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工業園區“疫”線:“我是村支書,我先上!”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在濮陽工業園區昌湖辦事處欒昌湖村有這樣一位村支部書記,他積極響應動員,舍小家為大家,不顧個人安危,第一時間進入戰鬥角色。勇敢堅定的在村內、卡點的防控前線逆行,始終“衝”在一線,“戰”在前沿,充分發揮了在疫情防控狙擊戰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全村黨員幹群,用忠誠和行動築起了一道“紅色”的健康安全防線,展現了新時代黨的基層“戰鬥堡壘”風采。

他就是欒昌湖村黨支部書記欒貴平。

工业园区“疫”线:“我是村支书,我先上!”

防控疫情的“急先鋒”

“我是村支書,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任務來了,這是欒貴平在接到昌湖辦事處的疫情防控指令後兩委班子會議上的第一句話。

作為一名村支部書記,欒貴平始終以大局為重,視崗位如戰場,把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對村民挨家挨戶的排查中,他對身邊的同志說,大家務必做好自我防護,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村民負責,這個時候,不能逞強。隨即,他卻第一個衝在前邊,領任務,搞宣傳,做登記,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最初,因疫情防控工作對村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部分人不理解,他就不厭其煩地勸導,為大家講政策、講疫情的嚴重性,拖著小喇叭在村內一個衚衕一個衚衕轉圈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慢慢的,村民理解了國家的舉措,懂得了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苦心,支持工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配合工作的態度越來越好。

因為村裡有一名武漢返鄉女孩,需要送到定點醫院進行診治隔離,欒貴平主動承擔起該項說服勸導工作。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他要求周邊村民一定重視起來,勤洗手、勤換口罩,多角度宣傳,效果很好。為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感染,他細心的把武漢返鄉戶家庭及周邊環境進行了全面消毒。他還首當其衝為那返鄉隔離女孩送去衣物、飲食及防護用品,囑咐她堅定信心、做好防護。一天下來,身上的汗幾乎浸透了棉衣,腿也像是灌了鉛,但他顧不上休息又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防控疫情的“勤務兵”

為做好本村的消毒工作,他總是習慣性的隨身攜帶一個簡易噴壺,對居民經常接觸的地方進行消毒,提高居民的防範意識。“守好一方土,盡到十分責,做好這次疫情防控工作,大家都要警惕起來,一刻也不能放鬆。”每到一處,欒貴平都是這樣講。陣地在、黨員在、責任在,欒貴平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村支部書記的責任與擔當。

由於疫情突發,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物資緊缺,欒貴平多方聯繫對接,到處尋找貨源,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人員的防控物資需求,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的難題。在欒貴平的積極倡導下,村民欒好防將1噸消毒液送到村口的疫情指揮部,援助全村做好疫情防控。

在封村期間,為保障村民的生活需要,欒貴平帶頭捐款2000元,並號召全村黨員和愛心人士捐款達2萬餘元,購買蔬菜、雞蛋、麵條等生活物品,冒雪挨家挨戶發放。

工业园区“疫”线:“我是村支书,我先上!”

防控疫情的“堅守人

本村唯一的出入口處有一個臨時鐵皮屋,這就是辦事處服務區、村兩委的指揮部,同時也是村黨員幹部的第二個“家”,無論颳風下雪,還是星月白晝,他們都吃住在這裡,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堅守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因條件所限,吃飯是一碗泡麵,取暖是跑步鍛鍊,但他沒有一句怨言,一句牢騷,總是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多,不夠好。為嚴控村民出入,減少感染風險,他在村民微信群多次公佈24小時值班人員手機號碼,隨時幫助解決村民各種難題。

“欒支書,鬍子這麼長了,這兩天看你臉色不怎麼好,是不是病了?”村民問道。

“沒事,吃著藥嘞,再堅持幾天,等疫情過了再去醫院。”欒貴平總是這樣回答。

30個日夜未曾回家,為此欒貴平凍傷了腰。因為十幾年前他身體連續做過四次手術,當時胃切除三分之一,腎切除一個,愛人也時常叮嚀累了就回家休息一天。辦事處副主任巴敏傑和服務區書記魏軍舫多次勸他回家休息,他堅持不肯。

連續不停的奔波,欒貴平的身體雖然有些支撐不住,但他依然堅守崗位,始終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只為村民的生命安全負責。

“疫情面前,我應該衝鋒在前,不怕犧牲,不辱使命,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國家,無愧於黨,無愧於民”。欒貴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黨旗飄起來、支部衝起來、黨員挺起來、黨徽戴起來、先鋒崗立起來、紅馬甲穿起來”,這是濮陽工業園區疫情防控“六起來”工作法。欒貴平帶領欒昌湖村民築起了一道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全體村民群情振奮,勝利曙光就在眼前,他的舉動也“溫暖”了這個寒冷的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