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的孩子聽課效果好有的孩子聽課效果一般,甚至沒有效果?

芳芳老師講繪本


為什麼有的孩子聽課效果好,有的孩子聽課效果一般,甚至沒有效果?我做了二十多年的教師,下面從我常見的一些想象來進行分析,希望能幫到你。


孩子聽課效果如何,一般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一、 外部因素的影響。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師的授課風格。每個老師有每個老師的授課風格,有些老師講課幽默,在講課過程後中,不時摻雜一些笑話或者一些小故事,這樣能激起學生的上課興趣,喜歡這種授課形式的學生自然就會收益,喜歡聽課。但是有些學生卻不適應這種授課方式,當老師講故事時,很容易走神,不能及時迴歸課堂,這樣的學生自然就會越來越不喜歡這樣的課堂

2、 學生和老師的關係。

小孩子很單純,可能由於某種原因,開始不喜歡老師,例如老師的一個眼神,或者老師無意識的一個動作,如果這個小孩認為老師這是針對自己的,那麼這個學生可能就會由此疏遠這個老師,甚至討厭這個老師,當我們大人遇到這種情況,即使不喜歡這個人,也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把人和事分開,但是小孩子還不能擁有這種能力,他會由討厭這個老師,轉化為討厭老師教的課,用“不聽課”這種及其幼稚的方式來表達對老師的不滿。如果這樣的或,孩子的聽課效果自然是不好的。

3、學生的其它關係。任何一個集體就是一個小社會,不要小看這些學生,在我們大人眼裡,可能就是一些小孩子簡單問題,但是他們在其中也有自己的交往,也有自己的煩惱,也是喜歡自己被周圍的人認可,被其他學生喜歡,如果孩子在學校和周圍學生的交完出現問題,這些外在的原因自然就會影響孩子的正常上課思緒,就會出現上課走神現象,上課的效果自然就不會好。

二、 自己本身的因素。

這個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表現為在前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任何能力都是自己在成長過程後中,慢慢體會並會擁有,但是有些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成長的比較快。

例如我有一個同事,在自己的小孩子在上學第一天,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眼睛要看著老師,老師問什麼,要及時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樣就教會了孩子上課如何跟隨老師的節奏,就做到了認真聽課,以後慢慢形成了習慣,上課效果就會越來越好,得到老師誇獎越來越多,正面反饋多了,成績也會更好。這樣一步步形成良好的循環,學習效果自然越來越好。


知道了影響孩子上課效果的原因,自然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同一個課堂、同一個老師,學生上課效果不同。


海雲說教育


看到這個問題,我馬上想到了我兒子。他在唸初一時,數學成績很好。但是上了初二就壞了,從那時至今,數學成績一直勉強及格。

我問他為什麼會變差?他說,初一的那個老師講課很有趣,上他的課從不迷茫。初二換了這個老師,說話聲音一會兒低,一會兒高,一驚一乍的,非常不喜歡聽他的課。可見,老師的講課方式,能適應,且喜歡的學生,效果會很好。不能適應,不喜歡,效果就不好。

拋開老師的因素,學生理解能力的不同,也會影響到聽課的效率。有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前面的知識都沒有弄通,怎麼能較好地接受新的知識?課堂知識都是循序漸進的,前面的沒學好,後面的就學不進。反之,成績好的同學,一點就通,一通百通。他們接受知識的速度,普通學生難以望其項背。

還有一點就是注意力和靈活動腦。上課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效果肯定差。注意力集中了,但不善於用腦,效果就不會特別好。怎麼才能算腦筋靈活呢?就拿記課堂筆記來說,有人中規中矩,記得詳細整潔。有人寥寥數語,或者幾個符號,就把一節課的內容概括進去了。以後一翻筆記,就會想起整堂課的內容。他有抓重點的能力,和化繁為簡的能力,聽起課來很輕鬆,效率自然就高。


客座評論員


有的孩子聽課效果好,有的孩子聽課效果一般甚至於沒有效果。這是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普遍的現象。

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聽課方法不同。

我們做老師的會經常說到,某某學生聽課方法非常好,基本上在課堂上就可以把老師講解的內容掌握的差不多了。課下再做一些鞏固,就可以完全掌握住這一節課的內容。

我們也會經常對一些聽課效果不太好的學生說,注意改正一下聽課方法。

所謂的聽課方法也就是這麼幾點。

1.充分做好了課前預習;

2.精神要集中,在課堂上能聚精會神地投入到聽課中去;

