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謝伏瞻: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髮展的理論——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

謝伏瞻: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髮展的理論——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

摘 要: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變革,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人類歷史進程、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進程。從誕生之日起,馬克思主義就是不斷髮展的理論,而不是封閉僵化的教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這一重要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和論斷,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學說、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系統深入地研究闡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國理論界的重大責任,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大責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理論創新 哲學社會科學

作者謝伏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北京 100732)。



今年,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卡爾·馬克思誕辰200週年。

5月4日,黨中央隆重舉行紀念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切緬懷了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歷史功績,高度評價了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輝思想,精闢地分析了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格,特別是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深刻地闡述了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和實踐要求。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宏大、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髮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採眾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這是我們今天對馬克思的最好紀念。


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和世界意義

170年前,馬克思主義宣告誕生。由此,人類思想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

謝伏瞻: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髮展的理論——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變革,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其創立了唯物史觀,破天荒第一次發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思想家們無一例外地用觀念的因素、精神的力量來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因,從而也就不能正確地找到社會變革發展的真正力量。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奧秘”——人們的勞動,人類物質資料的生產,才是社會變革的物質力量——進而揭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一切國家設施、法律、藝術、宗教等,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因此,“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恆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① 唯物史觀的創立,打破了歷史觀領域長時期受唯心主義統治的局面,唯心主義從其“最後一個避難所”中被徹底清除出去,人類對自身歷史發展的認識,由此踏上了科學的大道。其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破天荒第一次揭示了資本的“秘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剩餘價值。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思想家們要麼充當資本主義、資本家的辯護士,將資本、財富的積累看作是資本家節儉的美德所致或管理有方、技術進步所致,而工人階級反倒是受資本家施捨才有了工作和工資;要麼只是道義上譴責資本“血淋淋的罪惡”,將工人階級的貧困看作是資產階級的“為富不仁”。而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科學地揭示了資本家僱傭工人,強使工人創造剩餘價值,不可遏制地追逐並剝奪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這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也是資本主義一切財富的“終極秘密”。這就徹底打破了資本家靠節儉積累財富、用工資養活工人的“神話”,徹底打破了資本主義“自由、平等、博愛”的“神話”。正如恩格斯所說: “由於剩餘價值的發現,這裡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②其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破天荒第一次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想——建立一個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由來已久,但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這種理想只是空想,即使是最成熟、影響最大的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由於找不到實現這種理想的物質力量和現實途徑,只是寄希望於正義、平等的觀念和個別資本家的良心發現,因而也只能是空想。而正是由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這“兩大發現”,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這種矛盾不僅表明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而且還表明資本主義同時為其滅亡培養了“掘墓人”,這就是覺悟了的團結起來的無產階級——從而科學揭示了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勝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和社會發展總趨勢。由此,社會主義真正奠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告別了狹小的相對封閉的小團體圈子,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思潮,成為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爭取自身解放的現實的運動和實踐。


人的一生中能有這樣兩三個發現,就很了不起了;即使只是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很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都有獨到而偉大的貢獻。列寧指出: “馬克思學說具有無限力量,就是因為它正確。它完備而嚴密,它給人們提供了決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動勢力、任何為資產階級壓迫所作的辯護相妥協的完整的世界觀。”③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馬克思主義深刻地揭示了客觀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繫和運動規律,為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提供了“偉大的認識工具”,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不是遊離於人類文明大道之外的孤立封閉的宗派主義學說,恰恰相反,其批判地吸收了19世紀人類三個最先進國家的三種主要思潮——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養分和積極成果,並基於對當時時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昇華為近代以來最具創造性和影響力的思想。馬克思主義是近代以來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成就,既來源於當時的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文明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從誕生之日起,馬克思主義就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不是教義,而是方法;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它沒有結束真理,而是為後人不斷地探索未知發現真理、不斷地豐富發展它留下了無比廣闊的空間。馬克思主義誕生後17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它是極為徹底而嚴整的科學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具有無與倫比的真理力量。這一點,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學生和朋友,還是馬克思主義的對手和敵人,都不得不承認。當代法國著名思想家德里達說:“不能沒有馬克思,沒有馬克思,沒有對馬克思的記憶,沒有馬克思的遺產,也就沒有將來”。④當代英國著名學者特里·伊格爾頓說:“很少有思想家能真正改變歷史的進程,而《共產黨宣言》的作者恰恰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建立在笛卡爾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圖思想武裝起來的游擊隊,或者以黑格爾的理論為指導的工會組織。馬克思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人類歷史的理解,這是連馬克思主義最激烈的批評者也無法否認的事實。”⑤在21世紀來臨前夕,1999年,馬克思被英國廣播公司等評為“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之首。他是當之無愧的。


