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發現的古代佛經及佛教雕塑建築對研究歷史有什麼幫助?

陳瑭


先談敦煌藏經洞。很多人被這個名字困惑,以為藏經洞裡面只有佛經。其實不然,藏經洞裡面的文獻非常豐富。藏經洞裡面的文獻包括宗教文獻,政府文獻,民間契約,文藝作品等等。宗教文獻也不僅限於佛教,雖然以佛教為主,但也包括道教、景教等其他宗教的資料。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在唐代時傳入中國。政府文獻包括敦煌當地的戶籍資料,政府審判文書等。民間契約包括商業契約,離婚協議書等。是研究當時歷史發展狀況重要的一手資料。文藝作品既包括文學作品,比如詩歌,詞,傳奇故事等,還包括其他藝術門類的文字資料,比如舞譜樂譜等。很多資料是孤本,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語言上來看,藏經洞文獻以漢文為主,但是古藏文文獻也有相當數量,此外還有古敘利亞文,粟特文等。這些語言的傳世文獻比漢文要少得多。研究價值不言而喻。

再談佛窟的價值。第一是佛窟的藝術價值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國四大佛窟,都是從北朝時期開始修造,因此保留了大量早期藝術的實物精品。是我們瞭解南北朝至唐代這一時期藝術的主要途徑。卷軸畫的保存年限很難超過1000年。現存宋代以前的繪畫寥寥無幾,如果不靠佛窟,研究無從談起。第二是歷史研究價值,也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國古代的典籍雖然是世界上最豐富的,但是在某些細分的領域,記載還是非常有限,再加上文字是抽象的,沒有直觀性,因此單靠歷史典籍,研究很難深入。比如建築史。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數量極少。需要大量藉助壁畫當中描繪的唐代建築來完善細節。又比如社會風俗史研究,它的研究對象在正史當中被長期忽略,早期的時候史料不足,因此它非常依賴壁畫和塑像這樣的直觀性的藝術反映的社會生活細節。古代女子的梳妝衣著等歷史細節,都是由佛窟藝術告訴我們。

最後,佛窟本身就是佛教在中國歷史發展的見證。佛教傳入中國,開始影響中國,但是反過來,中國也開始影響佛教。這個過程,在各佛窟當中都有體現。從此佛教融入中國,已經不能分割。保護佛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