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物質分解到最後是由能量構成的,那麼能量與物質的臨界點是哪裡?

重返人間wyh


目前來看,分界線就在夸克。原子之下就是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再下面就是夸克。夸克是基本粒子。夸克在弦理論裡面是最小的物質單元,夸克也是一種弦的振動模式。從夸克再往下分,目前還不知道有沒有,一般認為就是一節一節的振動的空間物質。從某種意義上看,空間可以與能量"劃等號"。物質到了微觀層面,會發生某種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非常奇特,只能用數學來描述。實際上,現在的數學工具還是不夠用,所以很難描述真實的微觀現象。當然,我們不能說數學就是真理。數學是解開真理的工具,但數學本身不是真理。

宇宙中的萬物,你都可以看成是能量,物質和能量只是一種劃分,它們的本質還是能量。從一個質子,到原子,到分子,到分子團,到化合物,到動植物,到一顆星球,到恆星,甚至宇宙本身,都是能量的聚合體。有能量才有時間,空間。能量是宇宙的本質。

但是,對於能量的終極本質,我們還不是很清楚,如果真的可以把科學原理都搞的透徹了,就可以從空間裡面汲取無窮無盡的巨大的能量了。要知道,一個質子大小的微小的空間內,就可能蘊藏著比我們一個宇宙所有能量還要大得多的潛在能量。如果我們可以掌握某種能量開發技術,就會從裡面獲得幾乎是永久的能量資源。能量就是一切,有了能量,才能對抗熵,維繫生命體系和文明的不滅。不過,科學界對這方面的研究,目前還停留在紙面,離實踐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要走。


懷疑探索者


人類,從地球上,看浩瀚宇宙。現在,大尺度上,分別是太陽、銀河、總星系;小尺度上,分別是原子、中子、夸克子。

那麼,往微觀上,一級級細分,不外乎如下:

1)、像地球體,含微原子,大抵1.33×10^50數量。

2)、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的。

3)、中子,不是穩定的,可裂解衰變,分別是氫核、電子、中微子。方程10n→11P+0-1e+-v。

4)、當然,除中微子。譬如,加速器裡面,像物理學家賽格雷,發現反質子、反中子。譬如,宇宙射線裡面,像物理學家鮑威爾,發現π介子、К介子。

因為,無論是介子。不管是重子。都存在核強相互作用力。所以,稱宇宙強子。

1964年,物理學家默裡·蓋邇曼,創夸克模型認為,一切強子,應該是夸克構成的。默裡·蓋邇曼認為,在宇宙中,依據特殊味道,分頂夸克t、底夸克b、粲夸克c、奇夸克s、下夸克d、上夸克u。並且,依據特殊顏色,分紅夸克、綠夸克、藍夸克。甚至,默裡·蓋邇曼認為,在宇宙中,含數量相等的,反夸克味色。雖然,跟正夸克類,一樣質量和對稱旋。然而,在電荷和奇異數上,跟正夸克類,反符號的。物理學家默裡·蓋邇曼,夸克模型中,憑藉核強相互作用力,1下夸克、2上夸克,一起組構核質子;1上夸克、2下夸克,一起組構核中子;1底夸克、1反底夸克,一起組構r介子;1上夸克、1下夸克、1奇夸克,一起組構Λ超子。

然而,可謂強相互作用力,含極限範圍的。推測距離大小,不超過2.0×10的-15米。那麼,在極限範圍內,憑藉強相互作用力,束縛夸克類,被禁閉耦合,不帶味和顏色。譬如,1紅夸克、1綠夸克、1藍夸克,一起組構重子。譬如,1紅夸克、1綠夸克或1藍夸克,1反紅夸克、1反綠夸克或1反藍夸克,一起組構介子。然而,在極限範圍外,一切強相互作用力,可謂瞬息的,被釋放殆盡。最終,導致夸克類,反正對湮滅。所以,色禁閉理論認為,在宇宙中,無獨孤夸克。

或許,一切夸克類,在結構上,無限制的,可繼續割裂解離下去,分出更多的層次等級。

然而,默裡·蓋邇曼模型中,任何夸克類,被強相互作用力,持續禁閉耦合的,不帶味和顏色。

所以,任何夸克類,下層級結構部分,無法確定的。

那麼,不妨想象夸克類,大概是層級上,宇宙終極體。並且,大抵是能量上,宇宙初始態。即是物質和能量的臨界點!

