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薩達姆的新聞部長薩哈夫?

鞠文波


首先介紹下這位新聞部長,他的名字叫做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在伊拉克戰爭時期,擔任薩達姆的新聞發言人,對外聯絡發聲。向來以言辭犀利,勇敢善辯著稱。而且幾乎成為世界名人,連推翻薩達姆的美國人都很佩服這位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



為什麼會如此呢?主要是兩點,第一,一個人在戰鬥。在整個伊拉克戰爭前後,抵抗最激烈的不是伊拉克軍隊,也不是伊拉克人民,而是這位新聞部長。在美國入侵伊拉克前,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不斷威脅美國,必將陷入伊拉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美國必敗等。而在美軍進攻伊拉克時。伊拉克120萬軍隊瞬間潰散,大部分的軍隊高級將領和官員紛紛投降,拿著美國的綠卡和錢去了美國,包括薩達姆最為信任的堂弟,表弟等等。而伊拉克的人民,不光沒有抵抗美軍,反而是帶頭歡迎,他們衝到伊拉克城市的大街小巷。將薩達姆雕像砸毀,將薩達姆畫像燒燬。

因此,美國以5萬人,不到一個月就打進了巴格達,佔領了伊拉克。而唯一在抵抗的就是這位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其不斷向媒體表示,美國陷入伊拉克人民的汪洋大海,總統薩達姆在反攻,總統薩達姆必勝,美國會像小丑一樣被打敗……其言辭之激烈,犀利。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此,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世界各大媒體都是其獨家報道,可以說,每天的工作就是,罵罵美國,給國家打氣。因此,後來有人說,伊拉克整個國家都投降了,只有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一個人在戰鬥。

第二,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而更加關鍵的原因是,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的人格品質和精神氣質讓世界折服。在薩達姆逃亡,巴格達陷落,美軍的炮火都打到門口的時候,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還在坦然自若的開新聞發佈會。向外界表示總統還在戰鬥,美國必敗等。甚至美軍坦克都來到跟前了,炮灰都打進國會了,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還在說,那是美軍被伊拉克軍隊打的潰不成軍,必然失敗……內心十分的平靜,堪稱一個視死如歸的外交官。


當世界各國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都為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的忠誠撼動。連薩達姆都跑了,他卻還在戰鬥。也可能就是因為如此,美國戰後並沒有找他麻煩,其戰後安然無恙,美國甚至邀請其去美國。但是,他拒絕了,他要留在自己的國家。這樣的人值得尊敬。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在2003年那場令人絕望的戰爭中,只有薩哈夫領導的新聞宣傳部門抵抗到了最後,他一直保持著不屈服、不退讓的風格,直到美軍坦克開進近他的身旁。

到了4月9日,美軍開進了巴格達,薩達姆和他的高管們匆匆而逃,一夜之間,伊拉克的中央政府消失的無影無蹤,就剩下薩哈夫作為最後一個政府高官繼續在那收拾局面,但他能做的只是新聞部長的事情。


當天薩哈夫舉行了最後一場新聞發佈會,他面前的麥克風幾乎排山倒海,他不斷地回答著各國記者的提問,他身後早已是爆炸山崩地裂,到處濃煙滾滾。薩哈夫依舊面無懼色,繼續保持著他的“薩氏”風格,詼諧幽默的語言打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繼續高呼勝利,把布什布萊爾罵的狗血噴頭,譴責美軍的入侵。

其實,大家都清楚這應該是最後一場發佈會了,薩哈夫能堅持到這一天已經很不容易,大家連連鼓掌,為薩哈夫自戰爭以來的精彩表現喝彩,為他加油助威。

伊拉克戰爭,面對英美聯軍的強大攻勢,薩達姆的軍隊毫無作為,幾乎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薩達姆和高管們也“集體消失”,薩哈夫幾乎以一人之力,奮力抵抗20萬聯軍的進攻,被人盛讚用“語言回擊大炮”。