馬克思主義是最具實踐性、人民性和革命性的科學,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不是停留於書齋裡的學問,而是實踐的科學,是在實踐中不斷髮展的科學。鐫刻在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⑥道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真諦。馬克思主義不是為少數剝削階級服務的理論,而是人民的科學,是以人民為主體、維護人民利益、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的科學。其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眾在歷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作用和解放條件,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精神狀態實現了由被動走向主動、由自在走向自為的偉大轉變。列寧曾形象地將《資本論》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馬克思主義不是墨守成規的理論,而是充滿革命精神的科學。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獻身於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獻身於為全人類解放而奮鬥的崇高事業,“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⑦他多次強調,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⑧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從19世紀中葉開始,世界工人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革命鬥爭風起雲湧,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歷史。


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的偉大旗幟,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進程。馬克思主義誕生後的170年間,一代又一代馬克思主義者前赴後繼,不懈探索,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1917年,列寧領導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成功地進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創立了列寧主義,將馬克思主義發展到新的階段。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領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成功地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領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成功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在新時代,習近平同志領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70年來的歷史證明,正是由於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運用和不斷髮展,共產主義從一個遊蕩在歐洲上空的“幽靈”,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思潮,社會主義理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世界上廣大的地域內成為現實;特別是中國這樣原來落後的東方大國,不僅成功地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而且成功地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大道,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發展前景,極大地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髮展的理論,而不是封閉僵化的教條,這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反覆申明的真理。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週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真理標準大討論40週年。回顧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學習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更加清晰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

恩格斯說,我們的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最鮮活生動的馬克思主義,是視野宏闊、思想深邃、理論完備、內容豐富、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這一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作出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的重要貢獻,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創造性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思想,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科學地揭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從而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但囿於時代條件的限制,社會主義社會究竟是什麼樣子,如何建設,他們只是提出了一般性的設想和原則,至於在社會主義制度框架下是否以及如何實現現代化,則基本上沒有涉及。恩格斯在1890年8月寫給奧托·伯尼克的信中說:“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⑩話雖如此,但要在實踐中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卻是極不容易的。1917年,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了實踐,成為一種現實的社會制度。由於十月革命勝利的巨大影響、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一段時期內的巨大成就,使得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將社會主義看成一種模式,即蘇聯式社會主義。這種狀況在20世紀下半葉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才逐步改變。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同志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成功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80年代,鄧小平同志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成功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地趕上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領導我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在中國呈現出勃勃生機和活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代中國的一切進步都歸功於這三座里程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黨領導人民不懈奮鬥的結果。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並穩居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

毛澤東同志當年曾經豪邁地說: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⑪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領導我們黨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運用於解決當代中國實踐問題,在總結歷史經驗、繼承前賢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思想,極大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寶庫。由此,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告別了雛形和不成熟狀態,真正走向了成熟和體系化,不再停留於一種理論設想,而是變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實踐創造。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貢獻。

(二)創造性地提出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批判地吸收近代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合理成分,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經濟關係的深刻剖析,科學地揭示了商品、貨幣、資本等物的關係對人的關係的奴役性質、虛幻性質,破天荒第一次揭示了資本的“秘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剩餘價值,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當然,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經濟關係怎樣? 他們只是提出了一般的設想和原則。列寧由於領導社會主義的時間短暫,關於這方面也沒有系統的思想。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無論是馬克思恩格斯,還是列寧都堅持社會主義只能實行計劃經濟,不能搞商品經濟,更不可能搞市場經濟。這就造成了馬克思主義陣營長時間裡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即在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之間畫全等號,以為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才能實行市場經濟;實行市場經濟就是私有制,就是資本主義。這種觀念為幾代馬克思主義者所堅持,而且西方資產階級理論界、輿論界也這樣認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排斥商品、排斥市場經濟,實行在國家計劃支配下的產品經濟,被認為是抵制資本主義影響必須採取的方法。

