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如我年輕時候一樣,厭惡高考,反對高考,總是叫嚷著要取消這個制度。

也不知道你們現在是不是也如我一樣,感謝高考這個制度。

今天給你們看一部紀錄片——

《高考》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不知道80後,90初的朋友們是否還記得,在未修訂版本里的《新華字典》,有這樣一句話: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作者不詳,或許是編輯們覺得他放屁,所以在修訂版裡已經刪除這句話。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其實這句話改一下也是可以的:

張華考進了北京大學,李萍進入了國企幹部培訓班,我在世界五百強當企業高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這不只是一個段子,現如今重點本科畢業的學生動輒年薪幾十萬的不在少數,而中等技術職業專修學院的學生只能望錢興嘆,暗悔自己當年沒有好好學習。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隨著C9聯盟的啟動,985和211兩個終身制的名頭,業已不那麼吸引人,說日漸西山也是無大礙。

這不是我抬高名校,這是殘酷的現實。高大明亮的寫字樓中,衣著光鮮華麗的人,你隨便揪一個問,鮮有非名校生。

難道非頂尖名校生,就沒有一個配得上那些光芒四射的工作麼?

當然不

但求職時的學歷歧視,卻也是大多數人心頭的巨石。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高考作為登上名校的一個臺階,它是人生轉折點重要的一環,它的每個橫斷面都代表著這個社會的不同階級。。

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深處的毛坦廠鎮,有一所安徽省的省級重點高中——

毛坦廠中學

這所建在六安鄉鎮上的中學,是一個神話。

它每年有上萬的畢業生,高考本科上線率連續4年達到80%+,因它如此高的升學率,獲得了“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稱號,當然,也有人叫它“集中營”,認為毛中的學生就是高考工廠裡生產出來的“考試機器”。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清晨六點的毛中,教室裡早已經坐滿了學生,每個人都在心無旁騖(或者面無旁騖)的備考,背單詞,早讀,計算一沓沓的試題。

每天的學習從清晨六點持續到晚上十點,回到宿舍和住房之後,有的學生還會繼續學習,熬到半夜一兩點才睡覺是常事。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在毛廠鎮,常年租住著8000戶陪讀家庭,這些人數是當地居民的兩倍。

陪讀的家長,不遠萬里來到毛坦廠鎮,只為孩子能在這所學校歷練一番,然後在高考中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其實當地人是頗有微詞的,隨著外來人口愈發的多,鎮子的物價也被不斷提高,衣食住行都要比外面貴很多,學費也日益漸增。

家長們不是煩,不是不吐槽,但最後也都用一聲嘆息將吐槽劃上句號:貴不也得讀麼,不然怎麼辦,為了孩子嘛,算了。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吳世康是高三應屆生,父親吳俊是毛中的保安隊長。

吳家之前的生活條件是不錯的,吳俊早年開工廠,為了兒子關掉了廠子,到毛中做了一個保安,順便監督兒子學習。

吳俊認為高考有著非一般的意義,他當年就是因為幾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才不得不年紀輕輕就在社會闖蕩,他將自己命運的起伏歸結為高考失利

如今,兒子吳世康繼承了他的志向,也承擔起吳氏家族“翻身”的重任。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一次月考裡,吳世康的成績忽然從三百多名掉到了三千多名,這對吳俊夫婦來說,是天大的打擊。兩人坐在飯桌前,氣氛壓抑,一口飯也吃不下。

吳世康卻覺得,自己成績滑坡的根本原因是父親:

一次做不好,我爸臉就拉下來了,二次就要打人了。我感覺,他就是喜歡這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無論是在哪個城市哪所高中,高三時孩子與父母發生矛盾是常有的事,焦慮的父母和不堪重壓的孩子總是會針鋒相對。

但是在高考當日,學生們依然會坐上車,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高考前一天,毛中的學生放孔明燈寄託希望

高考並不僅只代本土的高考,另一部分人放棄本土高考,選擇留學考試,這個考試被稱為“洋高考”。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劉雲昊就讀於北京某重點中學,劉雲昊的父母都是通訊博士,很後悔自己早年沒能出國,那時候找不到出國的方法。

所以,在劉雲昊小學的時候,父母就帶著她去美國,在那邊感受了一次課程。這次上課給劉雲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這之後,一家人開始慢慢有了出國讀書的計劃。

而劉雲昊的母親吳紅明放棄了公司副總的職務,開始全職陪讀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吳紅明辭掉工作陪讀

正如吳紅明所說:

你想,北大、清華,在全球排不進前三十呢,對吧,任何一個前三十的學校都很好了。如果你到了美國,在紐約附近,或者波士頓附近,她是看的全世界的機會,全世界的公司都會去那找好孩子,那她的視野要大得多。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6月7號,高考的同一天,美國SAT香港考點也全面開考,無數放棄傳統高考的內地孩子奔赴香港,在SAT考場奮戰4小時。

但其實並不會因為選擇留學考試這個路子就更容易,吳紅明說:

錄取的可能性有,但是不高,因為它錄的孩子太少了,去年(以拍攝時期時間算)據說全中國錄了13個孩子,有本事的孩子太多了。

劉雲昊考了2370分,但它不像高考,你得到了2400的滿分,依然不能保證被耶魯這樣的名校錄取,因為名校招生官很看重學生的素質活動,領導能力。比如是否有做義工、組織活動等經歷。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紀錄片只有六集,雖然從不同的橫切面來展現出高考這一古問題,但是由高考折射出來的教育制度、社會現實的問題卻也是存在的。

像第三集,鏡頭記錄的是農民工子女的高考難。

像第六集,鏡頭借兩位持不同教育理念的校長的選擇,引出一個問題:

什麼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

是增加做題的難度以及數量,還是開展素質教育,帶領學生們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這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年輕的學生被濃縮在了這短短的六集裡,一覽無餘。

在這眾生相中,我們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決心,也看到了命運本身的差異,貧富的差異,地域的差異,文化的差異,其實這些差異兩個字就可以概括——

出身

雖然影片沒有濃墨重彩出身會給你帶來何種變化,可它從白描的故事裡流露出來的正是我們不願意承認的現實。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拼不了的就拼自己的未來吧

我也曾每天都高喊取消高考的口號。在我當時看來,高考的唯分數論就是一考定終身的命運賭博,它太畸形了。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應當看他的道德人品,身體素質,個人規劃以及社會實踐

可是隨著我上了大學,進入社會,我顯然感覺到了自己的幼稚。

你以為高考只是一個成績,但是就是這看似沒用的廢紙,恰恰能證明之前最少三年的時間裡,

你的學習能力,你的運用能力,你的自律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些能力會融化在你的血液裡。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總有人迷信這樣一個定論:

你的大學再好,也有傻逼的人,我再沒上大學,可能混的也比你牛逼。

說的沒錯。

但為何現在的企業要設置學歷門檻?因為你的實習經歷,為人處世,性格特點都是可以在簡歷上偽裝的,

只有學歷不能偽裝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對於貧困的孩子來說,高考的目的是走出貧窮,是為了能去醫院看病,是為了能不用低頭借錢,是為了得到文憑,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不用像父母一樣賣苦力。

儘管大學畢業後的人生依然漂浮不定,但是,

高考正是在這個講求出身的社會里,最後一個公平公正的給予你和他人一樣平等博弈的機會。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明天高考,我想和考生們或者還沒有參加高考的學生說:

你要像一隻離弦的箭一般,向著你的目標飛奔,哪怕不擇手段。

§§

互動話題

關於高考,你有什麼想說的?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