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美國在全世界都要插手干預呢?

用戶4988484043765


問題是除了美國,哪個國家還願意,哪個國家還能插手干預得了世界上有些國家破壞人類文明秩序的惡行?比如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如果不出面干預,戰爭何時能結束?世界的格局和高度進步是否還會如今天這個樣子?大多數國家信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利就上無利避之不及,更有俄羅斯,伊朗依靠對抗美國刷存在感。儘管俄羅斯沒有美國強大,但佔領克里米亞,分裂格魯吉亞,製造東烏混亂,干預世界事務有聲有色有收穫,並不比美國好到哪裡去。而伊朗支持哈馬斯,也門胡塞集團,黎巴嫩真主黨,參與敘利亞內戰,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干預世事一點也不比美國遜色。核訛詐更是直接挑戰核擴散,威脅全世界。而對這種干預進行反干預,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遺憾的是隻有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其進行了干預,因而美國也背上了到處干預插手世界事務的惡名。人類進入二十世紀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了威脅世界的頭號敵人,沒有美國出手干預,阿富汗塔利班,伊拉克is肆虐,甚至敘利亞is建立伊斯蘭國首都,瘋狂屠殺平民擴張彊土,到今天能不能竭制或打敗都是一個問題,國際秩序不可能處於無政府主義狀態,總要有人出面維護,不是他!就是他!

成立聯合國本意是維護世界秩序,但他的產生受歷史侷限性,不可避免地帶有致命弊端,一票否決權使聯合國成了利益較量的工具。從聯合國成立以來,大國之間博奕就一直沒有間斷過,在美蘇力量平衡的冷戰時期,靠雙方勢力相互制約藉以維護世界秩序。而蘇聯解體後,力量平衡被打破,美國一家獨大,一票否決就成了在聯合國反美的重要工具,也成了雙方互相低制的常用手段。聯合國取的共識的機會越來越少,美國是繞開聯合國組團開戰,俄羅斯干脆視聯合國為無物,直接我行我素,該打就打,該佔就佔,連繞開聯合國的程序也免掉了。

有人經常以伊拉克說事,美國的入侵破壞了薩達姆的英明領導,破壞了伊拉克人民安定富裕的生活。其實薩達姆政變之前,伊拉克的政局更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更高,薩達姆上臺之後,兩伊八年戰爭,科威特戰爭,庫爾德人反抗,聯合國八年武器核查,使伊拉克民不聊生,國無完體。食品憑票供應,量少不用說,要命的是許多民眾根本無錢購買。化武屠殺庫爾德人,新聞界不符合當局意願不是丟了性命便是監獄苦度餘生。民眾稍有不滿言論就性命不保,這樣的統治者盡然違反基本常識和規律聲稱100%再度當選,可見強權暴政猛如虎。美國一入侵伊拉克薩達姆的真象便原型畢露,美國遇到的不是低抗,反而是夾道歡迎。可見伊拉克當時的國內矛盾積聚到多麼嚴重,現在看來,如果美國當時不入侵伊拉克,薩達姆絕對不會躲過中東強人紛紛倒臺這一波浪潮,而伊拉克很可能就是今天的敘利亞。許多人在臆想美國不入侵伊拉克,伊拉克就不會有短暫的混亂,但他們有沒有想過,阿拉伯之春極可能導致伊拉克內戰暴發,巴沙爾有俄羅斯支持能苦苦維持,俄羅斯想支持伊拉克也肯怕力不能及。中東浪潮強人卡扎菲沒有躲過,巴沙爾沒有躲過,穆巴拉克等等一大批沒有躲過,難道薩達姆是神,就能夠躲過?

歷史發展是有規律可尋的,它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更不會為人們的善良願望而有所改變。當巴沙爾拿起槍一次打死400餘名示威群眾時,就註定了敘利亞今天八年內戰的命運。美國干預敘利亞內戰,支持赤手無權及手無寸鐵的民眾,並沒有多大錯。反對暴政支持民眾維護人權,也只有靠美國這個世界秩序的維持者來幹。美國輸出價值觀,時不時會露出霸權本性,是維護世界秩序的負作用,人們應該低制反對,但不能以此否定美國維護世界秩序的積極意義和做出的成效。