打破對計劃經濟的迷信,打破對市場經濟的禁忌,認為市場和計劃都只是手段,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這是鄧小平同志的歷史性貢獻。從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以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在我國已經深度融合並逐步發展壯大起來。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改善了人民生活,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繼承鄧小平同志改革思想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我們黨和人民繼續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並根據新的時代條件和國情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這是新時代改革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發展。

不僅如此,著眼於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深刻變化,提出積極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並實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系列新的思想、理念和論斷,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書寫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篇章,打破了國際經濟學領域許多被奉為教條的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概念、方法和話語,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人類思想發展的重大貢獻。

(三)創造性地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之以恆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學說

如何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成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政黨,始終是各國共產黨人面臨的重大課題。總結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這方面成功的經驗很多,失敗的教訓也不少。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這段歷史時,以振聾發聵的語言警醒共產黨人:蘇聯解體、蘇共垮臺,在重大的危機面前,擁有2000萬黨員的蘇聯共產黨,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這是何等的令人痛心! 他強調,我們黨執政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世界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和政黨演變的教訓,充分揭示了一個道理:馬克思主義政黨奪取政權不容易,鞏固好政權更不容易;只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出問題,社會主義國家就出不了大的問題,我們就能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率。


為了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其重大的特色和貢獻是:其一,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其二,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強調它們之間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其三,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其四,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紮緊制度的籠子,建立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其五,抓住“關鍵少數”,堅持“三嚴三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紀律,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其六,堅持小切口、大突破,出臺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整治“四風”,堅決反對特權,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


應該說,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如此係統、嚴格、完整、徹底地論述黨的建設的思想,是前所未有的,它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黨內和黨外相融匯的宏闊視野,科學地解答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長期執政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如何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如何使權力不被腐化;如何始終不忘初心,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等等,從而大大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學說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貢獻。

(四)創造性地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及其偉大後繼者列寧關於國家的學說十分豐富,但主要是著眼於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的理論,而如何治理社會主義這樣全新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遇到這方面的實踐,當然也就不可能作出系統的論述,他們關於未來社會的原理更多是預測性的;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後不久就過世了,沒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換言之,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中,在世界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如何治理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全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畢竟,治理一個國家同奪取一個政權是性質大為不同的兩件事。奪取政權是在社會動亂中發生,而治理國家則要求社會安定,以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這兩種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的特點、規律和方式,當然也不相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全黨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制度在這些國家中解體,這是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上所遭遇到的最大挫折。這一方面的教訓表明,社會主義是有可能被顛覆和逆轉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很不容易的,而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通過改革實現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制度定型乃至成熟,更為艱難、更為複雜、更具挑戰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告誡全黨的那樣,必須避免犯根本性顛覆性錯誤,必須保持憂患意識,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199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總結我們黨和國家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在總結世界社會主義實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論及或沒有展開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和新戰略: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整體,相輔相成。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保持長期執政,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黨的各級幹部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革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強調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搞西方所謂的“三權分立”、議會制和多黨制那一套。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四個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強調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強調堅持“一國兩制”,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堅決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奮鬥;強調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等等。這些新思想、新論斷和新戰略,創建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嶄新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創造性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的極其重大的貢獻。

(五)創造性地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於黨的一切工作中,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基石。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靈活運用,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靈魂,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僅如此,這一重要思想,還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立足解決中國實際問題,光大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品格,從而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基本立場、基本方法的創造性運用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本來就區別於一切書齋裡、象牙塔中的學院派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造性運用過程,實質上也就是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


譬如,關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其矛盾運動是人類社會變革發展的根本動力;揭示了這種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表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又是難以克服的,進而科學地揭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至於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中有無矛盾以及矛盾的具體表現形式如何,馬克思恩格斯並沒有論述,時代也沒有給他們提出這樣的任務。列寧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時間短暫,對此也沒有論述。斯大林一度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中沒有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這方面的矛盾,直到1952年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才勉強承認。從我們黨的情況看,黨的八大正確地分析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八大的判斷及制定的路線、方針並未得到很好的貫徹和保持,不久,“以階級鬥爭為綱”逐漸佔據上風,進而發生了“文革”這樣的“嚴重內亂”,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曲折和失誤。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恢復並進一步規範了八大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此後,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重申了這一判斷。從八大到今天,60多年過去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的戰略眼光,敏銳而深刻地揭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是一個重大的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誌和根據。誠然,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但“不變中有大變”,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內涵更豐富,外延更廣泛,方式更多樣,處理起來更復雜,更考驗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智慧。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矛盾運動學說的重大貢獻。