薩哈夫的幽默風趣和有禮有節也征服了敵人,包括戰爭發動者小布什,他雖然經常被薩哈夫在電視裡罵的“狗血淋頭”,但卻對他崇敬有加。

小布什說:他很棒,是一個經典,在戰爭期間,只要薩哈夫的新聞發佈會,小布什不管在幹嘛,都會往電視上瞅瞅,這個伊拉克的薩哈夫又在“胡扯”什麼。

薩哈夫在戰後攜家人移居阿聯酋,成為當地電視臺的主持人,後來退休,目前居住在迪拜。


雲中史記


默罕默德·賽義夫·薩哈夫,1992年到2001年曾擔任伊拉克外長的職務,後由於薩達姆長子烏代的打擊,失去外交部長的職務,轉任新聞部長。

薩哈夫是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中唯一一個什葉派的內閣成員。因此一向被認為是“高而不貴,近而不親”的人物,所以,一些評論認為相比於那些動輒就向美軍投降的伊拉克軍隊將領高官,薩哈夫才是那個對薩達姆政權最衷心的人,其實完全不是。

相比於在外作戰的軍人,薩哈夫的責任只是在鏡頭前面頻繁露面,好讓外界認為伊拉克的高層政府還在有條不紊的運行著(即使伊拉克的電視臺、廣播機構已經被美軍炸燬,薩哈夫的身影任然通過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樣的工作性質也決定了他不需要像前線軍人一樣冒著失去自己生命的風險來“保衛”薩達姆政權。所以兩者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更遑論誰更忠誠了。

就在美軍坦克已經兵臨巴格達城下的時候,薩合夫還在鏡頭前面聲稱,美軍要麼投降,要麼在坦克裡燒死。因此美軍稱他為“巴格達鮑勃”,英國新聞界則稱他為“小丑阿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薩哈夫本人根本不在美軍的“撲克牌通緝令”上,也就是說,他根本也不是薩達姆政權的核心人物。美軍佔領巴格達後,薩哈夫就投降了,後來還遷居到了阿聯酋,一直活的很好。

·晚年接受採訪的薩哈夫


布魯科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哈夫,張哈夫都是一類人。

他們其實就是官方的喉舌,代表官方發表一些聲明而已。

薩哈夫並不傻,也不是小丑,他很明白伊拉克的處境以及自己的處境。但他所在的位置,讓他必須要說這些話。一來,如果薩哈夫不說這些話,不但官職難保,甚至性命難保。薩達姆收拾不了美軍,收拾薩哈夫還是沒問題的;二來,薩哈夫通過痛罵美國,代表薩達姆發表一系列聲明,也是有好處的。直到最後,薩哈夫仍然保持較高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很多時候,薩哈夫表現的像小丑,更是所謂煮熟的鴨子嘴硬。

美軍輕蔑的稱呼他為小丑阿里。

在美英聯軍攻入巴格達之前,薩哈夫一身戎裝頻頻上鏡,堅決表示“美英軍隊絕不可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4月3日早些時候,西方媒體紛紛報道美軍“兵臨巴格達城下”。時隔不久,薩哈夫就出現在電視鏡頭前,表情鎮定地奚落了美國電視網的報道:“他們(美軍)在伊拉克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我們會用子彈和鞋來歡迎他們。”

其實,此時的薩哈夫早就明白薩達姆完了,但仍然站好最後一班崗。

到美軍已經殺入巴格達,數公里外的炮聲非常清晰,薩哈夫還在死撐。

薩哈夫的名言包括:

”讓美國異教徒們在幻想裡曬太陽吧。”

“英國不值得用破鞋子打。我們將讓他們嚐嚐發酵的味道。”

“布什這個雜種,他的英語還不如我好”。

“一切仍在我們控制之下。他們已經歇斯底里了,失敗者,他們認為殺死平民、扭曲人民的感情就會贏得勝利。我想他們不會勝利,那些狗孃養的!