甚至,不妨想象夸克類,可能是宇宙的,最終極部分。

史蒂芬·霍金認為,大概10的-33釐米,普朗克尺度裡面,不確定性原理限制的,宇宙結構中,任何最終極部分,一概漲落搏動的。顯然,呈現孤立的,一份能量泡沫態。譬如,像夸克和輕子。


杜空


嘿 這問題挺辯證的...我覺得怎麼回答都得被噴...我還是喜歡解構問題 逐步來解析...邏輯才比較有清晰...還是先解詞唄..什麼叫能量?客觀存在的物質做有用功...我們就稱其具有能量..簡言之..物質能有做有用功這個行為能力就叫能量...做工過程就是能量誕生過程...這沒問題吧?那麼問題來了....物質做有工的前提是物質必須客觀存在對吧... 那客觀存在 它就必定有自身質量存在...這就變成了個老生常談的邏輯死循環了..按這邏輯.如果你非要把能量和質量區別對待的話..那質量是能量出現和產生的前提必要條件..那能量和質量哪個是雞哪個是蛋?是先應該有雞還是先該有蛋? 按宇宙大爆炸理論...能量是因..質量是果...由於能量具有傳遞性,可轉化性以及守恆性... 愛大爺相對論告訴我們說...時間,空間,乃至客觀物質質量本質上都是能量...只是能量的另一種存在形式而已... 所以把物質質量和能量這麼區分是不是有點不倫不類?當然...如果你不是要區分其物理屬性...就是想區別不同的能量存在形式的話... 那到也簡單了..目前而言..質量和能量質變零界點..以人現有技術能力和認知水平...毫無疑問...夸克...這是人能認知和分解出來的物質最小基本微粒單位...它是物質結構組成的最小基本單位... 但這只是基於現有認知和人類科技水平對人而言。夸克是最小基本單位..但你未必敢說 這是客觀物質客觀結構的基本單位...你要知道...夸克的發現得益於高速粒子對撞機...在人能做到讓原子以接近光速高速運動之前......人類認定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基本微粒..原子是最小基本單元...長達百年之久...所以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百年之後..萬一人類突破認知極限以及客觀規律極限...能讓這些基本微粒以高於光速的速度對撞...發現比夸克更小的微粒結構..這種可能性有..應該是合情理的推測吧?不過我覺得這也是廢話了...光本身..或者說光子本身就是沒有靜態質量..光就他媽的是我們這個客觀世界最能量態的代表...光就是能量理論的客觀呈現...粒子速度高於光...那粒子的粒子性何在?高於光速的運動狀態下..不用做工撞擊..到這速度零界點 就已經是純能量態了...所以光這玩意真是我們科技 認知 行為不可逾越的鴻溝啊...科技真要發展到突破光的客觀屬性..那也就早脫離了物理範疇...物理科技的上限就是光...聽著讓人不很不舒服吧..但冷靜想想 其實客觀事實就是這麼個事實...所以有人說物理走到盡頭了。理性講 也不算完全無理.. 所以真有那技術力量和眼界了..你還在乎 屬於物理範疇的這個問題麼?能量和質量的零界點?說不定到時候一切固有認知都將打翻重來呢..不過就以目前我個人的粗淺認知和理解呢...在物理範疇 夸克是基本不可再分割單位 是最能理解和接受的。也最合邏輯... 夸克本身就已經具有半能量狀態了...結構極不穩定...這應該是物質結構在圍觀下最小的相對穩定的結構形式吧..再分 就算能分...那結構也穩定不了了吧....所以從邏輯上。夸克應該是極限了.... 但相比於這個宇宙甚至地球存在的時間而言...人類出現的時間當真連彈指間都算不上.再考慮到人在宇宙空間裡所能觸及到的範圍之渺小..所以宇宙誕生這麼久所產生的信息量..早已超過我們區區人類所能接收理解和認知的範圍了吧...所以以我們自己認知慣性和邏輯去思考客觀宇宙的客觀規律和其內在因果.... 那不就是在搞笑麼...所以呀...沒人能確定質量和能量的零界點究竟是不是目前我們以為的夸克...究竟能不能無限分割下去.... 能回答的只有..屬於目前我們人類自己而言...夸克是我們認知的能量和質量的質變分界點...感性點想..即便不是夸克...那也離的不會太遠了. 也只有客觀事實是如此...邏輯上才能接受嘛 是吧


瀟雨從楊


你這話問得就有問題,但大概意思就是在現有觀念下,如何區分的意思,這個沒法區分,能量以某種穩定態不斷聚集就成了物質,氯離子和鈉離子地球上太多,鹽與海水不代表能量與物質有什麼臨界!


