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政策紅包+技術服務:浙江為復工復產配“雙保險”

“沒有遞交任何材料,就收到90餘萬元返還資金,我們是衢州首批收到社保費返還的企業之一,這真是實實在在的‘大紅包’。”日前,浙江喜爾康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長鬍泳介紹說,企業將合理利用這筆資金,提升復工復產的效率。

據瞭解,為助力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減輕企業用工成本,浙江省衢州市從2月28日起向當地企業返還一個月社會保險費,預計3月將為企業返還社保費3億餘元。

除此之外,浙江省各地針對企業面臨的用工難、物流暢通難、產業鏈協同難等堵點,相繼出臺惠企暖企政策。在採取“備案制+負面清單+承諾制”措施、簡化復工復產確認程序、開闢外地員工返程綠色通道等方式的同時,還著重強化技術服務,用以推動復工復產提速。

截至2月24日,浙江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為98.6%,限上服務業企業復工率為95.6%,出口1000萬美元以上的重點外貿企業復工率為99.3%,省重點項目復工率為99.8%。

保障政策供給,以解燃眉之急

從雲南楚雄大姚縣出發,經過兩個日夜的長途奔波,2月18日晚,84名工人乘坐大巴車抵達湖州長興……這是長興縣為當地天能集團外地員工組織的又一趟包車。

2月16日,湖州市政府出臺《關於企業復工復產補助獎勵的意見》,設立不少於1億元的企業復工復產補助獎勵資金。該《意見》出臺48小時內,當地就有61輛包車從安徽、江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接回務工人員1834人,企業全額補貼包車費用及發放用功補助和獎勵資金等,共計500餘萬元。

作為勞務輸入大省的浙江,外來務工人員約佔全省用工總量的50%左右,由於疫情造成的“用工難”問題尤為凸顯,浙江省為此開展“十省百市千縣”省際勞務合作接返員工行動。據監測統計,截至2月29日,已有987萬省外務工人員回到浙江。

對於量大面廣的浙江企業而言,除了要解決“用工難”,財稅補貼、金融支持、降本減負類的相關政策,更是一場及時雨。

近一個月來,浙江先後出臺了“1+X”系列惠企政策,並取得了積極的實施效果。比如,通過實施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的政策,全省2月份共發放優惠貸款832筆、金額171.82億元,支持重點企業556家,同時省級財政再給予一定貼息支持。

“自疫情發生以來,全省財政部門已累計兌現或減免資金55.37億元。新近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將進一步階段性減免企業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費。”浙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社保廳廳長魯俊表示,該政策實施後,預計可為企業減輕社會保險費負擔約469億元。

強化科技服務,推行精準幫扶

“受疫情影響,公司的一些關鍵崗位工人無法到崗,生產線出現了‘腸梗阻’,影響產量和按時交貨”。2月18日,位於紹興新昌的翔宇軸承有限公司撥通了當地科技局的“企業復工技術服務熱線”。次日,浙江工業大學新昌研究院總工程師周見行等專家便上門解惑。

新昌縣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囿於疫情,企業用工難的問題不能完全解決,當地充分發揮企業復工專家團專家的技術優勢,用機器替代人工,用科技提升產能,積極幫助企業破解用工不足等生產難題。

無獨有偶,寧波市科技局啟動“愛心科技人”志願行動已近一月,集結68家產業技術研究院、80家智能製造工程服務公司,為復工企業提供產線運行應急保障、技術研發支持。

在浙江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宋志恆看來,科技部門服務企業復工復產,開展精準幫扶,可進一步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第一時間研究出臺了惠企暖企的‘八條舉措’,建立了重點圍繞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各類創新主體,梳理全省重點研發項目、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項目、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等8張服務清單,並開展‘一對一’的服務,全力支持科技企業復工復產和抗疫情、促發展。”

截至2月底,浙江省科技部門通過實施“雙百”專項行動,深化“三服務”,已組建的省市縣116個服務組、5支黨員服務先鋒隊以及450多名科技特派員活躍於復工復產的企業之間。

需要注意的是,或因產業鏈還沒完全疏通,或者新訂單難覓,縱有政策供給與科技幫扶,浙江小微企業產能恢復情況還不夠理想。

“有的企業家‘沒復工睡不著,復工了更睡不著’。”魯俊直言道,政府部門仍將需圍繞暢通經濟循環,進一步狠抓政策補缺和政策落地,努力同廣大企業和百萬浙商一起挺過難關,共同迎來浙江經濟的全面復甦。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