3.學會抓住老師講解的重點知識點,一節課45分鐘,老師講解的重點知識點也就那麼一點兒,聽課過程及時把握住了老師講解的知識,,這一節課也就沒有太多的內容了;

4.及時做好筆記,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及時記錄下老師講課的知識點,利用記憶週期規律,及時複習。

5.積極地完成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能及時找出聽課時自己的漏洞,分析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後聽課時會更有針對性。

二.理解能力不同。

不可否認,學生的智力情況並不一樣,甚至於有比較大的差距。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很強,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要遲鈍一些。這樣聽課效果會有明顯的差距。

三.知識基礎不同。

每一節課的內容與以前的知識基礎都會有密切的聯繫。知識基礎紮實的學生在聽新授課時,能及時充分地調取以前的積累的知識,與新學知識融會貫通,做到了鞏固了舊知識,掌握了新知識。

而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舊知識不紮實,新知識又好像懸在半空中一樣,上不接下不夠,很難會有好的聽課效果。

四.自我控制能力不同。

學生的自控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在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遵守規定的作息制度。

自控能力好的學生該休息的時候安心休息,該娛樂的時候盡情娛樂,這樣該學習的時候就有了靜心學習精神狀態。而自控能力不足的學生,往往是該休息了,精神十足,晚上睡不好覺,該上課了,才氣喘吁吁的跑進教室,上課的時候難免為哈欠連天。這樣的上課效果不想也知道會是什麼樣子的。


辦公自動化E課堂


看了很多答案,說一下我的拙見。

聽課效果一般難道僅僅是注意力的問題嗎?

六年前,我在上高中時,曾經嘗試一節課四十五分鐘全神貫注,老師說的任何一點信息都不落下,結果下課之後感覺很累,回想整節課的知識也幾乎是空白的。可見,聽課效果不只和注意力有關。

預習

老師的每節課幾乎都有新的知識點,當你對它一無所知時,如果老師突然提到,那你可能還要幾分鐘去想這到底是什麼。而這時,進度就跟不上了,可能接下來的課堂你總是慢半拍,聽課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每節課之前一定要先預習。

例如語文課,課前只預習生字詞是遠遠不夠的,可以根據課後題或者輔導書,找出本節課重點是什麼。比如,某首詩中,第二句經常作為題目出現,那麼第二句可能是這首詩的重點,在聽課的時候可以重點關注。

合理安排時間

正如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整節課都全神貫注肯定不可以,反而會拖慢課堂效率。因為這樣精神太集中,但是頭腦沒法把所有東西都記下來,所以,課堂效率自然就低了。

而孩子要做的,就是結合預習的時候選出的重點,在老師講重點和難點的時候更加認真的聽,這樣,能夠把最多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地方。

如果孩子怕重難點找的不對,沒關係。每個老師在講到重難點的時候一定會提醒孩子們認真聽,這時候更集中精力就可以。

比如我在上課的時候,講到重點就會和孩子們說:“接下來大家要豎起耳朵聽了,下面的這個知識點很重要。”有的老師也會用敲黑板的方式引導孩子注意,效果都是一樣的。

所以,在課上合理安排時間,在講重點的時候集中精力。但這並不是說其他時候就可以走神了,人的頭腦容不下課堂的每一句話,其他的時候在集中精力的同時,可以讓自己不那麼緊張,放鬆一下頭腦。

及時復現

下課後在課間用三分鐘看一下上節課的筆記和重點,在晚上寫作業做題的時候再看一下,這樣基本上當天的重點就可以記得差不多了。這個環節必不可少,如果沒有,第二天看筆記的時候彷彿就像在看“天書”。

相比作業、複習、補習等,課堂真的是最應該利用也是最有用的學習知識的方法,做好預習,抓好重點,及時鞏固,一定能使課堂效率變得更高!


教書匠木石


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取決於課堂的聽課效率,課堂聽課效率高的孩子,學習成績都不錯;反之,就算是課外再多的輔導和培訓班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是提高課堂聽課效率的關鍵。

