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區域供需矛盾真相

2018年1-4月產量釋放仍舊緩慢。2018年4月份全國原煤產量2.93億噸,同比增長4.1%(統計口徑發生變化,可能因為統計局將2017年產量中非法礦產量以及工程煤量進行了調減),較3月份上升2.8pct,環比增長1.1%,產量雖然環比3月份的2.9億噸小幅回升,但仍舊不算高,產能釋放速度整體不高;1-4月份,全國原煤累計產量10.97億噸,同比增長3.8%,增幅較第一季度下降0.1pct。

晉陝蒙佔比進一步提升。1-4月份,產量排名前三的晉陝蒙三個地區原煤產量總和為7.4億噸,佔全國產量的67.5%,比去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原煤主產區產量佔比進一步提高。其中山西、陝西原煤產量釋放速度較快,山西省4月份原煤產量7411.4萬噸,同比增長1.4%,較3月份上升6.5pct,環比增長7.8%;1-4月累計26861.6萬噸,同比基本持平。陝西省4月份原煤產量4915.8萬噸,同比增長11.3%,較3月份上升3.5pct,環比增長5.5%;1-4月累計17930.6萬噸,同比增長14.6%。相比之下,內蒙古自治區4月份原煤產量7719.8萬噸,同比增長7.4%,較3月份上升1.7pct,環比減少5.9%;1-4月累計29230.9萬噸,同比增長5.1%。

區域供需矛盾真相

小型煤礦居多的地方淘汰煤炭產能相對其產出水平呈現偏高狀態。近兩年,西北、華北等主產地可調出的量在減少,而調入區需求缺口在增加,根據測算,2017年相比2015年供需缺口增加3.4億噸,這與進口量的增加(2017年相比2015年增加約7000萬噸)以及庫存水平的下降較為吻合(2018年初全社會煤炭庫存相比2015年底降低約2.2億噸)。

從區域的角度來看,華中、西南、東北、華東等小型煤礦居多的地方淘汰煤炭產能規模相對其產出能力呈現偏高狀態,這也驗證了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針對的是資源稟賦差、安全係數低、成本偏高的煤礦產能。

華中、西南、東北、華東等四個區域,2015年合計產量9.6億噸,佔全國比重為26%,而2016、2017兩年這些區域煤炭去產能分別為1.01、1.27、0.53、0.55億噸,分別佔該地區2015年煤炭產量的47%、44%、39%和17%,合計淘汰產能3.36億噸,佔全國比重超過69%,相比華北、西北等主產地,其他區域的煤炭產能在加速淘汰或整合。

區域供需矛盾真相

通過對比供給側改革前後的數據,即2015年與2017年,西北地區(主要因為陝西省產出在增加)煤炭可調出的量(產量大於消費量)有所增加,2017年可調出量2.64億噸,相比2015年2.58億噸,增加了約600萬噸;華北地區由於山西、內蒙古和河北等產煤大省2017年產量相比2015年有所下滑,使得煤炭可調出量出現下滑,2017年可調出量6.8億噸,相比2015年8.7億噸,減少約1.9億噸。

除了華北、西北兩大區域外,國內其他區域都需要煤炭調入才能滿足消費需求,且相較於2015年,在經歷了2年的供給側改革之後,2017年各地區煤炭需求缺口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華中、華東、東北等地區表現尤甚,2017年華中、華東、東北、西南(不含西藏)、華南地區相較於2015年,煤炭需調入的量分別約增加7600、3700、2000、1600、1200萬噸,合計增加約1.6億噸。

區域供需矛盾真相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西北、華北等主產地可調出的量在減少,而調入區需求缺口在增加,供需矛盾更為突出。根據我們的測算,2017年相比2015年供需缺口增加3.4億噸,這與進口量的增加(2017年相比2015年增加約7000萬噸)以及全社會庫存水平的下降較為吻合(2018年初全社會煤炭庫存相比2015年底降低約2.2億噸)。

區域供需矛盾真相

隨著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深化,產能也逐步向晉陝蒙寧地區集中,對產能結構優化提出進一步需求的同時,對煤炭運力配置也提出了挑戰。(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微信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