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一個民族,一個地域,一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文化信仰,形成一種的民俗。

上世紀50、60後經歷的六七十年代,那個年代,那個時期,民俗主題是移風易俗。很多以前的民俗被稱之為牛鬼蛇神。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人們也隨之有了特殊的民風習俗。無可評判是與非、好與壞,每一個時期都會有每個時期的特色,只是讓人有一種特殊的印象,那是一個時代的烙印。那個時代,正是50、60後所經歷的,而說起來,卻是90、00後看不懂的。

珍貴的照片,歷史的印記,記憶中那個如火如荼的年代……

現時代的農民都往城裡跑,那個時候,農民就是一輩子在農村,而城裡的知識青年卻是上山下鄉,到農村鍛鍊,接受再教育。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那是一個如火如荼的歲月。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農業生產熱火朝天。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革命樣板戲,輪迴演出。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那時的文藝宣傳隊,把激情高昂的文藝節目送到田間地頭,不要錢,還幫做農活。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農村露天電影,晚上跑上十里路,去站在野外看一場電影。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那個時候的婚禮很簡單,沒有彩禮嫁妝,也沒有豪華婚禮,簡單的日常用品、一包喜糖、一個簡單的婚禮儀式,就算結了婚。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那時的結婚照。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那個時候的服裝,顏色和樣式沒有現在華麗,五彩繽紛。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移風易俗過春節。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那時的合作社(相當於現在的便利店、超市),用的是算盤、桿秤。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買糖要有糖票,買布要有布票,買肉要有肉票,吃飯要憑糧票,如果沒有,就買不了。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農民的糧食只有買給一個地方——糧站。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那時的城市街道,沒有交通擁堵。

50、60後所經歷的,是90、00後看不懂的,這就叫作“歷史”嗎?

還有,那個時候,經常敲鑼打鼓,鳴炮奏樂開大會,熱鬧非凡。

過往歷史,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璀璨炫麗。各種民俗,隨時代的進程,發生著變化,構成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多彩畫卷。回憶,總能給人們帶來無限的遐想和智慧的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