對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是從小就要進行的。首先,從嬰幼時期開始,但凡孩子們在專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都不要輕易去打斷,他們這是培養注意力的第一步。有些家長很喜歡在孩子們動手做事的時候,不斷地給予他們所謂的“指導”,或是讓他們吃點心、加衣服、擦擦手之類的。這其實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他們在不斷地打斷孩子們的思維,並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孩子。其次,家長要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給孩子們學習,比如孩子們在專心地作畫或者看一本書的時候,家長不要在旁邊看電視,聽音樂或者大聲的談話。第三,家長對孩子注意力的訓練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時長是逐步加長的。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可以讓他們集中注意力做五分鐘的事情,然後把時間延長到10分鐘、15分鐘,以此類推,這樣孩子的注意力的市場就逐漸加長了。第四,讓孩子養成注意聽別人說話的習慣,當別人在說話的時候,不要隨意地插嘴或者打斷別人的話,並且當你在和孩子談話完之後,要問一問他們剛才媽媽都說了什麼,這既是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又是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五,低年級孩子的家長,應該給他們準備簡單實用的文具,不要太多花裡胡哨的圖案和功能,這樣會分散他們的課堂注意力;每次做作業之前也應該先清空書桌,這都是培養注意力的好辦法。

理解能力對提高課堂聽課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可以經常的吩咐,他們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從他們接受指令的訓練中,就可以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並且把這個指令複雜化,比如當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你可以吩咐幫爸爸媽媽把什麼東西拿過來,把什麼東西放回去。再到後來,你就可以告訴他們,在某個房間的某個櫃子的某一層或者某一個抽屜,去拿一個什麼東西;或者讓他們一次性地做好幾件的事情,比如先把書放回桌子,再去客廳關好燈,最後再幫媽媽拿一條毛巾...諸如此類。在聽故事的時候,也可以在聽故事結束之後,問孩子們兩三個小問題,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家長在空閒的時間還可以多陪孩子們聊聊天,在和孩子們交談的過程中,既增進了親子感情,也培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從孩子進入幼兒園學習開始,家長就要注意觀察,他們是不是能夠清楚準確地傳達老師在學校交代的事情?這也是判定孩子們在課堂上有沒有認真聽講的一個標準。總之,孩子的理解力和注意力,這是要從小培養的,對他們入學以後提高課堂聽課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媽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聽課效率高的孩子,在學習上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見鍾情藍忘機


聽課效果是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聽課效果好,則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業、複習鞏固的效率,也能留出更多時間用於預習新課內容,進一步提高聽課效果,還能有更多的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的時間,這就形成了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也是很多學霸分享的學習經驗。因此,很多父母都非常關心“如何提高孩子聽課效果”問題,那麼,影響孩子聽課效果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聽課效率呢?

孩子聽課效果不好的原因

時間分配不合理

有些孩子瞭解認真聽課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上課時間,把主要的課堂時間用於記錄課堂筆記,而忽略了老師對知識點和解題方法的講解。雖然課堂筆記記得很工整、很全面,卻錯失了上課的重要內容,即便下課後複習筆記也遠不如直接聽老師講課的效果好,而且還有可能根本看不懂筆記,或者一知半解,聽課效果當然就很差。

課間休息不到位

每堂課之間都安排了一定的課間休息時間,目的是為下節課作好充分的準備。有的學生特別活潑,利用課間時間拼命地瘋玩,到下節課時,要麼體力消耗過大,要麼精神過於亢奮,根本無法集中精力認真聽課;有的學生忙於寫作業,沒有讓大腦和身體得到休息放鬆,從而導致下節課的聽課效果下降。

課前預習不到位

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孩子跟上老師的講課進度,並找到聽課的重點,提高聽課效率。有的孩子不懂得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根本不預習新課內容,即便老師佈置了預習要求,也是敷衍了事;有的孩子知道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卻不知道該怎麼進行課前預習,只是簡單地翻一下書,背一下概念,無法達到課前預習的目的,也就無法有效提高聽課效果。

課後複習不到位

知識點是環環相扣的,如果孩子沒有對前面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消化吸收,則在聽課學習新知識點時,無法聽懂老師的講課內容或跟不上老師的進度,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孩子就會不由自主地開小差,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或者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無法好好學習新知識點,聽課效果當然比較差。

如何提高孩子的聽課效果

認真預複習

課前預習不是簡單的翻看教材,最好能結合教輔資料找到重要知識點,預習理科科目要結合教材上的例題對知識點進行消化吸收,並做一些同步練習加以鞏固;預習文科科目要對字詞句進行逐字逐句的理解,反覆閱讀課文,直到能熟悉內容並順暢地朗讀。

課後複習包括寫作業、整理課堂筆記、整理錯題本等內容,最好按照先複習課堂筆記後寫作業的順序完成作業,這樣不僅能提高寫作業效率,還能有效複習當天的上課內容,寫完作業把當天的錯題、難題都整理到錯題本,這些都是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需要反覆地複習鞏固。