再譬如,關於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黨和黨的各級組織、各級幹部的奮鬥目標的思想。突出人民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質。其思想淵源,可以上溯到馬克思恩格斯“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的觀點,可以直接來自於毛澤東同志“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觀點,來自於鄧小平同志將“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黨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的觀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民性觀點,不僅繼承了前賢和黨的光榮傳統,而且結合新時代得到了昇華和光大,這就是將人民不僅作為歷史活動的主體予以肯定,而且作為最高價值主體予以確立。換言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群眾觀點、群眾路線不僅是一種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僅是認識論,而且是價值觀,是哲學歷史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真理觀與價值觀的高度統一,是價值觀與歷史觀的高度統一,這就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又譬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要堅持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歷史思維,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強化責任和擔當精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靈活運用,而且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體系。

(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在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史上,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極大地增強了我們黨、國家和人民的“四個自信”,使我們的精神由被動變為主動,深刻地影響了當代中國的發展進程。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品嚐過巨大成功的喜悅,也咀嚼過挫折和失誤的苦澀。改革開放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但不可否認,一段時間裡,伴隨著國門大開,西方思潮、理論、文化蜂擁而至,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在思想理論界、輿論界以至於民眾心理層面,“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西方的概念、理論、話語,西方社會的制度、道路、價值,等等,幾乎成為“先進”、“前沿”的代名詞。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狀況,我們黨、國家和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自信,這一重要思想匯聚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並引領著我們黨、國家和人民闊步前進。這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中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件!


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凝聚起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深刻地影響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落後就要捱打,貧窮就要捱餓,失語就要捱罵。”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赴後繼,不懈奮鬥,只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才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富起來,進而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縱觀170多年的歷史,我們今天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不僅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而且日益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件!

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大大改變了世界範圍內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力量對比,深刻地影響了馬克思主義、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50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誕生170年來,社會主義制度誕生100多年來,社會主義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勝利前進,並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高峰。鼎盛時期,社會主義國家人口、領土和工業總產值都大體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毛澤東同志曾形象地比喻:“東風壓倒西風”。但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共產黨政權垮掉了11個,世界社會主義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一時間,西方的思想理論界、輿論界彈冠相慶,企圖把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送進“歷史博物館”。當年,布熱津斯基的“大失敗”之說、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的終結》風靡一時。但是,社會主義並沒有沉寂,馬克思主義並沒有被打倒。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與活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科學社會主義在新世紀的偉大旗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徵和中國實踐相結合實現了新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僅得到了繼承,而且得到了創造性的昇華;不僅在中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而且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感召力。這就使得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較量在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後,首次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了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積極變化。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件!


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大大增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信心、勇氣和力量,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中國是個大國,是愛好和平、主持正義、代表人類進步力量的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打破了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之路的“路徑依賴”,打破了“西方中心論”的現代化理論和話語的教條,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渴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思想、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件!

必須申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本文所述,僅是個人的初步認識體會,概括不是全面的,理解也還是膚淺的。權作拋磚引玉,目的是希望引起理論界同志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後不久,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在21世紀的今天,在新時代,人們思考和談論馬克思主義的前途命運,就不能不特別關注它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系統深入地研究闡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國理論界的重大責任,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大責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界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崇高使命。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擁護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和領袖地位。總結國際共產主義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總結我們黨的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能否形成一個雄才偉略、堅強有力的核心領袖,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成熟與否的根本標誌。毛澤東同志曾經形象地說:“一個桃子剖開來有幾個核心嗎?只有一個核心。”鄧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和領袖,是經過歷史證明、實踐檢驗的,是群眾公認、全黨認同的,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的,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實踐基礎、群眾基礎。確立習近平總書記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關係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是關係黨中央權威和全黨集中統一領導的大事,是關係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大事。所以,習近平同志確立為我們黨的核心和領袖,是黨和國家之幸、中國人民之幸、中華民族之幸。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和領袖地位,是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當代中國最大的政治。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毫不含糊、毫不動搖。

二要強化理論武裝,堅定不移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這一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旗幟,是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旗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思想旗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旗幟。在當代中國,只有這一思想,而沒有什麼別的思想理論,能夠解決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問題。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


