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素有“滇南重鎮”之稱的蒙自古道與古代中國的大通道是有聯繫的,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能接上國道高速網一樣,足顯其重要交通地位。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在古代中國,有三條著名的絲綢之路,即北方陸上絲綢之路、西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它們是當時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在古代交通史上佔有輝煌地位。其中的西南陸上絲綢之路又有蜀身毒道、通安南天竺道、瀾滄江湄公河通道三條主要線路,而道道今天要說的蒙自則是通安南天竺道上的重鎮。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然而,中國古代最富盛名的茶馬古道,也有一條線路連接蒙自,再達越南。

至今還能看到深深馬蹄印的蒙蠻(蒙自至蠻耗,蠻耗即今箇舊蔓耗)古道,就屬於通安南天竺道的重要一段,也是茶馬古道線路的一段。(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道道親眼所見!)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記得之前有一天,道道到一家米線店要米線。

一看菜單,米線4元,過橋米線10元。

於是問老闆:“你家過橋米線為什麼比普通米線貴6元?”

老闆說:“過橋費6元。”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有木有很無語。。。

接下來用事實說話,為什麼“過橋米線”是要收“過橋費”的!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起源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已有百多年曆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此種食品主輔合一,深受各族人民群眾的喜愛。雲南“橋米線”是全國的經典特色小吃,產品獨步天涯,名揚神州,全面兼顧南北風味,獨領風騷,四季火爆,好吃爽口,一直是消費者心目中信賴的美食小吃。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據當地人瞭解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相傳是介個樣子滴!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於是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覆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是不是很有愛?

看到這裡,道道想問“客官”是否知道雲南哪裡的過橋米線正宗好吃呢?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這個要看你自己的口味了,有人喜歡昆明的,有人喜歡建水的,有人喜歡蒙自的。一般來說過橋米線指的是蒙自過橋米線,但發源地上也有說是建水(蒙自和建水都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有火車通蒙自,中途經停建水到蒙自北站票價49.5元)~親情建議大家幾個地方的都親自嚐嚐看,這樣才能找到你自己認為最好吃的!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2014年,蒙自過橋米線製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酸辣特色老少皆宜,養胃開胃,四季可食,理氣、 舒血、滋補,因健康美味深受大眾喜愛。過橋米線選用優質大米經過科學配方製作而成,輔配特有食慾的新鮮葷素配菜調味配料,風味醇厚,入口香辣脆綿,回味悠長。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關於配料嘛,無非就是小青菜、豆芽、木耳、金針菇、平菇、千張、雞丸魚丸、蟹棒、桂花腸、親親腸、香腸、火腿、牛肉、排骨等等。對了,還有香菜君!!

什麼?你問道道做法??

OH!SORRY~臣妾做不到啊!!

給你一張傳說中的GIF自己對號入座嘍~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客官,您的過橋米線來嘍!)一碗熱騰騰的色香味俱全的蒙自過橋米線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了!

請跟著節奏一起吃起來!1,2,3......

等等!!不要忘了還要付錢的!想吃霸王餐?NO!

雲南過橋米線的市場價格區間:從十元到一百五十元不等。而且正宗的蒙自過橋米線,還有烤石屏豆腐等好多小吃,米線一天只賣一鍋湯,去晚了就沒有,值得去嘗哦!(一般人道道不告訴他)

吃貨付了“過橋費”才能吃到的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