是多餘的!
種種跡象表明,繼高軌衛星之後,低軌通信衛星又將迎來密集發射期,衛星產業鏈發展仍將繼續保持生機。
首先,隨著5G/6G時代到來,無論是移動互聯網的接入需求,還是物聯網環境下的萬物互聯需求,都將大爆發。
但當下的現實情況卻是,全球仍有近一半的人口無法接入互聯網。
從原因看,主要因陸地面積僅佔地球很小一部分,其餘的海洋、高山、沙漠等環境,人類尚無法建立完全覆蓋此類區域通信信號的地面基站。
加上成本等方面的考量,在人口稀少地區建設地面基站並不是件划算的事情。
在此背景下,人類逐步探索出“太空基站”的大膽設想——
通過向太空發射低軌通信衛星進行組網,來實現天地間互聯網及物聯網的無縫接入。
有點天方夜譚?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已經在實現這一偉大構想!
在2015年1月“獵鷹9”火箭將“龍”飛船首次發射上天不久後,馬斯克對外宣佈,要用數千顆小型衛星建設一個覆蓋全球的衛星互聯網通信網絡。
從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初,SpaceX已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了4次星鏈衛星,每次發射約60顆衛星,目前一共有242顆星鏈衛星在軌道上運行。
2019年7月,在星鏈第二次發射成功後,馬斯克在推特上曾發文說,這個推特就是使用星鏈衛星完成的。
目前,Starlink計劃已規劃11943顆衛星,同時正在為另外 3萬顆衛星申請軌道資源。
若申請成功,“Starlink”計劃將共計擁有4.2萬顆衛星。
這對全球低軌衛星產業的發展無疑會起到巨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其次,在不少國家5G實現商用後,為了搶佔下一個產業發展的黃金賽道,6G的研究已經展開。
而國際通信組織以及業內人士就6G建設已經達成共識,6G將以衛星通信與地面通信網絡相融合的方式實現。
也就是說,在建設6G時,除了需要建設地面基站外,太空基站同樣不可少。
在6G建設的剛需下,相信各國對於低軌通信衛星的發射也會越來越重視!
就我國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建設來看,目前由各類企業、高校提出的星座建設計劃超過10個。
“虹雲”星座、“鴻雁”星座已成功完成試驗星的空中試驗,電科集團“天象”試驗1星、2星在2019年完成發射。
1月16日11時02分,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也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按照我國已公佈的星座計劃,未來幾年我國將至少帶來600顆衛星需求。
僅“虹雲”星座、“鴻雁”星座兩個項目的衛星組網建設投入就將超過300億人民幣。
由於組網建設費用約佔產業鏈總產值的7.5%,那麼按照未來幾年我國衛星組網建設300億元進行估算,低軌通信衛星產業鏈總體價值將超過4000億元!
02
中下游設備製造和服務最受益
我們從低軌通信衛星產業鏈來看,它主要由衛星製造、火箭發射服務(包括火箭研製)、地面設備製造、衛星系統運營與服務四大環節組成。
其中,衛星系統建設初期涉及衛星製造和發射服務兩大環節。
而地面設備製造和衛星系統運營及服務環節處於產業鏈中下游,需求變化會滯後於衛星製造和發射。
根據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兩大集團發佈的星座計劃,鴻雁星座一期預計在2022年建成並投入運營,二期預計2025年完成建設。
虹雲工程則分為3個階段,計劃於“十四五”完成整個工程的部署,開展正式的運營服務。
所以,在2025年之前,通信衛星產業主要受益的是衛星製造、發射以及設備製造環節。
又由於設備製造佔到產業鏈價值的44%,因此又以設備製造受益程度最大。
具體就衛星製造、發射環節來看,目前我國主流的衛星研製以及發射都主要集中在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國有集團。
相關單位包括:航天五院、航天科工二院、中科院微小衛星中心、航天科工四院、銀河航天,配套企業主要有航天九院等。
其中,航天科技在全國衛星製造端的市佔率達到80%,航天五院是研發主體,A股上市公司中,中國衛星是五院旗下唯一的小衛星製造平臺,航天九院旗下上市公司是航天電子。
就地面設備製造環節來看,地面設備包括衛星地面接收站、移動衛星終端等。
目前關鍵分系統/零部件製造等環節的優勢企業主要是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如中國衛星、航天電子、康拓紅外等。
另外也有火炬電子、歐比特等少數民營企業參與到這一環節中來。
康拓紅外:航天五院502所下屬的軒宇空間和軒宇智能兩家公司於去年十月完成注入,五院又購入公司5%股份,並承諾將公司作為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智能裝備業務領域的主體平臺,加快發展智能裝備產業。
華力創通:空天互聯網地面應用端核心部件“基帶芯片”的供應商,已經開發出天通手機,具有先發優勢,有望在“天通一號”基帶芯片設計的基礎上實現空天互聯網的基帶設計,成為未來低軌衛星網絡通信標準的核心制定者,同時也是地面接收裝置的基帶芯片供應商。
就衛星系統運營及服務來看,該環節在通信衛星產業鏈中價值佔比最大,達到47.9%。相比衛星製造、發射環節,該環節的商業化程度更高。只是受益時點相對滯後。
其中,衛星系統運營主要分為空間段和地面段。地面段運營主體為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
而空間段運營國內現在只有在A股上市的中國衛通,2025年之後,兩大星座的運營需求將會集中釋放,該公司無疑是最受益的。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衛通是我國唯一擁有自主化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資源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是航天科技集團從事衛星運營服務業的核心專業子公司。
目前,公司是我國衛星資源實現全球覆蓋的主要載體,已經發展成為亞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固定通信衛星運營商。
公司憑藉其稀缺的商用通信衛星資源,已具備國際先進、自主可控的衛星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未來有望成功卡位受益鴻雁、虹雲兩大系統的巨大應用空間。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參考資料來自於網絡公開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個股僅作為研究分析使用,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意見均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請牢記投資有風險,風險且自擔。
閱讀更多 牧羊人之投資進階之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