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網絡時代:閱讀不在多,而在於精

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網絡文學的迅猛發展,對內豐富了網絡文藝形式,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對外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成為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源頭,為世界網絡文學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然而,隨著相關產業鏈的形成,對資本和市場的過度迎合也讓網絡文學的發展面臨著庸俗化、同質化等諸多問題,進入了一個危機與機遇並存的關鍵時期。面對創作方式不斷類型化、模式化的壓力,我們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堅持走網絡文學精品化的發展路線。

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互聯網時代,面對閱讀方式的變化、信息獲取方式的變化、閱讀內容的變化,與傳統的書籍獲取知識的渠道相比,似乎更便捷、更豐富了。然而,事實上,如今在海量信息的互聯網上,人們找到對自己有提升、促進的“精品內容”反而變得更難了、門檻也更高了。所以,敏銳的互聯網迅速推出了“付費閱讀”“精品閱讀”,也正是想通過篩選,為讀者提供更合理、寶貴、準確的信息資源。信息豐富了,選擇成了難題,互聯網時代,閱讀更要“去粗取精”。

重拾書本,是“去粗取精”好傳統。傳統的紙質閱讀,看似成本高,需要購買書籍,看似不方便,需要固定地點、時間,但恰恰相反,這些反而是紙質閱讀的優勢所在。一方面,書籍作為人類知識的載體、智慧的結晶、進步的階梯,不在於“雪白的紙張”,而在於其所承載的豐富的內容,紙質書籍經歷過一代代人的精心選擇,但凡能夠流傳下來的,無不是被人們所公認的精神財富,讀紙質特別是經典的傳統書籍,是一個“去粗取精”的好方法。當下,互聯網形式再便捷,在“精品內容”上,與傳統的紙質書籍還有不小的距離,所以,很多讀者都會發出感慨,“真正的好書,在網上搜不到”,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互聯網也許在信息承載的形式,可以一日千里,在對於知識內容的承載,與紙質書籍還有不小的差距。

重溫經典,是“去粗取精”的好捷徑。紙質書籍往往是被一代代的大師、巨匠所精心挑選出來的,這些經典書籍是在轉瞬即變的時空裡,在人生無以反覆的過程中,打敗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被代代手口相傳,淨化了人們的心靈,震撼了人們的靈魂,是不可能消失也不會磨滅的經典。所以,互聯網時代,特別是其網而生的大量的網絡文學,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在深度上,想要替代這些紙質書籍對人類精神的洗滌,還有非常大的距離。這也是為何互聯時代,我們更要強調閱讀紙質書籍的價值所在,這才是閱讀的“含金量”。

互聯網時代,閱讀更要“去粗取精”。時下低頭族很多,卻多是“讀屏”的淺閱讀;圖書館越修越好,好書卻越來越難找。在互聯網時代,閱讀更要不怕麻煩,閱讀本就是一件“苦差事”,不怕寂寞,閱讀往往需要“青燈相伴”,增加紙質閱讀的時間,提

升紙質閱讀的能力,看似枯燥,費時費力,但事實上,這卻是更系統地獲取信息最好的捷徑。同時,作為閱讀的新角落,互聯網閱讀要有精品意識,多增加精品內容,對於傳統的經典書籍,要加大“上網”力度,同時,減少一些無聊、低俗的內容,在精品圖書資源供給上下功夫,在去粗取精上下功夫,而作為讀者,我們也要擺脫“手機依賴”“網絡上癮”,擠一些時間,翻開書頁,讓讀書健壯我們的精神、充實我們的生命。

更多閱讀:大神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