手機用戶74891824258


儘管問法有點問題,但意思能明白。物質一方面是由能量構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空間構成的,兩者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能量的表現形式是運動,質量是限制這種運動的唯一因素,因此,要說能量與質量之比(簡稱“能質比”)的表現形式是一定速度的運動(或者叫“時空”)才更準確,物質就是以這樣兩種形式為我們所知的。還記得物理學最重要的一個公式嗎,就是E=mc²。現在我們把它改寫成這樣的形式:E/m=s²/t²,此時,等號左右兩側的內容便是物質向我們的反映的兩種形式。多說一點就是:左側的能質比通過刺激我們的外感官為我們所知,右側的速度經過我們的內感官為我們所知。從哲學的角度講,所謂物理學,其實就是將物質反映給我們這兩種形式的感知統一起來的學問。如果把能量視為物質的性質之一,那麼,問物質和能量的臨界點在哪兒,就如同在問“能量與物質其他性質的臨界點在哪兒”是一個意思。如果是這樣,答案就非常簡單了:就在那個著名的“能質公式(E=m/c²)”中的那個等號。


老堪69294438688


主題詞:物質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不是由能量構成的。能量只是物質的一個屬性(包括能被測量者感知這個屬性)。能量與物質是不能分割的。

這個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大到宇宙,小至微觀粒子――無不如是!人們通常意識到的物質是分子以上,而將原子以下的物質統稱為粒子――現在已經從原子、亞原子……“解析”至“夸克”(然而“夸克”是個什麼東東,還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但是,“夸克”是終極“解析”嗎?不是!如果把包括你我在內的物質世界比做一根火柴――你每次折半扔掉――無限多次――留在你手中的仍然是火柴(物質)――也就是說――物質分解到最後也還是物質!

而能量只是物質的屬性之一!沒有物質何來能量――“皮(物質)之不存,毛(能量)將焉附”?誰又能說我們已經知道的電場、磁場是不依附於物質而存在的能量?誰又能證明物質到了“夸克”以下,就給“弦”沒了?風吹風車轉――風能(能量)就是空氣分子(物質)了?

宇宙無限大,物質無限可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是永遠也不會完結的!但同時――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能力也是無限的――人類不是已經從農耕時代、蒸汽機時代……進入到電子時代(發現了原子以下的粒子的一些規律並且已經造福於人類)了嗎!這個進程還在持續――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個巨人的接力――任何說已經完全地“解析”了小至微觀、大到宇宙規律的“理論”,都只能是有待驗證的《假說》!讓我們努力吧!讓我們期待吧――讓那些《假說》成為真正的《理論》吧!辛苦了你們和我們,當然還有Ta們!


言為心聲124271091


主流觀點,理論已由相對論的E=mc²揭示清楚。物質由原子構成,而原子由亞原子粒子(光子中微子電子夸克……)構成,而弦理論(一種物理理論分支)認為這些亞原子點狀粒子其實就是類橡皮筋振動的能量弦。弦理論能比較好的統一相對論與量子學。讓科學理論能更好自洽,更科學。

可以肯定的說,人們對物質的測度都是通過能量的交換獲得的。而科學講究的是真實測度(可證實證偽)。所以弦理論是一個不錯的理論。

好了,現在題目的答案是很清晰的了,亞原子粒子就是題主所說的:能量與物質的臨界點,因為在這裡,粒子可以是物質粒子,也是振動的能量弦。

不過,假如物質(亞原子)粒子是真實粒子,我們能知道它的存在,只是因為它有運動的能量,跟我們測量工具(比如眼睛)能有能量的交換,才知它的存在。如果它完全沒運動,完全無能量的交換,我們根本測不出它的存在,但它們卻真實存在。如果是這樣,物質就會守恆,而能量也必是守恆的,只是E=mc²可得另一種解釋了。“質量”只是我們度量到的物質的量,而度量是通過能量(或者說力)的交換作用。而真正的物質(沒有自身的振動或相應運動時)人們又無法度量。如果這樣考慮更合邏輯(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只能仁者見仁了),那麼能度量物質與能量在客觀上是一個不可分割整體,但物質與能量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它們之間就不存在臨界點了。(本文後半部分,純個人原創觀點,千萬不要拿來應付考試或所謂科普,有興趣就拿來作物理思考吧)


KM閒聊吧


這個問題關係到宇宙演化最基本的認識問題:

1什麼是宇宙?

