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老話說,“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驚蟄之後還會冷嗎?

新大風歌


農村俗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意思是說,驚蟄節前後天氣反常,氣溫回升過快,小蟲子小動物開始出土鑽出泥洞,過早開始野外活動,氣溫非常反常,那麼,在五月之間,必然有寒冷出現。這種寒冷,就是說這個時候,天氣非常反常,春暖花開的時候,突然有寒潮襲擊,即倒春寒的出現,將會對越冬作物,如小麥油菜,開花的果樹茶葉以及正在育苗的各種蔬菜等等,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這就是說,驚蟄節時候,還未出“九九天”,天氣應該是比較寒冷的時候,卻天氣溫度過高而不寒冷,不凍傷蟲子;當在五月間不應該寒冷,而發生了倒春寒,天氣變得十分寒冷,即發生了倒春寒。這種現象,氣溫當低的時候不低,當冷的時候不冷,反而當暖和的時候卻十分寒冷,出現倒春寒現象。這就是天氣反常現象,是屬於極端天氣變化,是一種大的嚴重的自然災害。

“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既是農村古老的俗語,也是農村古老的氣候諺語,是古代勞動人民用來判斷氣候與自然災害之間的關係,很好地指導人們,能夠即時掌握氣候變化規律,幫助人們預防自然災害,即預防倒春寒對農業上構成的影響。






張少爺


今日驚蟄,也是3月5日學LF日,今天可謂是雙喜臨門了。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之所以名曰驚蟄是因為這一天可能會打春雷,驚醒蟄伏的蟲獸,不過今天我們外邊暖和的很,晴空萬里,根本沒有雷聲。農村的老人們說“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通過驚蟄這天的節氣來判斷接下來的日子會不會冷。

“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的意思是說,驚蟄的時候如果不冷,都凍不壞蟲子,那麼有可能5月份的時候會突然降溫。對於南方來說,五月份的時候肯定已經很溫暖了,北方五一熱了起來,但是如果驚蟄的時候不冷,五一能不能突然降溫就不好說了。


按理說,正常的氣溫走勢應該是,數九寒天冷,等出了九過了清明天就暖和了,但如今氣候變化異常,說不好啥時候升溫啥時候降溫。驚蟄還沒有出九,理論上不會太溫暖,而且氣溫太高,對莊稼生長也不利。驚蟄時如果氣溫高地溫也高,那就凍不死害蟲,害蟲在土壤和爛草堆裡趴了一個冬天,終於在驚蟄的時候甦醒,又碰上溫暖的氣候,正適合它們繁殖了,莊稼們就要遭殃了。

而且驚蟄時如果不冷,不代表著天氣就會越來越暖和,一直都不冷。五一前後下雪的遭數倒是不多見,但清明節下雪可是有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倒春寒,倒春寒對莊稼、果樹、植物的影響特別大。本來氣溫升高,莊稼果樹開始抽芽,但到了四五月份溫度還有可能突然驟降,這時候就不是冷不冷的問題了,而是死不死的問題了。剛露頭的莊稼果樹就被倒春寒凍回去了,如果預防措施做的不到位,會造成大範圍檢查。

所以說驚蟄的時候不冷也不是什麼好事兒,此時不冷,過幾天會冷,還不如依舊安安穩穩的從冬到春,該冷的時候冷,該暖的時候暖。今天我們當地的溫度是零上7度左右,接下來一週的時間,一天比一天暖和,最高溫度達到零上十四五度,看著這溫暖的天氣,好想出去玩。不過疫情還沒有結束,大家還是再忍忍吧,而且驚蟄之後這幾天雖然不冷,估計過幾天還是會降溫的,不要著急換上薄薄的春裝,要記著老人們說的“春捂秋凍”,還是很有道理的。


一品小十六


今天2020年第三個節氣驚蟄,像徵氣溫上升,天氣變暖,地下蜇伏的各種動物開始甦醒、蠕動。“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我們老家也有類似諺語“驚蜇雲不動,寒到五月中”,意思是一般會冷的,有倒春寒天氣,極端情況就會有6月桃花雪。倒春寒易讓人患上疾病,影響農作物,今年預計也有倒春寒的,看看該怎麼養生和做好農業生產?

