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百萬研報庫 微信隨心查】研報機器人:DISPLORE_DG

醫療冷鏈設備市場穩步擴張,未來潛力巨大。低溫存儲設備來看,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統計,2018年全球生物醫療低溫存儲市場規模達27.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2.77億元),其中中國為

1.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7億元),預計2025年,全球和中國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6.47億和2.07億美元,CAGR分為3.2%和4%。

醫療冷鏈系國內薄弱環節,補短板政策助推行業擴容。當下新型肺炎疫情又對疫苗藥品運輸、儲存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家加緊在生物安全、藥劑運輸等方面加快了法律法規制定的步伐。預計未來行業將加速洗牌,行業集中度與規範度將明顯提高。

海外公司佈局較早,國內企業縮小差距。低溫存儲行業專業化程度較高,市場高度細分、市場參與者數量較少。海外品牌發展較早,2018年全球前四名市場參與者中,國產品牌僅有海爾生物一家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3.43%。國外企業中賽默飛世爾科技、松下健康、普和希健康醫療技術在全球市場中佔據較高的市場份額,國內企業則以海爾生物、中科美菱、澳柯瑪超低溫為領跑者,保持跟隨姿態。

海爾生物系佈局醫療冷鏈較早,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本土企業。公司成立於2005年,於19年成功上市。較早佈局的先發優勢使海爾生物的市場規模和份額處於領先地位。憑藉醫療冷鏈行業的增長,公司近年來業績高速增長,2016-2018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由4.82億元增至8.42億元,CAGR為32.15%,市場份額位居國產公司首位。公司在醫療冷鏈產業鏈上佈局完整,受到國內外客戶的高度認可。同時將物聯網軟硬件技術結合,領先市場,滿足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

澳柯瑪系國內製冷領域龍頭,醫療冷鏈技術領先,有望分享行業紅利。2011年澳柯瑪成立超低溫冷凍設備公司專攻超低溫與醫療冷鏈領域,產品線涵蓋血液保存箱、疫苗保存箱、超低溫保存箱等上百種規格型號,基本實現醫用冷鏈產品、超低溫產品的完整產業佈局。同時公司被列入青島市屬混改企業名單,存在較大混改預期,若順利進行,經營管理有望煥發新活力。

投資建議:生物醫療冷鏈是為特定的醫療、研究場景打造的低溫儲存產品及解決方案,具備高度的專業性。目前我國在該領域根基仍較為薄弱,隨著相應補短板政策的出臺落實,以及下游樣本庫、醫院需求的日益擴大,醫療冷鏈行業前景看好。由於行業高度細分,專業性強,因而目前市場參與者較少。我們看好國內優質企業深耕產品,逐步提升市場佔有率。建議關注本土醫療冷鏈第一龍頭,推動物聯網融合的海爾生物,以及製冷設備老牌企業,醫療冷鏈業務蓬勃興起的澳柯瑪。

一、 生物醫療冷鏈蓬勃興起, 下游機構應用廣泛

生物醫療冷鏈屬於醫療器械行業範疇, 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發展,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重,世界各國對於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支持逐年提高,其中佔比較高的醫療器械支出水平也不斷提高。 根據 Evaluate Med Tech發佈的《2018 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概覽與 2024 年展望》, 2017 年全球醫療器械銷售規模為 4050 億美元,預計 2024 年將達到 5950 億美元, CAGR 為 5.64%。


生物醫療冷鏈行業重點為特定的生物醫療場景, 打造提供低溫存儲設備及解決方案。 核心產品是低溫儲存設備,主要包括醫用冷藏箱、血液冷藏箱、醫用低溫保存箱等設備。 目前,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在下游各領域被廣泛使用, 最終用戶涵蓋醫院、生物製藥公司、高校等科研機構、檢測中心、疾控中心等,具體包括政府部門及藥物研發機構設立的生物樣本庫、疫苗接種站、醫療機構輸血科及血站、藥品倉庫等場景,用於對生物樣本、血液、疫苗和藥品進行低溫儲存。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具備較強的專業性,普通製冷設備無法替代,行業具備一定壁壘。一方面,長期保存生物樣本要求達到-86℃、-150℃甚至-196℃的儲存溫度,通過儘可能低的溫度來降低樣本內的生化反應,以提高樣本內各種成分的穩定性;另一方面,長期存儲過程中溫度的穩定性及均勻性,也將對樣本質量產生影響。無法達到並保持適合的溫度,將直接導致生物樣本的活性降低或失效。普通及家用製冷設備採用單級製冷系統,一般最低只能達到-30℃,既無法達到生物醫療領域存儲所需的低溫深度更難以實現恆溫控制。此外,部分疫苗冷藏設備將被投放在非洲使用,要求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在惡劣環境中以2℃-8℃甚至於零下60℃-80℃的超低溫中保存數日至月餘,是當下疫苗冷藏技術的前沿方向。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二、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政策、需求提供驅動

