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優質的豬瘟疫苗,為啥防不住中國的豬瘟(2)

4、豬瘟野毒持續感染

豬瘟野毒的持續感染是造成部分豬反覆免疫均不能產生免疫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因為在豬隻感染野毒後再進行疫苗免疫,那疫苗免疫基本沒有效果。這種問題在母豬上尤為常見,部分母豬因感染豬瘟野毒後免疫水平起不來。針對這類種豬儘量淘汰為上,否則其生產的仔豬帶毒的比例很高,如果仔豬今後在選育為後備母豬,那農場豬瘟野毒感染率會大大增高,甚至導致豬瘟的流行。

5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干擾

諸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PRRS)、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相關疾病等多種疾病可以干擾豬瘟的免疫水平,其免疫干擾的機理在此就不贅述。筆者通過分析大量豬場抗體檢測報告可知,藍耳病不穩定的豬群,期間豬瘟抗體水平大部分均不理想。

四、如何制定豬瘟免疫目標

豬瘟抗體分析過程中應該將種豬與仔豬的數據進行獨立分析與綜合分析相結合。抗體分析不僅僅要參考抗體的保護率,還要考慮分析抗體的阻斷率。保護率表明免疫在面上的問題,而阻斷率說明的是免疫保護縱深的問題,因此結合保護率與阻斷率來分析結果更為客觀。此外離散度在仔豬的母源抗體的高低水平上表現出不一樣的效果。如果母豬抗體離散度低,仔豬得到的母源抗體水平可能更均勻,而首免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結果分析時,對種豬的免疫標準要求較高,母豬的免疫率常常要求達到95%以上,而且平均抗體阻斷率要求達到70%以上;而仔豬的豬瘟免疫水平分析主要是依據仔豬二免疫後30天抗體水平,行業內普遍接受的水平是二免保護達到80%以上,平均抗體阻斷率達到60%以上。而依據這個標準許多豬場的豬瘟免疫很難合格。根據目前的檢測數據顯示,許多豬場的仔豬二免合格率不少低於70%的水平,而平均阻斷率也低於60%;種豬的免疫合格率低於95%,平均阻斷率較低。

五、如何優化豬瘟疫苗免疫

1)疫苗選擇:豬瘟疫苗的優劣,並非完全可以從生產商的品牌名氣判斷。疫苗的選擇需要從疫苗的抗原含量、耐熱保護劑、純淨度、批間穩定性方面去考慮。

2)清除免疫耐受豬:因為多種原因,豬群中部分豬經過多次免疫抗體水平仍然不高(可能是陰性,也可能是陽性但阻斷率低於50%),這種母豬群必須淘汰。

3)優化免疫方案:主要問題出現在仔豬的免疫,首先要了解仔豬首免前的抗體水平如何。首免的標準是母源抗體保護率低於50%,如果母源抗體水平仍然大大高於此標準,則首免往後推遲。而評判仔豬免疫效果是依據二免後一個月的血清抗體免疫保護率、阻斷率與離散度的水平,目標是保護率達到80%,平均抗體阻斷率為60%以上。

4)穩定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豬場混合感染嚴重,各種疾病之間的相互干擾較大,如何管控好藍耳病、圓環病毒相關疾病及偽狂犬病等對提升豬瘟的免疫水平具有現實的意義。反之,做好了豬瘟疫苗免疫,也對其他疾病的穩定有實際的價值。

六、豬瘟抗體升級計劃

抗體升級計劃:浙江海正近期為養豬生產者提供一項豬瘟抗體升級計劃服務,其目的是通過科學的抗體分析和精確的豬瘟首免程序的確定,幫助豬場提升豬瘟免疫水平。該計劃必須基於優質的豬瘟疫苗和嚴格的抗體檢測,在得到豬場管理者的支持與配合即可實現。

目標農場:種豬抗體保護率低於95%,平均抗體阻斷率低於70%;仔豬二免保護率低於80%,阻斷率低於60%的豬場。

升級計劃的目標:母豬抗體保護率達到95%以上,平均阻斷率高於70%,抗體離散度低於30%;仔豬二免保護率達到85%以上,平均阻斷率達到60%以上。

具體操作:

種豬:將同一棟豬舍的種豬隨機分成2組,其中一組按原免疫方案進行免疫,另一組按海正提供的疫苗及免疫方案進行免疫。免疫後1個月隨機採集兩個組動物的血清進行抗體檢測和分析,最後比較兩組樣品的抗體保護率,平均阻斷率與離散度。

仔豬:選擇日齡相當的仔豬10窩,每窩仔豬(每窩仔豬留4頭不免)按原免疫方案(原疫苗和免疫時間)進行免疫,以後每隔1周免疫一頭未免仔豬,直到4周後免疫結束,每一頭豬均在免疫後1月進行2免;二免後按原方案免疫組隨機採集10頭仔豬血清,而後每週免疫的10頭均採血進行抗體分析,最後比較各組抗體指標。

七、小結

雖然豬瘟野毒陽性率較低,主要以溫和性豬瘟發病及持續帶毒的臨床存在,但作為業內從業人員不可放鬆對豬瘟的防控,否則可能面臨較大風險。關於豬瘟的控制,終極目標是淨化豬瘟野毒,但在淨化之前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對後備種豬及經產種豬還得要依賴於免疫+檢測+淘汰的策略,最終達到行業淨化的狀態。而針對仔豬,需要通過精確的免疫程序,提升豬群的免疫保護水平,阻斷持續帶毒豬隻在生產線上循環,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阻斷豬瘟野毒在豬群中蔓延。而這一過程,還需要養殖生產者的重視和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