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全省紮實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綜述(上)

用“早點星球”微信小程序綁定公交卡後,乘坐公交或地鐵將獲得相應積分,可兌換熱銷商品、代金券、現金紅包、禮品等,分值高者,甚至可領取國際往返機票——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省推出全國首個“環保積分”網絡平臺。

“這樣的網絡平臺不僅是對環保理念的宣傳,也為市民主動參與環保提供了動力和途徑,讓更多市民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共識。”活動主辦方介紹說。

這是我省藉助互聯網弘揚美德、凝聚共識的一個生動實踐。

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與共識,需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四川堅定以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為引領,在紮實推進網信事業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畫出共築中國夢的更大同心圓。

創新宣傳 讓好聲音和正能量入腦入心

“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需加強網上正面宣傳,讓好聲音和正能量傳得更遠。但宣傳不能只靠一種腔調、一種風格打天下,應緊跟群眾需求,創新形式、方法、手段等。”省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有力引導網上輿論,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中,四川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發揮網絡新媒體矩陣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後,四川組織省內網站和客戶端開設大量專題專欄,推出豐富多樣的全媒體報道。其中,川報全媒體集群、四川廣播電視臺精心製作的微視頻《總書記說了這一句大家都在喊“安逸”!》《總書記說四川話你聽過嗎?》,入選十九大期間全國最受歡迎的100個新媒體“爆款”產品。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川報觀察、四川在線、四川新聞網等網絡媒體紛紛端出料好量足、創意十足的融媒體新聞大餐,涵蓋文字、圖片、視頻、動圖、AR、直播、H5、遊戲、脫口秀等多元形態,創造了億級點擊量,讓權威主流“好聲音”成為互聯網上的“最強音”,入腦入心。

讓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引領時代風尚,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我省發揮傳統美德、正能量在凝聚共識方面的積極作用,用一個個直擊人心的動人故事,激發起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去年“8·8”九寨溝地震後,川報觀察深入挖掘宣傳導遊和司機群體先進事蹟,生動展現四川人民的勇敢善良形象,《九黃線上的“老司機”,這次真的要給你們13億個贊!》《阿布的旅行團,生死之間記住“我愛你”》等融媒體產品廣為傳播,感染人心。深挖春節、端午、中秋等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網絡中國節·感知四川”“新春走基層·回家過年”“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宣傳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四川好人”和最美人物,用凡人善舉、暖心新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同時,我省全面推進網絡綜合治理,推進依法管網、依規治網、綜合治理,提升網絡管理制度化規範化水平,全社會共同參與網絡生態治理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暢通渠道 讓群眾與黨委政府心心相印

“市長信箱值得信任,非常給力。”日前,成都市民張先生在辦理公積金貸款時遭遇一些現實難題,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網上市長信箱寫了一封信。沒想到,很快就收到房管局的回覆。此後,在公積金中心和貸款銀行的共同協助下,張先生面臨的難題得到解決。在成都,通過網絡理政平臺,向政府反映民生難題,不僅可“一鍵直達”,而且“事事有著落,件件有答覆”。這樣的“問需”載體,正是成都政務服務理念的一次重要轉變——主動擁抱互聯網,暢通訴求表達渠道,讓百姓與黨委政府的心貼得更近。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成為察民情、解民憂,提升民生服務水平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要手段。

除社情民意外,可“一鍵直達”的還有我省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據悉,目前,我省已建成省、市、縣三級統籌,十類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全覆蓋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政務服務網,平臺覆蓋全省8500多個行權部門,11萬多個行政崗位,有9532項行政權力事項和政務服務事項及辦事指南、流程等在平臺依法公開運行,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不少政務服務。

網信事業成果,全民共享,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也搭乘著互聯網的快車走進千家萬戶。據相關統計,我省98.6%的中職學校、88%的中小學校接入互聯網,8760個邊遠農村山區“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

“人心齊,泰山移”。我省網信事業的發展將推動網上網下同心圓不斷擴大,為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增添澎湃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