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发现的古代佛经及佛教雕塑建筑对研究历史有什么帮助?

陈瑭


先谈敦煌藏经洞。很多人被这个名字困惑,以为藏经洞里面只有佛经。其实不然,藏经洞里面的文献非常丰富。藏经洞里面的文献包括宗教文献,政府文献,民间契约,文艺作品等等。宗教文献也不仅限于佛教,虽然以佛教为主,但也包括道教、景教等其他宗教的资料。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在唐代时传入中国。政府文献包括敦煌当地的户籍资料,政府审判文书等。民间契约包括商业契约,离婚协议书等。是研究当时历史发展状况重要的一手资料。文艺作品既包括文学作品,比如诗歌,词,传奇故事等,还包括其他艺术门类的文字资料,比如舞谱乐谱等。很多资料是孤本,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语言上来看,藏经洞文献以汉文为主,但是古藏文文献也有相当数量,此外还有古叙利亚文,粟特文等。这些语言的传世文献比汉文要少得多。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再谈佛窟的价值。第一是佛窟的艺术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四大佛窟,都是从北朝时期开始修造,因此保留了大量早期艺术的实物精品。是我们了解南北朝至唐代这一时期艺术的主要途径。卷轴画的保存年限很难超过1000年。现存宋代以前的绘画寥寥无几,如果不靠佛窟,研究无从谈起。第二是历史研究价值,也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古代的典籍虽然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但是在某些细分的领域,记载还是非常有限,再加上文字是抽象的,没有直观性,因此单靠历史典籍,研究很难深入。比如建筑史。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数量极少。需要大量借助壁画当中描绘的唐代建筑来完善细节。又比如社会风俗史研究,它的研究对象在正史当中被长期忽略,早期的时候史料不足,因此它非常依赖壁画和塑像这样的直观性的艺术反映的社会生活细节。古代女子的梳妆衣着等历史细节,都是由佛窟艺术告诉我们。

最后,佛窟本身就是佛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佛教传入中国,开始影响中国,但是反过来,中国也开始影响佛教。这个过程,在各佛窟当中都有体现。从此佛教融入中国,已经不能分割。保护佛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