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滅絕,照這樣下去,未來還會有野生動物嗎?

還要浪多久啊


每年世界上都有不少的物種消亡,但是有些已經被稱為“滅絕”的物種,卻又會神奇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根據生物多樣性中心的數據,科學家估計,每天都有數十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因此,那些被認為滅絕的物種重新出現,尤其讓生物學家和動物愛好者感到高興。
2019年我們同樣發現了一些之前的被認為滅絕的動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這種象龜並未滅絕 圖源 | ABC新聞
在加拉帕戈斯的費爾南迪納島上發現的一隻雌性象龜,是112年來首次發現的龜種。據信這隻烏龜已經超過了100歲,隨後被帶到聖克魯斯島的一個巨型烏龜繁殖中心。專家們認為,可能有更多的該物種生活在島上。
在這一發現之前,這種象龜被認為已經滅絕。但是很多民間組織堅信這種爬行動物存活了下來,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最後一次發現活的這種象龜是在1906年。
如今這種象龜已經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星夜斑蟾
這種美麗的蟾蜍被重新發現 圖源 | ABC新聞
根據此前的觀察,這種蟾蜍由於受到一種致命真菌病原體的侵襲,已於1991年4月哥倫比亞滅絕。
但是隨後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和哥倫比亞非政府組織、當地的土著人建立了夥伴關係,使得重新發現這個物種成為可能。研究人員隨後獲得了拍照的許可,最終在2019年發現了大約30只這種蟾蜍。
這種蟾蜍以其黑白斑點為特徵,被當地土著人稱為Gouna,土著人認為它們是水的守護者和生育的象徵,是索格羅姆祖先文化的靈感來源。
目前這種蟾蜍已經被列為瀕危動物。
阿帕波利斯凱門鱷
這個亞種的凱門鱷被重新發現 圖源 | ABC新聞
據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稱,這種通常在哥倫比亞南部發現的凱門鱷亞種已在1952年滅絕,但是2019年又重新出現。
生物學家塞爾吉奧·巴拉格拉·雷納在當地土著社區的幫助下,於2018年12月開始了一次艱苦的探險,尋找當地凱門鱷的蹤跡。今年4月,在凱門鱷的築巢季節,他在巴西邊境的阿帕波利斯河找到了這個凱門鱷亞種的蹤跡,幾個月後幼崽出生時候,雷納也在現場目睹了一切。
保護組織稱,如果不是當地的武裝組織和政府簽署了和平條約,就無法勘探這個區域。
不過這個凱門鱷亞種並不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裡。
塔斯馬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虎仍是一個謎 圖源 | ABC新聞
塔斯馬尼亞虎也被稱為袋狼,自1936年被認為已經滅絕。不過2019年多家媒體報道,有人在澳大利亞目擊了這種動物。
1936年,最後一隻被抓獲的塔斯馬尼亞虎死亡,據推測,這個物種已經滅絕。
雖然多人聲稱塔斯馬尼亞虎已經重新出現,但是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動物紅色名單上,袋狼依然被列為已滅絕的物種。
銀背鼷鹿
世界上最小的有蹄類生物 圖源 | ABC新聞
銀背鼷鹿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蹄動物,自1990年後就很少被發現,25年前最後一次出現在野外。研究人員通過攝像頭的幫助,拍到了這種難以捉摸的動物的蹤影。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動物紅色名錄沒有對這種物種進行分類。

夢想直播間


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滅絕,是由於人類的發展太過於盲目,不斷的壓榨動物們生存的地方我國有這地方就是是以伐木賺錢,從而導致植被破壞動物難以生存。也有的人經常獵殺野生保護動物,很多餐廳都有野生動物吃,穿山甲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了。穿山甲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但是仍然被人殺,可見其他的動物有多慘了。而且我國有很多地方都種有速生林,這種植物對土壤傷害很大,會吸走土壤裡的有機物,因此長得很快,但是種速生林的地方很快就會變成一片黃土。

捕殺野生動物對生態平衡的危害有:

1、破壞食物鏈,導致一些其他野生動物的退化、滅絕和爆發性繁衍;

2、破壞生態環境,依靠野生動物傳播種群的植物遭受影響;

3、破壞生物多樣性,生物進化被迫中斷;

4、破壞生態平衡,加大野生動物於人類的直接衝突,尤其是野生食肉動物再缺少食物的情況下會襲擊人類;

保護野生動物做法:

(1)杜絕收購野生動物皮毛

(2)不濫捕濫殺野生動物

(3)設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4)保護溼地資源和水質

(5)禁止非法買賣野生動物

(6)對於違法者立刻舉報。

(7)禁止所有野生動物上餐桌




精寫人生


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最嚴重的一次導致90%物種滅絕,但現在地球依然充滿生機。雖然野生動物會有滅絕,但生物多樣性可以保證地球物種不斷更新。