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已經釆取收縮政策實行弧立主義,美國不再想幹預世界事務,尤其是讓美國破費的世界事務,其表現就是喊的多做的少。代之而起的是貿易大戰,美國對主要經濟體實行逆差清算,甚至和盟友打的不可開交。在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已經不是過去的美國,無差別薅羊毛成了美國的首要目標。二戰以來美國親手建立的政治經濟秩序被特朗普一手摧毀,世界貿易組織被特朗普當垃圾一樣扔掉,世界的不穩定性急劇增加,美國從一個維護秩序者變成了破壞秩序者。世界經濟的主要穩定體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歐盟被迫率先舉起了反抗大旗,勇氣可佳。其實貿易戰傷的是世界經濟,美國也不可倖免,特朗普以為貿易戰一打,對手就會紛紛舉手投降,沒想到反抗如此激烈,G7會議灰溜溜狼敗而逃。就貿易而言,各國手裡都有武器,因而歐盟也並不多麼害怕美國。歐美的裂痕在加大,只要特朗普在臺上,就難以彌合,這必然嚴重干擾其它領域的合作效率,一個曾經穩定的聯合體處於癱瘓和分離,那怕是有這種傾向,對美歐都是不利的,對世界也不利。特朗普的極端自私以及商人經驗治國,事實上是把美國往溝裡帶,特朗普不靠譜,一點也不假,在他的治下,美國也不會多麼靠譜,結束這種狀況,只有特朗普下臺。如果特朗普取得連任並不改變目前的瘋子做法,不但是美國的不幸也是世界的不幸。


吉祥如意170587193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當今世界的國際秩序是美國一手打造的,無論是多邊政治交往協調平臺聯合國,還是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等,都是美國主導建立的。二戰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和支援,那麼後果是不可想象的。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情緒高漲,如果不是日本不主動偷襲珍珠港,美國可能會在晚幾年參戰,將會有更多的人生靈塗炭,更多國家被法西斯的鐵蹄所蹂躪。
(美國與聯合國)


建立一種制度體系,必然要對這個體系進行日常的維護和修補,主要針對的就是那些破壞現有國際秩序體系的國家或者勢力。冷戰時期,敢於挑戰秩序的安全因素主要指的是國與國之間因為領土主權的爭鬥。在冷戰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民族、宗教、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等等非傳統安全因素成為挑戰秩序的主要因素。所以就會看到美國在全世界入侵這個入侵那個,美國並非是要侵佔土地,因為有很多外海領土至今掛著美國國旗,美國都不想讓其真正劃歸為美國的行政區劃範圍以內,比如波多黎各。



(美軍的分佈)

由於非傳統安全因素,衝突的往往更多發生在一國以內,由於主權的關係,導致美國在組織相關問題之上,不可能完全去走“海灣戰爭”的模式。結果造成干預的遲緩,沒能及時制止衝突,導致大量的平民死傷,爆發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最為典型的就是波黑戰爭、盧旺達內戰。教訓是慘痛的,所以在科索沃危機時,美國為首的北約開始越過聯合國,採取了所謂“人權高於主權”的干預模式,強化了對於一國主權以內事務的干預。
(科索沃戰爭)


從本質上講這是不符合聯合國憲章的行為,但是在有些時候確有其必要性。不過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這些行為雖為美國所主導,但是絕非美國一國之行為。走到這一步的也是聯合國安理會調節失效的結果,背後這涉大國之間的博弈與鬥爭。從表面看美國對外干涉就是在燒錢,並未獲得什麼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其本身卻有著一套產能輸出、制度輸出、資本輸出,最後利潤回籠的一個過程。其主要損失的是美國自身的國家信用,但是對於維護國際社會的整體和平和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奧巴馬觀看擊斃本·拉登)


在無政府主義國際社會當中,決定國家權力的是一個國家國家實力,誰擁有著最強的實力,也就有了規制國際社會的資格,這個資格無需他國進行確認。所以說,在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與之匹敵的情況下就不可能改變當前的國際秩序,不但如此任何敢於挑戰國際秩序的國家都會成為美國所針對的對象,尤其是那些與其民情社情,價值觀念不同的國際,比如說俄羅斯。這是在《美國國家戰略安全報告》和特朗普國情諮文當中所明確指出的。
(較量)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一戰與二戰,特別是二戰,深刻而廣泛地教育了美國政府與人民,他們認識到任何戰爭行為的發起,蔓延乃至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的根本原因就是某些國家的綏靖政策,放任不管,坐視戰火地遠離不關己身,這種危害甚至超過了戰爭本身,主要表現在鼓勵潛在戰爭的爆發。

當美國認識到這一點,就不計成本充當世界警察,到處干涉別國內政,這不是一種霸權地體現,而是對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地直接干涉與預防,也就是我們所稱的把戰爭的嬰兒掐死在搖籃裡,如果一旦世界大戰形成規模成燎原之勢,再要把這股邪火撲滅所花代價及成本將是現在美國東奔西跑扮演全球警察所花成本的百倍千倍乃至萬倍,因此,美國的全球干涉是對人類未來盡責的表現,雖然其吃相極其難看,引發眾多局外人之反感!


紀宗龍


為了美國的自身利益,美國一著在做戰爭販子,它的強國路線就是戰爭販子路線,通過戰爭,推翻不落日帝國英國,從英國人手裡掙搶到世界第一鑄幣權,再用這鑄幣權帶領歐盟戰勝了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國家,絕對鞏固了他的鑄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