市場規模方面,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統計,全球生物醫療低溫存儲市場規模從2008年的17.75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7.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2.03億元),預計在2025年有望達到36.47億美元,CAGR分別為5%和3.2%;國內生物醫療低溫存儲市場規模從2008年的0.86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預計在2025年有望達到2.07億美元,CAGR分別為6%和4%。

市場發展來看,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發展時間較早,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要求較高。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是全球最具潛力的醫療器械市場,產品普及與升級換代需求並存,近年來增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預測數據,國內醫療低溫存儲市場增速將由2018年的4.83%提升至2025年的5.27%,維持穩中有升的增長態勢。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增長驅動一:國家立法補齊短板,規範催化行業發展

目前國內的醫療儲存、運輸設施相較先進國家仍有明顯差距,為確保存儲安全,相關主管部門近年加緊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範,要求或引導生物樣本庫、血站、醫院、疫苗接種單位等採購專用生物醫療存儲設備,並推動低溫存儲行業企業研發、生產標準化、規範化的產品,有力推動了行業的健康發展。相關典型政策如下: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增長驅動二:生物樣本庫持續擴容,對生物冷鏈產生持續需求

國內外醫藥研發將直接推動樣本庫儲存量提升,無論是創新要的研發企業還是開展臨床治療的醫院,生物儲存設備是剛性需求。截至2017年末,樣品庫共入庫樣品242萬人份,近十年新增樣本複合增長率達到12.28%。

隨著政府、高校主導的生物樣本庫儲存樣本數量的增長,其將對低溫存儲設備產生持續需求。

增長驅動三:冷藏藥品、疫苗規模擴大,推動冷鏈需求增長。

生物藥多由各類生物大分子組成,因此需要冷藏存儲。目前我國最主要的藥品銷售終端是醫院藥房與零售藥店。截至2017年末,全國已定級醫院數量為20812家,較2012年末增長47.06%。全國醫藥零售企業為45.4萬家,其中連鎖藥店22.9萬家,較2012年增長49.67%。冷藏藥品規模不斷擴大、醫院和連鎖藥房數量的增加以及存儲設備規範化程度提高,將給藥品試劑低溫存儲設備市場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三、海外領先本土直追,海爾生物、澳柯瑪國內領先

1、行業淵源:海外公司較早佈局,國內企業縮小差距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三洋電機、賽默飛世爾科技等公司對復疊製冷系統進行研製優化,實現醫用低溫保存箱產業化並投放市場。隨後其他廠商相繼採用類似技術,推動全球醫用低溫存儲設備市場不斷髮展。

2000年之前,受制於相關研究的落後,國內企業無法進行超低溫存儲產品的生產,國內的科研單位、高校等均採用進口產品。

2000年之後,以海爾生物、中科美菱、澳柯瑪為代表的國內企業,逐步實現了低溫存儲產品的產業化生產,並在產品質量、穩定性、節能性等方面,不斷追趕國際領先企業,逐步受到國內市場下游客戶的認可。同時領跑企業主動拓展海外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2、競爭格局:海爾生物國內領先,中科美菱、澳柯瑪實力靠前

低溫存儲行業專業化程度較高,市場高度細分、市場參與者數量較少。在全球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行業中,國產品牌表現較弱,境外廠商佔據較大份額。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發佈的研究報告,2018年全球前四名市場參與者中,國產品牌僅有海爾生物一家,全球市場佔有率約為3.43%。

國外企業:賽默飛世爾科技、松下健康、普和希健康醫療技術在全球市場中佔據較高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也佔據一定份額。

國內企業:海爾生物市場份額位居國產品牌公司首位,同時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中科美菱、澳柯瑪超低溫等部分國內公司,在國內市場份額保持跟隨。

國內市場方面,海爾生物、中科美菱、澳柯瑪超低溫收入、利潤規模排名靠前,2018年財務數據如下: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四、行業毛利率可觀,人工、研發為主要投入

醫療冷鏈行業毛利率水平較高,整體落在35%-55%區間。其中海爾生物較中科美菱毛利率平均高出

10pct以上。影響因素方面,行業毛利率水平均受原材料影響,2017年原材料成本上升,行業毛利率受到壓縮,隨著原材料價格回落,2019年行業毛利率有所提升。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整體來看,該行業的期間費用率在30%附近波動。分類別來看。銷售費用率保持在12%-22%區間,主要包括人工費用、恢復費用及進出口費等相關開支。管理費用率集中在5%-14%的區間,2017-2018海爾生物受上市費用擾動影響短期升高,隨後回落。兩家龍頭企業2019年內管理費用率分別為6.69%和7.67%。研發費用基本在5%-14%的區間內,重視研發投入是業內基本趨勢。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行業整體淨利率在3%-18%區間。其中海爾生物淨利率較高,除2017年受費用上漲影響導致淨利率下降以外,基本保持在10%以上,主要由公司較高的毛利率所拉動。澳柯瑪和中科美菱保持在7%左右的淨利率水平。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五、海爾生物:本土醫療冷鏈領軍企業,物聯網融合為未來方向

