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假鑽”熱潮未退,“塑料歐泊”又入侵珠寶市場?

最近,GIA卡爾斯巴德實驗室檢測了來自日本公司Kyocera研發的一種有趣的寶石材料,這種材料都展現變彩效應。在寶石貿易裡,這種材料可作為具有“歐泊產狀”的產品出售,因為它展示的色彩變化清晰可見。

“假鑽”熱潮未退,“塑料歐泊”又入侵珠寶市場?

新型的塑料仿製品展現了讓人愉快的顏色

沒有見到傳統聚合物浸漬合成的蛇皮柱狀結構

左圖最大的樣品重達227克

右圖最大的重約65克

照片:Robert Weldon

標準寶石學測試可得材料比重約1.35,折射率約1.49。據說GIA定義,這種材料與天然歐泊的特性不相符合,天然歐泊的比重約2,、折射率則在1.37至1.47之間。所以最好將其描述為歐泊的仿製品。

“假鑽”熱潮未退,“塑料歐泊”又入侵珠寶市場?

新型的塑料仿歐泊材料

傳統塑料浸漬合成歐泊

在紅外吸收光譜上非常相似

但1734cm-1的聚合物特徵峰有5倍強

進一步測試表明,這種材料易被灼燒,會產生強烈此筆的氣味,表明含大量塑料。另外,使用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EDXRF)的高級測試,揭示了硅的存在。綜合紅外吸收的情況表明,何種材料是由塑料樹脂與硅組成。當暴露於紫外光下時,白色體色的材料會在短波紫外下呈淡藍色、在長波紫外下顯中等深度的藍;黑色體色的樣品在短波紫外下顯弱橙色、長波紫外則為惰性。

“假鑽”熱潮未退,“塑料歐泊”又入侵珠寶市場?

傳統合成歐泊的蛇皮結構和柱狀結構

新型合成歐泊無這些特徵

視域:7.20mm/14.40mm

照片:Natan Renfro

顯微鏡觀察則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特徵。變彩的顏色組合不像傳統合成歐泊那麼“有跡可循”,而是隨機的。各種約2mm大小的色格補丁均勻地分佈在整個表面。塑料仿歐泊材料也沒有顯示合成歐泊的柱狀結構。

“假鑽”熱潮未退,“塑料歐泊”又入侵珠寶市場?

新型材料裡,隨機取向的色格補丁

從不同角度看,外觀都是一樣的

視域:13mm

照片:Nathan Renfro

視覺上,這種新型的材料是一種很好的天然歐泊仿品。但由於高折射率、比重更低,卻也因此很容易與天然歐泊區分。由於可以出產較大尺寸,這種塑料仿品還有可能應用到其他裝飾。這種有吸引力的材料是寶石行業裡一個受歡迎的附加材料,通過標準寶石學測試就可以輕鬆區分。

圖片來源 ✎ National Jewel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