“當我們在建立法律,當我們在創造文學和數學的時候,布萊爾和小布什的祖宗們還在山洞裡亂畫呢。””

搞笑的是,其實伊拉克的軍隊早已鳥獸散,巴格達的共和國衛隊也不見蹤影。

真正進行抵抗的,就是薩哈夫的嘴炮了。

美軍攻入巴格達以後,薩哈夫表現倒是很聰明。

薩哈夫於2003年4月8日晚主持完最後一次新聞發佈會後,找了件阿拉伯披巾披在肩上,然後消失在夜幕中,躲了起來。

之前,薩哈夫曾經說要與美軍同歸於盡,顯然這也是胡扯。

一個月以後,實在躲不下去了,他就向美軍第3機步師自首。

自首時,他帶著全部東西,包括洗漱用具都帶上了。他想肯定會被逮捕,唯一的要求是美軍給他留點面子,不要羞辱他。

沒想到,美軍根本不在乎這種跳樑小醜。美軍第3機步師只讓他填了一個表,問了姓名和職務後,就把他放回家了,前後不到四十分鐘。

隨後,喜出望外的薩哈夫要求到阿聯酋避難,美國人迅速批准。他帶著老婆孩子全去了。

讓人意外的是,到阿聯酋阿布扎比後,薩哈夫繼續在電視臺當評論員,接著罵美國人,以此賺錢養家。

這個大嘴炮。

其實,薩哈夫就是體制內的無恥小人而已。他知道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戰爭開始前,薩達姆發射了多枚導彈,這屬於聯合國認定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範疇),也明白伊拉克人民在十幾年制裁下每月人均僅有7公斤麵粉,幾乎活不下去,仍然無動於衷。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說白了就是出賣良心放嘴炮來撈便宜。

一個小丑能成為薩達姆的新聞部長,也足可見這個政權是什麼貨色。

而美軍為什麼從來不干擾薩哈夫的表演?就是讓全世界人民看看這個小丑的表演。


薩沙


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什葉派穆斯林,出生於1940年。



擁有巴格達大學新聞學和英國文學碩士學位,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曾經的理想是當一名英國文學教授。


在1992年被任命為外交部長之前,他先後擔任過伊拉克駐瑞典、緬甸和聯合國的大使。


在伊拉克戰爭時期,擔任薩達姆政權的新聞發言人,負責對外聯絡發聲。


1、身在其位必謀其政在伊拉克1968年以來一直掌權的遜尼派為主的政府中,他是個"外人",因而一向被認為是"高而不貴,近而不親"的人物


由於薩達姆長子烏代的打擊,失去外交部長之職,另任新聞部長。


這位新聞部長在美國入侵伊拉克前,不斷在媒體上威脅美國"必將陷入伊拉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美國必敗"。


薩哈夫是官方的喉舌,他代表官方、代表薩達姆政權,痛罵美國、發表聲明,向來以言辭犀利,勇敢善辯著稱。



在伊拉克及伊拉克戰爭中已成為歷史性人物。


美伊開戰後兩週,這位伊拉克的"銅牙鐵齒"人氣飆升,不僅成為全球"電視明星",還吸引住一批"追星族"。


在一些阿拉伯國家,薩哈夫例行的新聞發佈會被稱作"薩哈夫秀"。


每當薩哈夫在電視屏幕上露面之時,人們總會放下手頭的活,聚集在電視機前,如同觀看熱播劇目一樣看他。


小布什說:他很棒,是一個經典。


在戰爭期間,只要薩哈夫的新聞發佈會,小布什不管在幹什麼,都會看看這個伊拉克的薩哈夫又在"胡扯"什麼。


責任所在,他做的是新聞部長的事務。


2、冒著生命危險打嘴炮薩哈夫被盛讚"用語言回擊大炮"。


美國沒到一個月就打進了巴格達、佔領了伊拉克。


盡職盡責地不斷向媒體表示:美國陷入伊拉克人民的汪洋大海,總統薩達姆在反攻,總統薩達姆必勝,美國會像小丑一樣被打敗。


當西方媒體紛紛報道美軍"兵臨巴格達城下"時,不久,薩哈夫就出現在電視鏡頭前,表情鎮定地奚落美國電視網的報道:"他們(美軍)在伊拉克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我們會用子彈和鞋來歡迎他們。"


人們都清楚這是到最後的發佈會了,薩哈夫能堅持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大家連連鼓掌,為薩哈夫自戰爭以來的精彩表現喝彩,為他加油助威。


有書君不禁想起"永不消逝的電波"裡最後發出:"同志們,永別了!"的諜報人員的堅持和《泰坦尼克號》沉沒時,試圖讓乘客平靜下來堅持演奏到最後的樂隊。


這樣的英雄主義顯得浪漫而悲壯。


有句話說"支持我們人生的,不是算計,而是信念;提升我們境界的,不是功利,而是信仰。"


