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捨不得打孩子,那就別這樣溺愛,否則造成的"性格缺陷"家長來買單

最近發現我家有這麼一種現象,最近兒子成了家裡的"大王",開始的時候,看到長輩這樣寵溺孩子,心存顧慮,無奈自己工作太忙,精力有限,只能依靠老人照顧, 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而由於工作繁忙無法陪伴孩子,心裡對孩子有著深深的愧疚,在和孩子短暫相處的時候,無論合理與否儘量滿足,很少拒絕孩子的要求。

捨不得打孩子,那就別這樣溺愛,否則造成的

只要拒絕,就會大發雷霆,撒潑打滾,甚至靠絕食,傷害自己來威脅大人。在學校,對待學習也是無所謂的態度。這讓我十分焦慮,小的時候我能滿足他,長大了滿足不了怎麼辦?孩子的性格越來越暴躁,有時讓我都有點害怕。

捨不得打孩子,那就別這樣溺愛,否則造成的

根源在於家長從小的無條件滿足,沒有培養孩子的邊界意識,也沒有合理回應孩子的需求和情緒,孩子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緒,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輕而易舉的得到想要的,加上家長的愛孩子的方式不當才造成了孩子的"缺陷"。"愛"孩子和"溺愛"孩子是兩種概念,孩子性格養成之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對於孩子是很重要的,有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任何要求,從來都是有求必應,他們會沒有原則性的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不管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都會義無反顧的滿足,卻不知道無原則下的溺愛對孩子而言並不是愛,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傷害。

捨不得打孩子,那就別這樣溺愛,否則造成的

一、溺愛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天真單純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正確教育和引導,而這種教育和引導絕對不是溺愛。在溺愛中,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錯還是對的心理狀態下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同時,溺愛又使大人們不能給予孩子適當的評價和指導,不能讓孩子明白對與錯、能做與不能做、好與壞的區別。 

捨不得打孩子,那就別這樣溺愛,否則造成的

 

二、溺愛養成孩子不良性格  

父母由於溺愛孩子,從不拒絕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的事情,以至於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必親自動手,這樣就容易養成孩子任性、懶惰的性格。這樣下去會使孩子不自覺地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考慮的習慣,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使孩子漸漸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  

捨不得打孩子,那就別這樣溺愛,否則造成的

三、溺愛會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過分溺愛,會使孩子逐漸習慣於依賴父母,逐漸缺少主見,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缺少對人、對事應有的責任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