有效記筆記

記課堂筆記與聽課往往會產生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以聽課為主,記筆記為輔,筆記本上只要記下重要內容就可以了,也不必過於關注筆跡是否工整,可以先記在草稿本上,下課後及時整理到筆記本上,如果有些筆記內容記不得了,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補齊筆記。所以,筆記沒記好關係不大,可以在課後進行整理,而老師的講課內容卻不可錯過,這些講解有助於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

課間合理休息

課間休息主要用於放鬆一下大腦、眼睛、活動一下筋骨、喝點水、上個廁所,併為下節課準備好學習資料,只有在課間時間進行合理地休息,才能以最好的學習狀態投入到下節課的學習中,從而有效提高聽課效果。

結語

父母必須關注孩子的聽課效果,只有認真分析孩子聽課效果差的原因,才能找到提高聽課效果的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個人認為,自控力好的孩子學習很自覺,自控力差的孩子則需要家長進行引導。

那孩子在家學習,家長到底該如何進行引導?

第一,建議親子共同制定一個居家學習的方案。\r

北京市特級校長白老師說:“疫情把大家困在了家裡,打亂了往日的工作生活規律,但卻給了我們平時求之不得的陪伴孩子的大塊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共同制定一個居家學習生活的方案,把一日生活、學習安排與學校的課表一樣,變成一張作息時間表:幾時起床、幾時學習做作業、幾時鍛鍊身體、幾時娛樂遊戲、幾時做家務。\r當然了,咱們浙江的大部分學校已經為學生提供了“居家學習計劃表”,家長可以督促孩子嚴格執行。\r請注意,這裡白校長特別提醒大家,這個時間表是全家人的,不能只對孩子,需要全家人共同遵守。家長的行動要與孩子同步,比如孩子讀書寫作業時,家長也要做一些讀寫之類的事情,可以讀讀孩子讀的書,特別是學校規定學生的必讀書目,建議家長讀一讀,抽空與孩子分享一下讀書心得。\r

第二,在家也要幫孩子找回集體歸屬感。\r誒,不少孩子在家裡坐不住,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家裡的環境比較放鬆、休閒,少了同學朋友的互相監督,就容易懶懶散散的。\r北京市特級校長孫老師就提醒家長,在家裡也要幫孩子找一找集體的歸屬感。\r比如說,把孩子要好的同班同學,拉到一個微信群裡,時不時同步一下學習進度,這樣可以讓孩子有緊迫感;再比如說,可以把孩子在家裡參與的活動情況發到班級群裡,讓老師和同學點評,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班級還在,老師還在,而且時時都在,讓孩子有集體歸屬感。這樣做,容易幫孩子鞏固班級的概念,找回課堂學習的感覺。\r

第三,謹防親子關係崩盤。\r這段時間,孩子和家長有漫長的相處時間,容易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有時候,你眼裡多動、不聽話、不認真的孩子,可能並沒有那麼糟糕,僅僅是因為你高度關注自己地孩子,不由自主地戴上了“有色眼鏡”,橫豎看孩子都不順眼。\r針對這個問題,北京市特級校長曹老師也給出了建議,她說:“建議家長主動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孩子上網課時,不要盯在旁邊。這份距離能幫助家庭保持母慈子孝的親子氛圍,給孩子自主成長的空間。”有研究表明,在提高孩子學業成就的影響因素中,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作用遠遠大於父母對孩子的“監管”作用。\r


杭州童媽


我是一名教師,上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接受能力好的,對自己要求高的同學聽課的效果很明顯,有時提一個問題輕而易舉的就能打出來,而大多數的同學並沒那麼理想。葉聖陶說過:“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學習效率低是學生中非常普遍的現象,面對這一情況,有的父母選擇幫助孩子提高效率,而有的父母卻選擇認為孩子態度甚至智力有問題。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學習效率低的呢?

1、注意力不集中

有關專家的調研顯示:75%的孩子存在注意力不佳的情況。學習做事經常走神、東張西望,是缺乏注意力的孩子的通病,而這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做事效率。

有一學生升入小學後,期中考試的成績很不理想。媽媽通過老師的反饋得知,學生上課時總愛走神,教室裡一有動靜她就東張西望,回答老師問題時,她常常答非所問,或者愣在當場不知所云。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報告顯示:5~6歲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維持10~15分鐘,7~10歲孩子的注意力能維持15~20分鐘……雖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會逐漸延長,但是我們也不能對孩子愛走神的現象不聞不問。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在家裡,父母要收起那些容易使孩子走神的物品,在孩子學習期間儘量減少與之無關的刺激。