還記得10多年前穿短袖去在武漢考試,遇到桃花雪,凍得直打哆嗦,不得不去去買棉衣。氣象變化最無常的要屬春季,“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就會出現初春氣溫回升較快,春季後期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我們常常感覺白天“暖風燻得遊人醉”,早晚卻寒氣襲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諜戰深海之驚蟄》,講述了1941年上海淪陷時期,以陳山與張離為代表的民族英雄,為了保家衛國,在重慶、上海等城市的隱蔽戰線上堅持與敵人鬥爭的諜戰故事潛伏生涯驚心動魄, 寒氣襲人,總有春來報。

一、話說驚蟄

(一)二十四節氣即農業時令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我過黃河流域。春秋時代有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作為曆法。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第二個節氣為“中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

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老家流行著二十四節氣歌:

打春陽氣轉, 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 春分地皮幹。

清明忙種麥, 穀雨種大田。

芒種開了鏟,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熱,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 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 秋分不養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河碴上。

大雪地封嚴, 冬至不航船。

小寒近臘月, 大寒整一年。


(二)驚蟄易形成倒春寒原因

倒春寒是常見的天氣現象,不僅中國存在,日本、朝鮮、印度及美國等都有發生,其形成原因並不複雜。

農業氣象試驗指出,日平均氣溫≤12℃,維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長,如果降溫伴隨著陰雨,對秧苗危害就更大,比較公認判定倒春寒

的標準。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各地春播時間有先有後,倒

春寒的時段與強度指標也稍有不同。

我國春節前後是由冬季風轉變為夏季風的過渡時期,常有西北地區來的間歇冷空氣侵襲,冷空氣南下與南方暖溼空氣相持,形成低溫陰雨天氣。冷空氣南下越晚越強、降溫範圍越廣,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冬天寒九天過後,一般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倒春寒”。

二、驚蟄節氣提示農業生產活動開始了

農事活動主要是埋紅薯、育種開始。有“雨水早,春分遲,

驚蟄育苗正適時”、“驚蜇不過不下種”、“驚蜇點瓜,不開空花”之農諺。聞雷兆,年景豐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俗語云:“雷打驚蜇穀米賤”,“驚蜇聞雷米如泥”,“過了驚蜇節,耕地莫停歇”,“前晌驚蜇、後晌拿鋤”,指天氣連陰,“雷打驚蜇前,高崗能種田”、“不過驚蜇聽雷聲,四十五天雨難停”, “雷打驚蜇後,河灣能種豆”,預示雨水不多。“驚蜇打雷,小滿發水”,“驚蜇不放蜂,十籠九籠空”。

(一)對農作物的不利影響

“驚蟄”節後,溫暖的氣候條件還有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易發生病蟲害,爭奪作為水肥的不利農業生產

活動。

“倒春寒”發生時,可使正處於返青或拔節生長階段的冬小麥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可使已經播種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農作物出現爛種,已經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凍死。

(二)對日常生活的不利影響

“倒春寒”天氣容易誘發多種疾病,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會乘虛而入,導致多種疾病流行、復發與加重,三種人最易受到影響。

1、老年人

老年人熱平衡能力較差,循環系統功能減弱,交感神

經受寒冷刺激興奮度增高,全身皮膚表層毛細血管收縮使血流阻力增大,從而導致血壓升高,誘發中風、心肌梗死等。

2、兒童

免疫功能相對較弱,兒童對“倒春寒”難以適應,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傳染性疾病。