宇宙就是運動態,其本質就是存在及其過程。

2什麼是物質?

一切存在下的運動體都是物質體,物質可劃分為有型存在物質和無型存在物質。

a:有型是指運動態俱有相對穩定的運動型態,這些物質具備實物實體性,具有成像性,是宿命體,具有起點和終點,具有生老病死過程,能產生時間質量,具有用力形為。

b:無型存在物質,無型是相對於有型而言的運動型態體,無型是無定型,也就是正在變型的連續過程態體,它就是能量運動體。其特點就是正在變型才能使互為變型的動態體互為依存互為承載,才構成了實質的空間存在,空間就是由無窮多以光速運動互為承載的動態場所組成。

3有型存在與無型存在的轉換關係是怎樣的?

有型存在就是現代人類理解的物質存在,無型存在就是現代人類理解的能量存在,有型構成生老病死的演化世界,無型構成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能量世界,人類許多看不見摸不著又能感覺的神秘事件都是由無型存在的空間運動所為。無論有型無型都是動態,有型是由無型的強勢耦合生成,成為自旋動態及其組合動態,構成萬事萬物,無型動態是動態體下的型態改變過程態,其特點就是動態壓強下的連續發散分發態,壓強下的型態轉變不存在停頓過程,正是不停頓才能構成密而無間的空間及其能量運動體。無型也就無宿命,所以空間的生命無起點也無終點,無定型也就不產生時間質量也無用力形為。

有型存在體創生於無型動態的強勢對立耦合(參見電子是怎樣產生的),正是對立運動態才能耦合為互為旋轉的有型物質體,才無需外力來維持高速旋轉的離心力,表現出的聚合力或者叫做引力靠的就是強勢動態互為封閉,組建成對立分立真空態,或者叫做動態真空來提供互為拉力結構,這就是電子以光速繞轉無質量質心提供強大引力而能自旋的原因,實際上生活中的漩頭風颱風水中漩渦木星風暴星系中心黑洞結構等等,都是靠互為動態的動態真空提供其強勢引力,並非由萬有引力原理由質量生出引力來提供,事實上這些事件體的中心點就是空無一物的虛幻點。

動態耦合為物沒有大小之別,所謂大小是以觀測者為標準的視界視態,一粒電子屬於物質體,一個星系或超聚星系同樣是物質體,只是動態規模不同而以,如果去分開它們,分開一態裡面還有動態,分得不能再分是分的自身極限而不是被分者有極限,這一點在人類看來最小的物體是以人類為極限標準的分類結果,而不是自然界存在最小或最大物質體,這就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真正內涵。耦合規模不同生成物也就不同,強勢可耦合為物,耦合後的強勢體又因自旋產生自旋內壓,使物質體總是處在內外動態平衡的邊界變化中,邊界的擴大或縮小引起動態的擴散或收縮,這個過程就是能量運動過程,也是空間存在的實際過程。所以本題不存在物質體分到最小是能量的說法,只有人類標準極限,自然界無極限,內外都是無限,萬物中的觀測者都將終止於自身的感知極限標準內,生於無知也終於無知。(本文原創,個人研究供參考)


宇宙譜


物質到能量,確切的說應該是從有形到無形,有形到無形的界限是什麼?從0到1從無到有的基礎是什麼?要有能量,才能把無形變為有形,這種能量往往是萬有引力,將隨機運動的量子凝聚在一定範圍內振動,當宇宙1空間中的某個地方磁場力(肉眼是看不到的)大的時候,量子就會在這個地方集中,慢慢匯聚成有形的物質,只要有兩個量子聚合,就會0變1,1生3,繼續聚合,生萬物。

所以,不能說能量與物質直接有什麼界限,而應該說物質和能量是同時產生的,沒有能量,物質就無法產生,沒有物質,能量也無法依附,當這個地方的物質不存在了,這裡也就沒有能量了。


島民小云的時空物畫


能量是物質的一個屬性,不可單獨的與質量分開,不存在臨界點,而各種物質的變化所形成的不同態勢都是在物質自身能與外部輻射能或動能以及勢能等共同作用下達到環景的平衡所顯示出物質的不同性質而已,作用變化物質存在一定的域值既條件,也就是奇點,比如一個打火機,可然氣體具備,氧氣具備,但沒有觸發那一刻是各自存在態,一但用手打火,則兩種氣體開始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物質,打火的那一刻瞬間就是奇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