對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而言,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研究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哲學社會科學作為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組成部分,堅持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這一重要思想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總結,是黨通過艱辛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是新時代的真理,也可以說是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成果。只有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辨別什麼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如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而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不出偏差;只有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做到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社會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進一步豐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也只有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齊奮進,緊緊抓住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入研究,大膽探索,提出有說服力的新回答、新概括、新觀點,從而實現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繁榮和大發展。

三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思想。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可以也應該大有作為。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最終要落實到怎麼用上來。要從根本上解決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中“失語”、“失蹤”、“失聲”的問題。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篇章。

(三)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誌,是實力的象徵,也是自信的體現。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注重發展優勢重點學科,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堅持以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以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要不斷根據新的實踐推出新的理論,為我們制定各項方針政策、推進各項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要建設一批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重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

(五)不斷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立足本國實際,又要開門搞研究。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鑑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要善於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六)貫徹“雙百”方針,樹立優良學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方針。要鼓勵大膽探索,開展平等、健康、活潑和充分說理的學術爭鳴。要正確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不要把一般的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也不要把政治問題當作一般的學術問題,既反對打著學術研究旗號從事違背學術道德、違反憲法法律的假學術行為,也反對把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混淆起來、用解決政治問題的辦法對待學術問題的簡單化做法。必須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要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鑑、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要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

(七)加強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從人抓起,久久為功。要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一批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一批理論功底紮實、勇於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幹,構建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體系。要完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職稱評定和人才遴選制度,建立規範的獎勵體系。要形成培養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的良好激勵機制,促進優秀人才不斷成長。


(八)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是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要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確方向又能激發科研活力的體制機制,統籌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陣地、重大研究規劃、重大研究項目、重大資金分配、重大評價評獎活動。

四要努力推出系統性與學理性並重、說理透徹與文風活潑兼備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指導思想,也是研究對象,這兩個方面是有機統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黨中央直接領導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在學習研究闡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面理應有新的更大作為,在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上大大地提升一步,在研究闡發的廣度和深度上大大地提升一步,在用以指導科學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上大大地提升一步。要充分發揮學科眾多、人才薈萃的特色和優勢,結合各學科、各專業領域,或組織跨學科協同攻關,在全面、準確、系統、深入地理解上下更大功夫,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更大功夫,在增強學理性深度闡發上下更大功夫,在改進文風、讓群眾喜聞樂見上下更大功夫,不斷推出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實力和水平的研究成果。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就要充分認識哲學社會科學麵臨的形勢和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面臨著難得的戰略機遇。首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週年賀信,黨的十九大對哲學社會科學作出的戰略部署,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和我院的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其次,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無比豐富的研究素材,開闢了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提出了複雜多樣的研究課題。第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取得了很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新時代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變化。哲學社會科學必須主動適應這種深刻的社會變革,進而實現自身的發展。一個明顯的事實是,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而且體現在精神方面;不僅體現在量的層面,而且體現在質的層面,在精神生活的豐富性、多樣化方面都是日益擴大的。這就給哲學社會科學如何滿足人民的需要、為人民做學問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不可否認,同新時代的迫切要求相比,同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相比,同我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國際地位相比,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還面臨許多挑戰和問題。例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滯後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際發展,一些領域中既存在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的問題,也存在標籤化的問題;哲學社會科學不少領域還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現象,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落後於時代發展,理論創新能力不足;等等。解決存在的問題,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必須以研究新時代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推動基礎研究與對策研究融合發展,處理好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關係,國內研究和國際研究的關係,個人研究和團隊研究的關係,指令性課題研究和自選性課題研究的關係,全局性、綜合性、長遠性研究與短期性、專題性研究的關係;必須尊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千方百計多出頂尖成果、多出拔尖人才;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黨中央直接領導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作為黨的重要思想理論陣地,將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進程中實現更大作為,為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作出應有的貢獻,以朝氣蓬勃的新姿態前進在新時代13億多中國人民的奮鬥行列中。

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54—655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002—1003頁。

③《列寧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9頁。

④雅克·德里達: 《馬克思的幽靈——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何一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1頁。

⑤特里·伊格爾頓: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李楊等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2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6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003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4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73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1頁。

⑪《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1頁。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髮展的理論——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