3、時髦女性

要風度不要溫度,過早地減少著裝。女性膝關節對冷空氣的刺激較男人更敏感,遭

受冷空氣侵襲後,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痠痛等症狀,易引起風溼性關節炎。

三、用好倒春寒養生和發展農業生產

(一)農業生產利用措施

1、大棚蔬菜注意天氣預報,及時合理管控。

在天氣轉晴氣溫升高時適度揭棚,通風透光,不能太猛,否則植株突然失水會發生“閃苗”;及時摘除植株下部老葉片,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減少養分消耗;可採用滴灌、噴施葉面肥等節水措施補充營養。低溫高溼容易引發灰黴病等滋生和蔓延,要及時清理殘株落葉,加強病蟲害的藥劑防治。

寒流到來時,在大棚果園內進行煙燻,寒流來臨的當夜2-3點鐘,每畝堆放3-4個燻煙劑堆,可避免寒流的危害。

2、合理管理果樹防治倒春寒 

倒春寒對櫻桃、梨、油桃等開花較早的果樹傷害最為明顯,合理施肥、灌水和枝條修剪、越冬管理的基礎上,採取好保溫等措施。樹盤內鋪一層10釐米-20釐米厚的稻草、雜草和樹葉等,澆透水,然後撒上一層土。

早春利用塗白劑刷樹幹、主枝,塗白劑配製: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劑0.5份、食鹽0.5份,攪拌均勻。可延遲物候期,又可殺蟲防凍。

(二)春季養生小技巧

1、適當“春捂”,特別是愛美的帥哥靚

女。不要以為氣溫暫時升高就可以馬上脫掉冬裝,晝夜溫差大,早晚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部位的保暖。

2、讓孩子多曬太陽,增強免疫力。

孩子家長需警惕小兒感冒讓孩子加大在陽光下的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合理膳食,增加機體免疫力。

3、養成良好生活,勤曬被褥、衣服。

要加強鍛鍊,不抽菸不酗酒,少吃油炸食品。被褥、衣服要勤曬,室內經常通風除塵,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4、老年人早春季鍛鍊不宜過早。早上氣溫低、霧氣重、粉塵多,體質差的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氣溫回暖後鍛鍊;運動項目選擇上,最好選擇太極、慢跑、爬山、漫步等運動量不大的活動。

5、飲食上增加大蒜、洋蔥、芹菜等味兒衝食物,預防呼吸道疾病。

老中醫都建議,要預防傷寒、感冒,不但要做好保暖防寒,而且要在飲食上增加大蒜、洋蔥、芹菜等味兒衝食物。這樣能對預防傷寒感冒、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心臟病發作和中風有益處。


津昔總結:“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這個俗語提醒我們做好倒春寒的準備,適當“春捂”,做好果樹、大棚管理準備工作,適當適度鍛鍊,關注老年人和兒童在倒春寒不適,春滿花開的日子是我們智慧生活的結果。

倒春寒來了,說說你怎麼過的?@津昔 關注我私信我,多交流三農話題。


津昔


今天是3月5號,也是24節氣的驚蟄。農村老話數不勝數,有很多關於24節氣的俗語老話,今天小平就來說說關於驚蟄的一句俗語“驚蟄不凍蟲,冷到5月中”是什麼意思,難道驚蟄之後還會冷嗎?

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驚蟄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之後氣溫開始回暖、打雷下雨的天氣增多,萬物復甦,春暖花開。“驚蟄不凍蟲,冷到5月中”意思就是驚蟄這天沒有打雷下雨,天氣比較暖和,蟲子就開始鑽出來活動,那麼驚蟄之後天氣就會比較反常,有可能出現倒春寒的現象,但是說冷到5月中有些誇張了。


今天我們這裡是豔陽高照,最高氣溫已經達到17度,到處一副生機盎然的景象,從這句俗語老話可以看出以後天氣會變化無常,有可能出現倒春寒的現象,這會對農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

這句俗語老話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當然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一定準確,希望今春風調雨順,讓莊稼有一個好收成。

感謝閱讀,我是豫南小平,喜歡我的分享別忘了關注我哦!

