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西固區殘聯2020年全國第二十一個“愛耳日”主題宣傳活動

保持聽力 終身受益

一、“愛耳日”的由來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社會福利組15名委員針對我國耳聾發病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薄弱這一現實,提出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第2330號提案。這一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二、聽力保養

避噪音。人若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輛喧鬧、人聲喧譁等各種噪音,會使原本開始衰退的聽覺系統更容易疲勞,聽力急劇減退,甚至引發噪音性耳聾。因此,儘量避免減少噪音的干擾,是保護聽力的首要條件。

戒挖掏。經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損傷耳道,引起感染、發炎,還可能弄壞耳膜。耳道奇癢難受時,可以用棉籤沾少許酒精或甘油輕擦耳道,亦可內服維生素B、C和魚肝油。

慎用藥。儘量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因為人體解毒排洩功能低,應用這些藥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損害聽力。

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後的翳風穴(在耳垂與耳後高骨之間的凹陷處),和聽會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頜關節突後緣之凹陷處),可以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有保護聽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鐘,長期堅持下去即可見效。

熄肝火。人的情緒如經常處於急躁、憤怒的狀態中,會導致植物神經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使內耳器官發生缺血、水腫和聽覺神經營養障礙。這樣就可能出現聽力銳減或暴發耳聾。因此,要儘量使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良好心情。


西固區殘聯2020年全國第二十一個“愛耳日”主題宣傳活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一、 症狀

患者多以發熱、乏力和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症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缺乏針對病原體的有效抗病毒藥物,以隔離治療、對症支持治療為主。

二、 傳播途徑

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潛伏期具有傳染性,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中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密閉、不通風場所可能存在氣溶膠傳播風險,需加強預防和隔離處理。

三、 預防

儘量減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處,避免近距離接觸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樣症狀的人;

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交通工具時,注意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

注意手衛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打噴嚏或咳嗽時不要用手去捂,要用手肘部或紙巾遮住口、鼻;

居室及工作場所保持清潔,勤開窗,多保持通風狀態;

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適度運動,以提高個體免疫力;注意營養、合理飲食,肉類、禽類和蛋類要充分煮熟後食用;

準備常用物資,如體溫計、一次性醫用口罩、家庭用消毒用品等。


西固區殘聯

審核:李巖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