現在野生動物滅絕的新聞越來越多,由於人類世界的擴張,毫無疑問地會影響野生動物的活動,活動區域縮小則能夠支持的動物數量必然減少,帶來的就是野生動物的生存危機,加上人類對環境的改造,會更嚴重地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存,導致了現代野生動物的滅絕事件。近些年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自然環境也在變化,一些生物的行為模式都發生了變化,它們也是通過變化來應對環境的變化,但是單一的物種種群能夠承受的環境變化是有限度的,當因為各種因素導致數量大幅度降低後,會導致種群中雌雄個體的交配問題,又影響到生物的繁殖,加速野生動物的滅絕。但是變化著的環境也在對野生動物進行自然選擇,使生物向著其它的方向演化,可能發生生物種群的分裂分化,導致新物種的產生。

既然有野生動物滅絕,自然也有新物種的產生,只不過一般情況下新出現的物種脫離於人類的監測,所以我們不能第一時間知道。而實際上人類對現在的生物界的瞭解也不是很多,目前人類記錄到了數百萬種物種,從單細胞的微生物到體型龐大的鯨魚大象,然而仍有很多地方人類無法涉足,岩層下數千米、萬米深的大洋中,都存在著未知的物種,幾乎每一次深海潛海都能發現一些未見過的魚類,而世界各地的海洋鑽探計劃組成的綜合大洋鑽探計劃也在地下數千米的深度發現過生物群落,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現存的物種可能有3000萬種左右,它們也都在持續進化著,保持著地球生物的多樣性,雖然有野生動物的滅絕,但是也可能會有一些生物因為種群的分化形成新的物種,而我們卻無法看到這個過程。

滅絕的物種都是我們記錄到並保護起來的已知的瀕危物種,而新物種的產生脫離於人類的監測,所以即便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物種,我們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新形成的物種群。地球經歷了數次生物大滅絕,


來看世界呀


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滅絕是對於人類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在山裡和川裡蠍子被人抓完那就黃蟲生從遭於農村生物莊稼,有什麼樣的動物它有什麼生態平衡,但野生動物滅絕的話,直接影響生太平衡,現在我們不要吃野生動物了,好好保護野生動物,讓它們生活保持平衡的狀態。


青山不老


當初,神造萬物,是要讓人和萬物和平相處,而不是殺戮。挪亞洪水氾濫以後,神告訴人,可以吃他規定的動物,但爬行的、食肉的以及蝙蝠、狐狸之類不能吃,吃了必有災害。可是人類貪得無厭,吃紅了眼,終於發生的災難。野生動物如果滅絕就不再擁有,所以保護野生動物,迫在眉睫!


生命如光6


這是自然進化現象,有的物種會滅絕,人類也幫不到忙,但永遠不會全部滅絕。就象人類本次疫情,在科學不發達的時候就是瘟病,任其發展會死很多人,但不會死完。留下的人慢慢繁殖又會興旺,但又會招瘟。週而復始,人類數量不會太多,但也不可能完全滅絕。動物也一樣,這就是自然規律。


手機用戶6914596095


生態平衡是當今世界重要課題,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一種動物是多餘的,蒼蠅、老鼠、蚊子令人討厭吧,可是沒有它們的存活燕子、貓頭鷹、等動物難以存活,人間萬物都有生靈,破壞了某種自然規律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毀滅了上億支動物生命,大量帶病毒蝙蝠湧入城區危害民眾,大量的熱量排放使氣候異常,召之而來的因果報應會不斷地報復人類,大量的捕殺野生動物,只為滿足口頭上的享受,但惡性循環也會報復人類,這次新冠肺病正是為人類敲響警鐘,請大家保護野生動物,讓我們都有個和諧幸福的家園!


手機用戶宗哥


野生動物不會滅絕,如野生動物有一天真的滅絕也是人類的末日,人類一直在撲殺野生動物,也是毀滅人類自身,生長在地球上的不論是人類或動物植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到目前人類也確定意思到這個關鍵問題,所以世界各國都在出臺法律必須要保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通過這次疫情我國更要出臺嚴格的法律法規,必須要保護野生動物,決不會讓野生動物滅絕。


遨遊暢揚


世界每時每刻都有新生命,新物種產生,也有不能再適應的物種凋亡煙滅。但是新物種的出現也是要條件和時間的,所以要提倡物種多樣性,保護環境保護頻危動植物,就是讓人類在以後須要時有更多的選擇。


葛淦成


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滅絕,照這樣下去,未來還會有野生動物嗎?估計數量極少,過度開發,人為性破壞,使得有些動物面臨絕種。保護生態平衡,保護資源是每個公民的職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