豫南小平


我們中華民族先人智慧的總結出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為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髮之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這條諺語是說驚蟄節不冷,以後冷的時間要長。當然,不能理解為真的要冷到五月中,驚勢節處在初春階段,仍屬於數九寒天範圍內,一般來講,天氣都是比較寒冷的。可是,有的年氣候反常,出現了暖驚蟄,這只是暫時的現象,以後天氣仍會轉冷,出現所謂“倒春寒”天氣。因此,有“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的說法。中國民間有很多俗語,因地域和民族傳統會有不同的說法!

驚蟄這個節氣不僅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同時日照的時長也有明顯的增加,大家都會感嘆這是“好春光”。不過驚蟄節氣前後,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是特別穩定,氣溫波動還是比較大的。大家千萬不要急於脫去厚重的衣物,還是再“捂”幾天的。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獻縣人家


獻縣人家


大家好,我是農人星星。

驚蟄後天氣還會冷嗎?這個問題想必很多人都特別想要知道吧,其實各個地區的氣候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到了驚蟄節氣,天氣也是會變得不一樣,北方地區的驚蟄就會比較冷,可能還會有些地方還在下雪,而南方地區基本上都已經慢慢變暖了。

每年的三月初就到了驚蟄節氣,驚蟄節氣的到來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在驚蟄節氣之前,氣候還是比較寒冷的,動物躲在土中冬眠,不吃不喝,稱為“蟄”。

到了三月初,天上的春雷驚醒了蟄伏的動物,稱為“驚”。所以說,每逢驚蟄時節,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春雷滾滾,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春耕播種的季節。

 驚蟄這個節氣不僅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同時日照的時長也有明顯的增加,大家都會感嘆這是“好春光”。不過驚蟄節氣前後,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是特別穩定,氣溫波動還是比較大的。大家千萬不要急於脫去厚重的衣物,還是再“捂”幾天的。

所以說,驚蟄之後,大家一定不要盲目的就脫掉外套,根據每日的實際天氣預報,來增添衣物。


農人星星


“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這是一句俗語老話,提醒人們如果天氣該冷的時候不冷,不該解凍的時候提前解凍,那麼後面本該暖和起來的天氣就可能會遲遲暖和不起來。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就不是什麼好事兒。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驚蟄這一天到來,如果天氣不寒冷,不使得冬眠的蟲子受凍的話,寒冷的天氣將會持續到5月份。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驚蟄過後還能冷多久?

驚蟄過後,是春雷始響,蟄蟲慢慢開始復甦的時候。但是必須明白,驚蟄仍然處於數九天中,天氣應該依然寒冷。驚蟄儘管到來了,也是初春的天氣,天氣乍寒乍暖。如果說驚蟄這一天天氣非常的暖和,也使得南方的暖溼氣流壓過北方的暖溼氣流,畢竟大氣壓的溫度相對比較低,隨後北方的冷溼氣流不斷的與南方的暖溼氣流相碰撞,這就形成了有效的降雨,碰撞比較厲害就發出雷聲,形成了雷雨的天氣。由於兩股氣流爭上不下的相互碰撞,這樣就形成雨水比較多,甚至連綿的春雨下個不停,溫度不斷的降低就形成了倒春寒




鄉村兩三事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表示太陽到達黃經340度。驚蟄一般是在每年的陽曆3月5、6或7日這幾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釋是“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常說“驚蟄到,春雷響。”“驚蟄”的意思就是驚醒了蟄伏於地下冬眠的動物,隨著天氣轉暖,它們開始四處爬行,農民也要進行春耕生產了。

古代曾把“驚蟄”叫做“啟蟄”,在

漢代時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諱,便把“啟蟄”改為“驚蟄”,並沿用至今。

因為古代人沒有現代的衛星雲圖來預測天氣,只能通過一些自然現象或者經驗做出預測,就像這句農村老話“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意思是到了驚蟄節氣時,如果天氣不再寒冷,已經回暖了,那麼接下來還會有倒春寒來襲,會冷到五月的中旬。提醒農民要注意天氣,防止農作物被凍壞。

