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揣篇第七:謀略和遊說的根本

上一篇我們講述了忤合之術,立場之間的選擇。如何選擇立場,如何確定自己的位置,則需要建立在這一章的基礎之上。

按照《史記》中的記載:“於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雖說筆者在“蘇秦遊說之法考疑”中認為蘇秦具體的遊說方式,更符合於《飛鉗篇》,但是鬼谷子的《揣篇》《摩篇》,也可能是蘇秦運用的具體方法,或是蘇秦後人增述。

揣篇第七:謀略和遊說的根本

史記

在鬼谷子的邏輯線路中,揣篇於摩篇是作為姊妹篇出現在的,我們可以從說文解字對於“揣”“摩”二字的解釋,來推測出這兩篇的區別。

《說文解字》中解釋道:揣,量也。摩,研也。

揣篇第七:謀略和遊說的根本

揣摩

揣為度量高度之意,摩為撫摩之意。因此揣更多的是以靜制動的方式,揣度其形容,丈量其長短。摩則是以通過誘導的方式進行試探,通過言語的變化追隨其情意,繼而更進一步的探測。

《鬼谷子》中說:揣者摩之主,摩者揣之術。

揣是這兩篇的理論總綱領,而具體的技巧和竅門則在於《摩篇》之中。

權量與揣情

在鬼谷子揣篇開始提出了兩個概念,分別是權量和揣情。鬼谷子中說:“權量不審,不知強弱輕重;揣情不審,不知隱匿動靜。”因此權量和揣情分別是針對客觀的環境,和人的主觀內心想法探測方法。

揣篇第七:謀略和遊說的根本

古代城池

權量是度量,在鬼谷子中提出了度量的是十個方向,分別是:“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兇?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辨?

揣情則是揣度,通過事物的外在變化而知曉內部的情況。

揣篇第七:謀略和遊說的根本

揣摩心理

事物的內在變化是通過外的表現而得知的,比如一個人的內心想法會在其行為中表現出來。一個人的息怒哀樂是通過面部的表情而表現出來的,一個國家的強盛是通過百姓的生活水平而反應出來。揣情即是通過外在的表現而推測內部的變化。

故而在本篇中說:“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隱匿之動靜,此所謂深揣情。”

五情亂志法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出,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具有惡也,不能隱其情。

揣篇第七:謀略和遊說的根本

五行

當想要誘導對方的吐露時情時,我們需要先觀察對方的情緒屬於哪一種。通常需要直白的迎合對方的情緒,繼而通過話術將對方的情緒帶到一個高潮。將他自身的體系擾亂,影響對方的判斷,繼而引誘出對方的話語。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根據五行原理,人的情緒分為五種,分別為:喜,怒,哀,驚,憂。因此我將根據五種情緒提出五種誘導的辦法。

當對方表現出喜時,我們則迎合他,將其喜的情緒讚揚到高處,其自然會不自覺的將自己的實情娓娓道來。

當對方表現出悲時,我們則以同樣的情緒誘導,加深其悲的程度,當到達一定程度時也會將事情的實情說出。

當對方表現出憤怒時,我們則可以同仇敵愾,將對方憤怒的情緒激發,而後他則會憤怒的為你講清緣由。

當對方表現出驚恐時,我們則需要趁著這個時機進行恐嚇,威脅。一鼓作氣,將對方的實情逼出。

當對方表現出憂慮時,我們運用詭辯 增加其對這件事情的憂慮程度,慢慢的他便會對你交待實情。

通過行為來揣情

揣篇第七:謀略和遊說的根本

蘇秦

當如果我們無法通過其個人外在的反應來推測內情所在,則需要根據其具體的行事風格來推測其內部的邏輯。其實我們考量一個人,不僅僅要看他說了什麼,更是要看他做了什麼。一個人的言語上或許會有欺騙,但是做出的事情則會顯示出其真實的目地。

一個人的選擇與捨棄可以反應出這個人的價值觀,一個人做事情的風格可以顯示出這個人的喜好。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手段與方法可以考量出這個人的才能。

因此在鬼谷子中,除了狹義的揣情,還有廣義的揣情。

故而在《鬼谷子》中說: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