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重磅發現:兩千年前美女秦羅敷竟是林州採桑人

大愛無痕/文

近日,在翻閱秦漢史料的過程中,偶然間,發現了一個2000多年前的美女的事蹟,竟然與林州市採桑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個美女,就是秦羅敷。

史料記載,羅敷女極其美貌,且忠貞愛情,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堪比古代四大美女的女性。那麼,她是如何被認為是採桑人的呢?

我們來一步步解析這件事。

一、關於羅敷的記載

最早的關於羅敷的記載,是《漢樂府·陌上桑》中。

為讓讀者清晰瞭解,我們將原文拆解開,一段一段分析。

【原文】: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

【譯文】:太陽從東方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樓房。秦家有位美麗的少女,本來取名叫羅敷。羅敷很會養蠶採桑,(有一天在)城南邊採桑。

【推論】:

這裡有3個信息與採桑有關。

1、羅敷採桑養蠶的地方在城南邊。——如今的採桑鎮正好符合這個地理位置;

2、秦氏有好女。——採桑鎮有兩個主要的秦姓居住地(秦家窯、秦家坡——秦家坡多是從秦家窯遷移過去的)。秦家窯又恰好在城的南邊。

3、採桑,確實是因為百姓們多種植桑樹、養蠶而得名。

按照以上這三點,我們可以得出:在秦家窯有個女子叫秦羅敷,會養蠶。常

常在都城的南邊採桑養蠶。——首先,以上三點是具備這樣的合理解說的。

那麼,接下來,就有了一個新問題,林州是不是都城?是哪國的都城?

重磅發現:兩千年前美女秦羅敷竟是林州採桑人

【羅敷劇照】

二、關於林州曾是戰國時趙國都城的幾點證明

《林縣誌》記載,春秋時,林州先屬衛國,後屬晉國;戰國時,先屬韓國臨慮邑,後屬魏國,又後屬趙國。

好了,這可以清晰地看出,林州在春秋時曾屬於晉國。

查閱資料得知,春秋晚期,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三家分晉”的事。

說的是,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晉國韓氏、晉國趙氏、晉國魏氏均為晉國六卿之一,後因為專權逐漸強大,最後將晉國瓜分,成立了三個新諸侯國:韓國、趙國、魏國。

在與諸卿較量中逐漸強大乃至封為諸侯的趙氏,第一次建都晉陽(今太原市南古城營村),趙獻侯元年(前423年)遷都中牟,至趙敬侯元年(前386年)定都邯鄲。

我們可以看出,趙國曾三次建都,第一次在太原,第二次在中牟,第三次才定都邯鄲。

第一個都城和第三個都城,歷來沒有異議,唯獨對第二次的“中牟”,史學界爭論較大。

這個中牟,並不是現在河南鄭州附近的中牟縣。

重磅發現:兩千年前美女秦羅敷竟是林州採桑人

【林州發現的戰國車馬】

有關趙都中牟地理位置的問題,最早可追溯到《漢書·地理志》中河南郡中牟縣條:“趙獻侯自耿徙此。”——認為【河南中牟】即【趙都中牟】。《晉書·地理志》、《通典·州郡》、《太平寰宇記》和《輿地廣記》等均沿用此說。至唐代司馬貞《史記·索引》雲:“此中牟在河北,非鄭之中牟。”認為趙中牟在黃河以北。

上述【河南中牟】說所指中牟縣,在先秦為鄭國圃地(圃田),戰國屬魏,漢代才置中牟縣。而趙立國176年的歷史中,其版圖從未到達大河(黃河)以南,所以河南中牟縣不具備趙立都的歷史地理條件。

【推論】:

林州距離晉國地理相鄰,具備遷都的條件。

最重要的是,也確實有過這樣的考古發現。

2003年09月24日《燕趙都市報》曾刊發一條命為《林州可能是趙國中期國都》的報道:

本報訊:據《大河報》報道,在河南省林州市行政中心新址的以宋代為主的82座古墓及灰坑已被考古人員探明。這是該市文物管理部門去年5月份搶救性發掘630座戰國古墓群后,再次發現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古墓群。此外還有元、明、清各代的墓葬和4座規格較高的漢代墓葬。

林州市文物管理所副研究員張增午說,這為有關專家推測林州市極有可能就是戰國時趙國中期的國都的說法提供了佐證,至少也可以說明林州在古代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重鎮。

重磅發現:兩千年前美女秦羅敷竟是林州採桑人

【林州戰國古墓文物】

既然有這麼重大的戰國古墓群印證,那麼,關於羅敷女的事情,就更為確切了一步。

同時,接下來,又有了新的發現。

三、李白作詩進一步確認

羅敷是個美女,大詩人李白很認可,曾經專門作詩一首《子夜吳歌·春歌》歌頌:

【原文】: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譯文】:

秦地有位羅敷女,曾在綠水邊採桑。 素手在青條上採來採去,在陽光下其紅妝顯得特別鮮豔。 她宛轉地拒絕了太守的糾纏,說:蠶兒已飢,我該趕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擱您寶斑的時間了。

【推論】:

在這裡,秦羅敷不姓秦了,而變成了秦地的一個叫羅敷的女子。但有兩點,又與採桑鎮關聯。

1、採桑綠水邊——秦家窯村,正好在洹河邊上。綠波盪漾的洹河,愈加襯托出羅敷的美麗;

2、採桑。——羅敷的重要活動是採桑,採桑鎮確實為種桑、養蠶之地。

至於李白所說的“秦地”,很多人認為是陝西一帶,我認為這是有誤的。

要說清楚這件事,必須得說一說記載羅敷的這本史料《樂府》的來歷。

重磅發現:兩千年前美女秦羅敷竟是林州採桑人

【林州發現的戰國銅器】

四、樂府的來歷

樂府,本是自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漢武帝時期大規模擴建,從民間蒐集了大量的詩歌,後人統稱為“漢樂府”。

所以,很多人誤認為,漢武帝時期是樂府最早的記載,其實並非如此。1976年在秦始皇陵區曾出土了一件鈕鍾,上書錯金銘文:“樂府”;2000年又在西安秦遺址出土“樂府承印”封泥一枚,進一步肯定了這一史實。

這就證明了,《樂府》中記載的羅敷女的故事,來自民間,時間是先秦及秦朝,所以,李白會有“秦地”一說。

重磅發現:兩千年前美女秦羅敷竟是林州採桑人

【採桑鎮風光】

五、羅敷究竟有多美,品德如何?

這麼一位美女,究竟美麗到什麼程度,其人品如何,我們來通過原文和譯文了解一下。

【原文】: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譯文】:

太陽從東方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樓房。秦家有位美麗的少女,本來取名叫羅敷。羅敷很會養蠶採桑,(有一天在)城南邊側採桑。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著倭墮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鬍子(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脫掉帽子整理儀容。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回來後互相埋怨生氣,只因為觀看了羅敷。

【剖析】:

這時,我們可以看出,羅敷的美貌十分驚人。路人見了會停止腳步,放下擔子、捋著鬍鬚駐足觀看,正所謂“美女養眼”;年輕人見了,裝作脫下帽子整理行裝,無非是想引起羅敷的注意,吸引她的眼球;耕地的人忘記了犁地,鋤地的人不想鋤地。

更為有意思的是,回家後,這些人就開始和老婆生氣吵架,嫌老婆長得難看。原因的根源就是,多看了羅敷一眼。

你瞧瞧,羅敷簡直堪稱“美女殺手”!

但就是這麼一位超級美女,卻不為財富所動,敢於挑戰權貴、拒絕太守。

【原文】: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譯文】:

太守乘車從南邊來了,拉車的五匹馬停下來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過去,問這是誰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羅敷。”

太守又問:“羅敷年齡多大了?”

小吏回答:“二十歲還不足,十五歲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問羅敷,“願意一起坐車嗎?”

【剖析】:

這個太守,見了這個十五歲多、不到二十的美女,簡直走不動路了,想娶回家去。

可羅敷卻並不貪戀他的權貴之位。

【原文】:

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譯文】:

羅敷上前回話:“太守你多麼愚蠢!太守你本來有妻子,羅敷我本來有丈夫。(丈夫當官)在東方,隨從人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頭。憑什麼識別我丈夫?騎白馬後面跟隨小黑馬的那個大官就是,用青絲拴著馬尾,那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腰中佩著鹿盧劍,寶劍可以值上千上萬錢,十五歲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歲在朝廷裡做大夫,三十做君主的侍中郎,四十歲成為一城之主。他長得皮膚潔白,疏朗朗略微長一點鬍鬚;他輕緩地在府中邁方步,從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會時)在座的有幾千人,都說我丈夫與眾不同。”

【剖析】:

有此可見,無論羅敷的丈夫是不是這樣的一個人,或者是她故意虛構出來嚇唬太守的言辭,也或者確實丈夫是這樣的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她鄙視太守這個有婦之夫。

翻閱了這麼多史料,得知羅敷是採桑鎮人,真是有點激動。但願我們能一同查找資料,有更多的驗證,讓林州採桑這個歷史文化名人羅敷的出生地,來日能更加出彩。

2017年3月12日

呂志勇,筆名大愛無痕。70後暢銷書作家。

創作至今已在《北京文學》《啄木鳥》等報刊發表文字300餘萬。作品屢被《讀者》《特別關注》《青年文摘》等轉載。個人事蹟曾被數百家電視臺及新媒體轉播。

已出版長篇《鳳舞未央呂雉傳》(四部)《曝光》《商場無兄弟》《忠臣碩鼠和珅》《勤勉的昏君崇禎》《仁慈的暴君朱棣》等十二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