其次,引導孩子帶著任務去學習,如果孩子在學習時沒有任務,他就會有一種盲目感,自然就很容易走神。

最後,父母可以教孩子使用“自我暗示法”來克服走神的問題。比如孩子可以運用語言方式來提醒自己,當發現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就在心裡默唸:別走神、注意聽、專心做等;也可以把這些話寫在小卡片上,把小卡片放在顯眼的地方,如鉛筆盒、課本、書桌等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只要一發現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時就馬上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這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懸樑刺股”。

2、孩子做事情沒有條理性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在自家孩子身上發現這樣的現象:有時候孩子做起事情來完全像只無頭蒼蠅,雖然忙忙碌碌地飛個不停,但是永遠也找不到正確的出口。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這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孩子做事不分輕重緩急,總想著鬍子、眉毛一起抓,結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什麼也做不好。

其實,對孩子而言,做事無條理的毛病普遍存在,他們從來不關心自己的時間怎麼分配才最高效,不去整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用品,上學忘記帶課本,放學忘記帶作業,丟三落四不說,還沒有時間感。

那麼這種做事缺乏條理的壞習慣能否得到徹底糾正呢?

其實是可以的,做事不分輕重緩急、無條理,跟家庭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和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的這種壞習慣是可以改正過來的。

比如,需要教孩子學會統籌安排,事先安排: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做好規劃,這樣每一步都可以有的放矢,可以有效避免時間的浪費,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其次,需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告訴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做每件事都要規定完成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調動起學習熱情和動力,高效達成目標。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其進行“張弛有度”的管教,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


峰158513373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所需要回答的信息量還是比較的。下面我就逐一回答或闡述吧。

一是一般老師的授課方式方法並不是適合其所有聽課的學生。比如有的老師授課方式僵化,只懂得照本宣科一味的灌輸式教學,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使孩子對該老師的授課感到厭倦。這樣就是聽一天也是沒有效果的。

二是孩子所處的環境不同也可能導致聽課效果的下降。這裡所說的環境,是指孩子座位旁的學伴。如果旁邊的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搞東搞西勢必會分散他人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會影響他人的聽課效果。

三是就是孩子根本對該科目不感興趣。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就對數字感興趣,當然他必然會對數學這麼這門課感興趣,聽起該課來會特別認真,自然效果就好。有的孩子對文學比較感興趣,當然他就會對語文等相關的科目感興趣,其聽課效果也會自然的好。因此聽課效果的好還與孩子對該門學科的喜好也有重要的關聯因素。

四是心安靜不下來,聽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類孩子多半會有多動症的症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不要認為是孩子活潑的體現,要及時就醫不然後果就比較嚴重。像這樣多動的孩子上課自然精力集中不起來,當然聽課效果不好。最重要的會影響臨座的同學。

五是老師的儀表和語言和態度會對孩子聽課造成不良影響。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比如我們當年當學生上課時,都喜歡顏值高著裝乾淨整潔,聲音溫柔動聽 態度和藹的老師,只要自己喜歡的老師上課,必定會聽的全神貫注,而對那些形象邋遢,說話像獅吼並且動不動就對學生訓斥的老師,打心裡就比較厭煩。如果聽這樣的老師上課,效果不好那是必然的。

當然影響孩子聽課效果的還有許多,也希望大家都能參與進來分享自己的觀點,幫助那些提高聽課效果的孩子。

不知我的回答能否文以對題,幫到問這一問題的朋友。


網視達州


有一個專業名稱:學習能力,概括的指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空間知覺能力以及感覺統合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才會在聽、說、讀、寫、計算、閱讀、推理方面表現出與其年齡段相符合的學習效率。

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都是不一樣的,一般成績相對差一些的孩子有這樣的一些特徵:

1.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走神、注意力穩定時間短;

2.視聽覺分辨能力差、寫作業容易出錯、考試粗心;

3.思維反應慢、記憶能力不強、思維理解能力不佳;

有的孩子聽覺分辨率、聽覺記憶力、聽覺理解力強,一聽就會,但可能視覺能力弱一些,自學能力弱一些;有些孩子視覺分辨力、視覺記憶力、視覺理解力強,一看就會,但你不讓他看,只是聽,他可能就學的慢了,當然有些孩子視覺能力、聽覺能力都很強,那基本就是學霸了。

正因為,每一個孩子的遺傳基因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導致學習能力不同,最終導致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講課,每一個孩子接受的信息是不同的,也就是聽課效果是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