薩哈夫儘管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卻不顧安危在奮戰,他的存在給人以力量和勇氣,這種勇敢的精神,值得擁有我們的敬意。


3、一人堅持戰鬥到底有人說,伊拉克整個國家都投降了,只有薩哈夫一個人在戰鬥。


薩哈夫於2003年4月8日晚,主持了最後一場新聞發佈會。


他的面前麥克風層層疊疊,他不斷回答著各國記者的提問,他身後爆炸聲如山崩地裂,濃煙滾滾。



薩哈夫依舊面無懼色,繼續保持著他的"薩氏"風格,詼諧幽默的語言打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繼續高呼勝利,譴責美軍的入侵,把布什、布萊爾罵得狗血噴頭。


薩合夫還在鏡頭前聲稱:美軍要麼投降,要麼在坦克裡燒死。


因此美軍稱他為"巴格達鮑勃",英國新聞界則稱他為"小丑阿里"。


薩哈夫並不傻,也不是小丑,他很清楚伊拉克的處境,更明白自己的處境。


雖然在外人看來,這種自我激勵的打嘴戰是垂死掙扎,顯得可笑,但關鍵時刻還是需要有人有臨危不懼的精神。


雖然在美軍進攻伊拉克時,伊拉克120萬軍隊瞬間潰散,大部分的軍隊高級將領和官員紛紛投降,並拿著綠卡和錢去了美國。


伊拉克的人民,也沒有抵抗,而是帶頭歡迎美軍,還衝到大街小巷,砸毀薩達姆雕像,燒燬薩達姆畫像。


在薩達姆逃亡,巴格達陷落,美軍的炮火都打到門口的時候,薩哈夫還在坦然自若地開新聞發佈會。


他向外界表示:總統還在戰鬥,美國必敗。


甚至美軍坦克都來到跟前了,炮火都打進國會了,他還在說美軍被伊拉克軍隊打得潰不成軍,必然失敗。


內心如此平靜的薩哈夫,是精神順利法自我安慰也好,還是表現國家形象也罷,可以堪稱為視死如歸的新聞發佈官。


戰後美國沒想找他麻煩,甚至邀請他也去美國,但是他拒絕了,這樣的他值得尊敬。


具有喜劇效果的是當他帶上洗簌用品去向美軍自首時,美軍問了姓名和職務後,查一查就讓他回家了。


說明薩哈夫本人根本不在美軍的"通緝令"上,也就是說,他根本算不上是薩達姆政權的核心人物。


喜出望外的薩哈夫要求到阿聯酋避難,美國人迅速批准。


他便帶著老婆孩子移居阿聯酋,成為當地電視臺的主持人。


讓人意外的是,到阿聯酋阿布扎比後,薩哈夫繼續在電視臺當評論員,接著罵美國人,以此賺錢養家。


他退休了,目前居住在迪拜。


有書君想問一下各位看官:你對這個自己進行戰鬥,用嘴炮在抵抗的薩哈夫,早就明白薩達姆完了,但仍然站好最後一班崗的薩哈夫,是怎麼看的?也請說出你的看法吧。


幸生


短時間內,這個薩哈夫,是不會被人忘記的。因為當年伊拉克戰爭時期,薩哈夫的大嘴是與美帝直接肉搏的利器!當初很不理解,為什麼電視畫面上美軍氣勢洶洶、節節進逼節節勝利。而那些瘋狂的曾經要拼命親吻薩達姆衣襟的、他的共和國衛隊將士們,為什麼被美國佬像趕鴨子一樣,打得落花流水?電視畫面上卻是這個薩哈夫,僅憑屏一張大嘴,一直戰鬥到最後?事實證明,什麼“血戰到底”、什麼“美軍必敗”,全他孃的昰謊話。儘管如此,薩哈夫比那些拿著美元而出賣國家,出賣薩達姆的軍人,的確要強百倍。另一個不該被忘記的人,應該是那位在記者招待會上,奮臂一揮,向小布什扔鞋子的偉大的伊拉克記者。阿拉伯世界,石油滾滾,富得只會咧嘴傻笑,也只會湧現薩哈夫那樣的大嘴,他們自相殘殺的本事比誰都大,卻太缺少扔鞋的英雄!


