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資本積累會導致失業?

搞清楚,資本主義存在制度的前提是什麼?

就是失業,就是社會上需要存在一個有過剩人口的勞動力市場,只有大量的人一無所有,除了出賣勞動力,別無出路,才能將人,轉變為資本主義意義上的勞動力,才能使得工資=再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必需品價格。

這叫物化,說的再簡單點,想讓人當牲口用,前提得是人不值錢到和牲口一樣的程度,如何讓人不值錢?

就是讓他們沒有生存來源,大量失業。如果還不明白,想想《大明王朝1566》裡的改稻為桑。毀堤淹田是為了啥?馬踏青苗是為了啥?那可以看成一次失敗的圈地運動。

這些問題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裡都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馬克思通過大量歷史資料的考察,還原了當年圈地運動的原貌,將所謂的私權神聖,所有權神聖的神話打了個屁滾尿流,可幾百年過去了,資本家的學術代言人又紛紛從糞堆裡撿出了當年忽悠大眾的那套詞,連變都不變一下,重新登堂入室,成為主流了。

對“神聖的所有權”進行最無恥的凌辱,對人身施加最粗暴暴力,只要這是為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所需要的,政治經濟學家就會以斯多葛學派的平靜的心情來加以觀察。

—— 《資本論》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四章《所謂原始積累》

當年圈地運動,資本家不僅僅把農民從土地上趕出去,因為農業用地和畜牧業用地“比例不合理”,還掠奪教會土地,欺騙性的出讓國有土地,用掠奪和殘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財產和克蘭財產變為現代私有財產,不僅如此,十五世紀末,為了懲治這些剝奪土地的人,資本家操縱國家力量,對這些被剝奪一切的乞丐、盜賊、流浪者頒佈血腥的法律,讓他們必須進入資本家工廠勞動,壓低他們的工資。為了防止他們集中起來反對資本家,還頒佈了殘酷的禁止結社法。

以上說的這些,就是要說明白一件事。大量剩餘人口是資本主義的常態,不要因為現在金字塔頂端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就看不到這是因為他們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可以讓他們拿出部分財富為底層提供麵包,還有最廣大的欠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例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非洲,這些國家沒有能力獲取足夠財富,因此,底層人民除了失業,就是販毒和賣淫。

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麼資本積累會導致進一步的失業。

簡而言之,這是因為資本積累會提高資本有機構成。也就是說,科學技術取代人,大資本兼併小資本。

要知道,一個資本要想安全,最好是掌握核心科技,尖端技術,從而用新模式顛覆性的佔領市場,例如淘寶,而這種過程的發展最終必然是幾個巨頭壟斷市場,而這些巨頭根本不可能是拼人數,而是拼科技,說的更直白一點,誰能用最少的人,用最多的科技,誰就是最低成本,誰就是老大。

所以,這種競爭態勢,必然導致勞動力最終越來越過剩。

當資本擴張的時候,這種勞動力的減少還不明顯,畢竟資本在擴大生產,可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最終會將這一切打回原形。

最後,引用一個《資本論》第一卷中的機器取代人的論述來收個尾吧。

“通過機器進行的資本的自行增值,同生存條件被機器破壞的工人的人數成正比,”

“一旦工具由機器來操縱,勞動力的交換價值就隨同他的使用價值一起消失工人就像停止流通的紙幣一樣賣不出去。”

”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就這樣被機器變成了過剩的人口,也就是不再為資本的自行增值所直接需要的人口,這些人一部分在舊的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生產反對機器生產的力量懸殊的鬥爭中被毀滅,另一部分則湧向所有比較容易進去的工業部門,充斥勞動市場,從而使勞動力的價格降低到它的價值以下。”

“世界歷史上在沒有比英國手工織布工人的緩慢的毀滅過程在再可怕的景象了,這個過程拖延了幾十年之久,直到1838年才結束。在這些織布工人中,許多人餓死了,許多人長期地每天靠2.5便士維持一家的生活。與此相反,英國的棉紡織機在東印度的影響卻是急性的,1834-1835年東印度總督確認:

這種災難在商業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織布工人的屍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

看到有個答案真是很典型啊。

我不懂你到底是哪來的左派巨嬰。 你為什麼要有工作呢? 有一個基本問題你要搞清楚: 你本來就沒有什麼工作。 有人投資興辦企業,你才有了工作。 你本來就是失業的,是僱主讓你擺脫了失業狀態。 僱主當然也不是來搞慈善的。 他賺到了錢嘛。 各取所需,兩不相欠。——伊頭鬼作

讓我說點什麼好呢?

如果你的腦子不是核桃的話,那你的良心可能被什麼東西吃了。你不讓我在你答案下面評論你,堵上我的嘴,那我就在我自己的答案中揭露你。

這世界,謊言甚多,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資本洗腦,就像上面這個說胡話的伊頭鬼作,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