海爾生物系佈局醫療冷鏈較早,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本土企業。海爾生物成立於2005年,主營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歷經多年在產品研發上的深耕投入,截至2019年5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合計擁有專利187項,包括髮明專利32項,在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行業市場佔有率位居國產品牌第一位。同時,公司率先進行物聯網技術融合創新,正致力於成為物聯網生物科技綜合解決方案的引領者。

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海爾生物通過自主創新,自2005年起實現了低溫存儲產品的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生產,完成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進口替代。2008年,公司開始為“中華骨髓庫”提供生物樣本庫解決方案,2013年,實現低溫保存箱系列產品的產業化,2017年研發物聯網超低溫保存箱,成立分子診斷研發團隊,正式佈局分子診斷POCT行業。公司2019年於上交所成功上市,併成功實現生物樣本物聯監控、疫苗智慧接種、血液精準管理等各個應用場景的物聯網深度應用。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營業收入方面,憑藉醫療冷鏈行業的增長,公司業績高速增長。 2016-2018 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由 4.82 億元增至 8.42 億元, CAGR 為 32.15%, 2017-2019 年營收增速保持在 20%以上,預計 2019 年營收達 10.13 億元,同比增長 20.30%,市場份額位居國產公司首位。
淨利潤反彈顯著。 2017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 50.98%至 0.60 億元,該下滑主要系期間費用率增長迅速,研發和管理費用投入加大所致。 2019 年盈利水平回暖,根據業績快報,全年歸母淨利潤為 1.82 億元,同比增長 59.76%,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 1.67 億元,同比增長 202.54%,主要原因是公司聚焦戰略,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和新產品的開發及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同時加強成本管理,毛利率較同期得到較大提升。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毛利率穩中有增。 2016-2018 公司銷售毛利率分別為 52.90%、 52.87%、 50.75%, 2018 年略顯下滑趨勢,主要由於公司採取低價滲透的定價策略,疊加原材料價格小幅上漲的負面影響所致。 2019 年公司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疊加原材料價格小幅回落,整體 2019Q1-3 毛利率回升至 53.26%。
期間費用上漲明顯。 2016-2019Q1-3 期間費用率分別為 23.74%、 43.56%、 40.32%、 30.40%,各部分費用率均在 2017 年有明顯上升,並於 2019Q1-3 回落。其中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12.79%、 16.20%、 16.75%、 14.01%,主要系公司開拓市場帶來差旅和會務費用增加,疊加部分項目售後費用大幅增長, 2019Q1-3 銷售費用率回落。管理費用率分別為 4.81%、 13.37%、 10.30%、 7.67%,費用增加主要來源於股權激勵費用發放以及香港上市中介費用影響。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7.40%、 13.34%、 10.74%、 11.24%,公司持續加大物聯網技術和超低溫產品的研發投入。財務費用分別為-1.25%、 0.66%、 2.54%、 -2.53%,主要系進出口匯兌損益及銀行利息變動引致。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醫療冷鏈產業佈局完整,生物樣本庫市場佔據絕對優勢。 公司主要為生物樣本庫、藥品及試劑安全、血液安全、疫苗安全等場景提供低溫存儲解決方案,其生物醫療低溫存儲產品覆蓋-196℃至 8℃全溫度範圍,下游客戶涵蓋藥企、疾控、機構、醫院、科研高校等廣泛群體。 通過產品攻關,海爾生物在低溫存儲業務發展迅速,在生物樣本庫一細分行業份額超過 50%。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產品技術先進,國內外客戶認可度高。海爾生物是行業內唯一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公司,公司及研發人員牽頭或參與起草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行業9項國家、行業標準,基本涵蓋了全部生物醫療低溫存儲產品,參與起草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標準,在行業規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海爾生物的生物醫療低溫存儲產品在國內外各類型知名終端有著廣泛的用戶基礎;在海外,有來自印度衛生部、丹麥哥本哈根大區的政府項目訂單,也有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悉尼大學等知名國外科研單位的項目需求,在國內,公司產品覆蓋政府疾控項目、國家級生物樣本庫、知名醫院及知名藥企。