愛吃魚的貓8571


他可以說是最後的反美鬥士了,也可以說是伊拉克政府公開的傳話筒,當然,也有可能只是一枚棋子,當然,他本人極有可能是自發的,畢竟除了他,在巴格達被攻陷時,最應該出現的高官一個沒露面,就他一個新聞部長自己出來,怒罵美軍是“強盜政權”,當美軍的軍隊推進到巴格達時,他仍然公開露面,跟記者們進行戰時簡報,儘管炮聲槍聲在這附近不時響起,美軍就在幾百米以外,但是他仍然怒斥美軍,並且向記者們道歉。



他說記者們是伊拉克的貴賓和朋友,因為爆炸聲打擾了他們,感到非常抱歉,伊拉克一定會對付這些外來的惡棍,同時他大肆宣揚一切還都掌握在伊拉克政府手裡,民眾們不必擔心,可是伊拉克人早就盼望美軍來“解救”他們,對於薩哈夫的言論不置可否,當然,美軍已經攻進巴格達,他的說辭顯然沒有什麼可信度,但是他仍然給伊拉克人打氣,這種勇氣也不是誰都有的。

薩哈夫作為一個新聞部長可謂是盡職盡責,以至於被氣急敗壞的美軍集中火力炸塌了新聞大樓,讓他們無法正常工作,雖然美國在戰爭中獲得了“勝利”,佔領了伊拉克,但是在嘴仗上,薩哈夫卻從來沒有輸過,連美軍都佩服。



在薩達姆時代,是不是薩達姆的老家人,在官場上至關重要,但是他不是,在伊拉克戰爭初期,什麼薩達姆,伊拉克副總統,國防部長紛紛出現接受採訪,但是到最後只剩下他在炮火隆隆聲中唱獨角戲,還倔強的說那是他們故意把美軍放進來的,他們已經把後路給堵死了。



薩哈夫在那時候的伊拉克,可以說是一個勇敢的鬥士了,敵人就在眼前,你從他臉上卻看不到絲毫慌亂,有的只是堅定的要把美軍趕出伊拉克,守衛國家,就衝這一點,得給他點個贊。


風雲一點通


薩哈夫並不知道美軍入侵伊拉克時,伊拉克軍隊已經放棄了抵抗。薩哈夫每天依然非常敬業的在世界媒體面前與美軍打嘴仗,伊拉克戰爭其實就是薩哈夫“一張嘴的戰爭”!



1.美國在2003年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當時的薩哈夫是伊拉克的新聞部長,戰爭期間他每天都非常敬業地出席記者招待會,利用國際媒體向世界各國宣稱,伊拉克軍隊在戰鬥!薩達姆在戰鬥!美國軍隊最終會走向失敗!他是最值得人們尊敬的伊拉克官員。以下我們來介紹一下薩哈夫的簡歷:薩哈夫1940年出生於伊拉克,大學期間學習新聞專業,畢業後打算當一名老師。1963年他加入了伊拉克社會復興黨,後來擔任伊拉克國家電視臺官員,隨後出任伊拉克駐聯合國大使,1992年擔任伊拉克外交部長,2001年他擔任伊拉克新聞部長。



2.美國總統小布什在2003年,指責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準備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分析美國不敢輕易攻打伊拉克,因為當時伊拉克有116萬軍隊,如果美國攻打伊拉克會給美軍造成嚴重的傷亡。美軍也非常畏懼伊拉克眾多的軍隊,因此在開戰前美國通過手機聯繫了伊拉克所有高級軍官,要求他們的軍隊不要與美軍對抗。而美國會給這些伊拉克高級軍官幾百萬美元,並且允許他們和家屬去美國生活。就這樣薩拉姆手下的高級軍官們放棄了抵抗,3萬美軍只用了一個月,就打敗了擁有116萬軍隊的伊拉克,而薩達姆也在失望中逃跑了。