其實這一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驚蟄節氣時,一般還處在數九寒天中,就像今年驚蟄是3月5日,而上一年的數九寒天是從陽曆2019年12月22日到2020年3月11日,此時正處於九九寒天中,寒冷是很正常的。

但是,此時雖然冷空氣仍然活躍,而暖時氣流也日益強盛起來,是全年氣溫起伏最為明顯的時節之一,冷暖會反覆交

替。所以,驚蟄時節即使天氣暫時變得暖和,但仍然陰寒未盡,後期還會有寒流來襲。我們這裡就有一句老話叫“四月八,冷死老母鴨。”

此外,驚蟄前後,春意漸濃,萬物萌發,除了天氣反覆無常外,各種病菌也開始活躍起來,因此,這個時候除了要加強農作物的管理,個人清潔保養也是不能馬虎的。





知微隨筆


農村老話說,“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驚蟄之後還會冷嗎?

今天是三月五號了,是二十四節氣的驚蟄節氣,驚蟄節氣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天氣由寒冷慢慢轉暖和了。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們也要開始忙著準備春耕了。驚蟄驚蟄,春雷轟轟,越冬蟲要開始驚醒了。俗話說“驚蟄到,春季生產掀高潮,從南到北忙春耕”,驚蟄節氣是播下希望的種子,農民等著能豐收莊稼呢。

“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簡單分解理解。“蟄”是蟲字底,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動,驚醒了藏在地裡面的各類昆蟲。“不凍蟲”說的是天氣比較暖和,蟲子都出來了。“五月中”這裡指的是農曆的五月份中旬。那麼這句話就出來了。說的是:驚蟄這天天氣暖和的話,那麼後面會有倒春寒,並且農曆五月份中旬還會冷。


這句話有道理嗎?首先說的多少有點道理,但是有點誇張了,我們知道,今年閏四月了,農曆五月初一是在陽曆的6月21號,這天是夏至日,而7月6號是小暑節氣,是農曆五月十六,所以說冷到五月中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但是驚蟄之後,冬天雖然過了,但是倒春寒還是有的,但是冷到清明還是有可能的。所以,驚蟄之後還是會出現一段冷天氣的,人們要做好防寒保暖準備。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今日就是驚蟄節氣,早晨起來氣溫是零下3°左右,中午的溫度達到了零上13度左右,氣溫溫差還是比較好的,不算太大,但從天氣預報來看,在未來的兩天,白天的氣溫會達到20℃,所以我們這的驚蟄過後是不會冷的。那麼下面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老話的含義吧。

“驚蟄不凍蟲,冷到五月中”說的主要意思就是,驚蟄的時候如果蟲子不被寒冷的天氣凍著,那麼驚蟄到五月中旬就會一直是冷天,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其實驚蟄的氣候特點是,氣溫回升,春風會喚醒大地的一切生物和植物,而有些地方還會伴有春雨和春雷的自然天氣,但驚蟄因為還在數九的田裡,所以氣溫有一個特點就是早晚涼,白天熱,這樣的話早晚的氣溫是可以凍住蟲子的,但俗語中卻說驚蟄這天不凍蟲,那麼意思就是說這天的氣溫會非常暖和。那麼這是個好現象麼?

這個現象肯定不是好的,因為在正常的氣溫了出現了特別暖和的情況,那麼就會和九天裡的冷空氣形成一個冷熱交叉的情況,這種情況如果反覆,那麼就會出現霜凍,這對於植物和動物來說都是不好的,植物在初春都是萌芽剛發,容易出現凍害,所以才會有了這句冷到五月中的說法。

其實這也是一種自然現象,只不過讓咱們的祖先通過俗語給總結到了一起,所以這也是一個警示語,警示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天氣變化,尤其驚蟄前後防止出現倒春寒的情況,及時的保護好農作物,減少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