物聯網戰略發力,實現生物樣本管理精準化,血液管理實時化,提高疫苗管理安全程度。公司在2018年相繼佈局樣本、血液、疫苗綜合解決方案。比如疫苗,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將物聯網硬件與軟件技術結合,實現以單隻疫苗為索引的全流程的信息可追溯體系。實現讓假疫苗不能進入接種點、過期疫苗不能取出進入接種環節,接種人、疫苗和接種信息三合一,解決了之前疫苗安全事件所暴露出的不可追溯的問題。物聯網解決方案源於存儲卻又高於存儲,滿足用戶更深層次需求,是未來重要的增量市場。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渠道端,海爾生物以經銷為主。2018年以及2019年1-3月,海爾生物的經銷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07%以及85.00%。截至2019年3月末,海爾生物在全國簽約逾100家經銷商,覆蓋重點地區的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血站及科研機構等終端客戶,通過建立直銷團隊滿足新興創新藥研發企業需求。

六、澳柯瑪超低溫:依託製冷老牌龍頭,業務實力穩步起航

2011年澳柯瑪成立超低溫冷凍設備公司,承擔超低溫設備、醫用冷鏈設備等的研製銷售。依靠潛心耕耘與海外合作,澳柯瑪醫療冷鏈發展迅速。2014年,公司醫用冷藏冷凍箱等產品成功中標《中國疾控中心採購項目》,2015年澳柯瑪超低溫成為聯合國供應商,標誌著公司已步入世界級超低溫醫用冷凍設備供應商行列。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澳柯瑪超低溫規模相對較小,發展速度較快。2015-2018年公司營業總收入從4490.81萬元增至8948.39萬元,CAGR為25.84%。2019H1公司營收達到6295.64億元,同比增加62.96%。營收高增主要受益於公司產品品類齊全,在細分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充分覆蓋消費者需求,疊加整體市場空間不斷擴大帶動業績不斷增長。

營收穩健,利潤端扭虧為盈。2015-2018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從-363.88萬元增長至644.59萬元,2017、2018淨利率分別為7.54%、7.20%。主要系公司前期研發、宣傳投放之後,產品知名度提高,營收增長帶動。同時,收入規模效應下,費用端管控成效逐步顯現。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醫療冷鏈佈局完善,目前澳柯瑪醫療冷鏈產品已涵蓋血液保存箱、疫苗保存箱、超低溫保存箱、血液速凍機、組合式冷庫、醫用保溫箱等上百種規格型號,基本實現醫用冷鏈產品、超低溫產品的完整產業佈局。產品泛應用於各科研、醫療、衛生防疫、電子、化工、生物工程、遠洋漁業等行業。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速動、控溫領域技術領先,產品品質受海外認可。澳柯瑪超低溫在深冷速凍、超低溫、精確控溫等方面技術領先,並在血漿平板速凍機、全血分離機以及血液自動貯存系統方面與德國許多著名企業進行產品合作,物聯生物冷鏈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程度不斷加深。同時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拓展營銷網絡,其醫用疫苗箱、醫用冷櫃產品遠銷非洲多個國家,也在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區健全了醫療冷凍設備銷售渠道。截至2016年,公司開發的疫苗冷鏈系統已應用於全球50多個國家。

澳柯瑪公司主要業務產品內銷採取“代理+直營(直銷)”的營銷模式,注重線上與線下渠道同步發展;外銷以OEM為主,同時注重自有品牌拓展,出口產品自有品牌佔有率不斷提升。

疫苗事件、新型肺炎催化冷鏈需求,公司業務有望受益。2016年3月山東價值5.7億元的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銷往24個省市,集中反映出國內冷鏈物流的缺失。2020年2月14日,中央深改委明確提出,要將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加快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國家相應密集頒佈相關政策,醫療冷鏈行業進行行業洗牌,行業規範度將明顯提高。澳柯瑪醫療冷鏈佈局較早,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在行業洗牌中有望受益,公司冷鏈產品有望迎來利好。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公司存較大混改預期,治理理順有望增添經營活力。2019年7月,青島市將澳柯瑪、海信集團、青島雙星等一批市屬國企列入混改企業名單,將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原則,吸引各類資本,加快推進青島市國企的混改進程。其中青島雙星於2019年10月開始混改工作,引入戰略投資者,並實施職工入股,海信視像也於12月開始籌劃股份轉讓計劃。澳柯瑪也已開展部分推介與混改對象徵集工作。

截至2019年Q3,青島市企業發展投資公司為公司控股股東,佔總股本比例38.59%,其次為青島城投金融控股,佔股本比例8.71%,二者實際控制人均為青島市國資委,國有資本權重較大。以2018年持股情況計算,公司八名公司高管直接持股數合計為43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僅0.54%。受公司所有權性質的影響,公司治理和運營效率方面扔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如果澳柯瑪混改順利進行,骨幹員工和管理層的激勵有望加強,治理結構理順後公司經營管理有望煥發新活力。


生物醫療冷鏈產業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