3.可是作為伊拉克新聞發言人的薩哈夫,並不知道伊拉克的高級軍官們已經向美軍投降,也不知道薩達姆逃跑的消息。薩哈夫為了履行國家交給他的任務,他每天都會準時來到伊拉克新聞大樓,向世界各國記者宣稱伊拉克軍隊在戰鬥!美軍必敗,伊拉克必勝的口號。2003年4月8日薩哈夫繼續按時召開新聞發佈會,而此時美軍的坦克就停在離新聞發佈會300米的地方。薩哈夫並沒有逃跑,也沒有向美軍投降,他仍然旁若無人的說,美軍將在伊拉克陷入人民的戰爭,美軍永遠不會勝利,伊拉克軍隊一定會狠狠的教訓美軍。薩哈夫知道他最終會被美國軍隊抓獲,但是他依然為了伊拉克戰鬥到底,他是有骨氣的人。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釋放了薩哈夫,目前他已經78歲了,他是伊拉克高官中為數不多能夠安度晚年的人。伊拉克戰爭實際上就是薩哈夫“一張嘴的戰爭”。


香堂風子


伊拉克戰爭明星薩哈夫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明星的?首先先看一下薩哈夫的一些經典而又囂張的語句!

1、英國還不如一隻舊鞋值錢

2、美軍最受歡迎,因為我們將屠宰他們;

3、當我們在建立法律,當我們在創造文學和數學的時候,布萊爾和小布什的祖宗們還在山洞裡亂畫呢;   

4、我英語講得比布什這個惡棍好。

5、這些壞蛋正在巴格達門口犯罪。到目前為止,戰鬥非常激烈,真主將保佑他的子民取得勝利。

6、我的作用就是告訴大家真相,薩達姆仍然在位,布萊爾和布什不過是牛仔和戰犯而已,伊拉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面對勢如破竹的英美,薩哈夫的伊拉克卻只有唯唯諾諾,但薩哈夫的“語言炮彈”卻顯得格外靚眼顯然成了一個語言上的巨人。

當美軍坦克一句大搖大擺開進巴格達總統府前時,薩哈夫任然一如既往的召開他別具一格的新聞發佈會!即使遠處不時傳來槍炮聲,但他堅定對記者說巴格達絕對是安全的!顯然他並沒有流露出絲毫的壓力。即便新聞中心爆炸,任然堅稱巴格達很安全,那不過是美軍蠢貨被我們打的屁滾尿流罷了!薩哈夫在伊拉克的戰爭中扮演的“獨角戲”不勝枚舉。毫無疑問他的伶牙俐齒,犀利言語已經成為戰爭中獨樹一幟的大明星!



甚至美國總統都宣稱是他的“崇拜者”。他說:他是我的人,他很棒,有人指控我們僱傭了他,他是個經典。

薩哈夫全名默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1963年他棄教從政加入社會復興黨。他先擔任負責伊拉克廣播的官員,接著出任駐緬甸、瑞典和聯合國大使。1992年接任阿齊茲的外長職務直到2001年4月因為薩達姆長子烏代的報紙對其進行批評,薩達姆將其降為新聞部長。


會迷的路


薩哈夫生於1940年,在大學裡讀的就是新聞專業,他先擔任負責伊拉克廣播的官員,接著出任緬甸、瑞典和聯合國大使,有豐富的從政經驗,1998年,被任命為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擔任新聞部長,憑的是能力,經歷,專業,這一點無可厚非。

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為主的聯軍繞開聯合國安理會,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暗中支持恐怖主義為由,公然發動了伊拉克戰爭,這是對聯合國憲章的踐踏,這是對主權國家的侵略,薩哈夫召開新聞發佈會,揭穿美國的侵略行徑,鼓舞士兵的鬥志,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這一點應受到尊重和肯定。

薩哈夫畢竟不是原子彈,阻擋不了聯軍的進攻,薩達姆的失敗與他無關,當美軍兵臨城下之時,他仍堅守最後一班崗,通過電視講話,讓世界人民認清了美國的侵略本質,他不臨陣逃脫,他是失敗的英雄。

他的講話豐富、形象、幽默,是一位很好的新聞工作者,就在美軍的坦克在幾百米開外時,薩哈夫還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言,痛斥美國人的“流氓強權”,他的鎮靜和勇氣,難道不值得稱讚嗎?

如果說他最後時刻還在用謊言欺騙軍隊和人民,那我告訴你,這是在表明一個民族的頑強拚搏精神和抗戰到底的決心和自信,我們不能用一時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要把視野放的長遠些,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侵略者最終都是要失敗的。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