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揣篇第七:谋略和游说的根本

上一篇我们讲述了忤合之术,立场之间的选择。如何选择立场,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则需要建立在这一章的基础之上。

按照《史记》中的记载:“於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虽说笔者在“苏秦游说之法考疑”中认为苏秦具体的游说方式,更符合于《飞钳篇》,但是鬼谷子的《揣篇》《摩篇》,也可能是苏秦运用的具体方法,或是苏秦后人增述。

揣篇第七:谋略和游说的根本

史记

在鬼谷子的逻辑线路中,揣篇于摩篇是作为姊妹篇出现在的,我们可以从说文解字对于“揣”“摩”二字的解释,来推测出这两篇的区别。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揣,量也。摩,研也。

揣篇第七:谋略和游说的根本

揣摩

揣为度量高度之意,摩为抚摩之意。因此揣更多的是以静制动的方式,揣度其形容,丈量其长短。摩则是以通过诱导的方式进行试探,通过言语的变化追随其情意,继而更进一步的探测。

《鬼谷子》中说:揣者摩之主,摩者揣之术。

揣是这两篇的理论总纲领,而具体的技巧和窍门则在于《摩篇》之中。

权量与揣情

在鬼谷子揣篇开始提出了两个概念,分别是权量和揣情。鬼谷子中说:“权量不审,不知强弱轻重;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动静。”因此权量和揣情分别是针对客观的环境,和人的主观内心想法探测方法。

揣篇第七:谋略和游说的根本

古代城池

权量是度量,在鬼谷子中提出了度量的是十个方向,分别是:“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

揣情则是揣度,通过事物的外在变化而知晓内部的情况。

揣篇第七:谋略和游说的根本

揣摩心理

事物的内在变化是通过外的表现而得知的,比如一个人的内心想法会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息怒哀乐是通过面部的表情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国家的强盛是通过百姓的生活水平而反应出来。揣情即是通过外在的表现而推测内部的变化。

故而在本篇中说:“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隐匿之动静,此所谓深揣情。”

五情乱志法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出,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具有恶也,不能隐其情。

揣篇第七:谋略和游说的根本

五行

当想要诱导对方的吐露时情时,我们需要先观察对方的情绪属于哪一种。通常需要直白的迎合对方的情绪,继而通过话术将对方的情绪带到一个高潮。将他自身的体系扰乱,影响对方的判断,继而引诱出对方的话语。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根据五行原理,人的情绪分为五种,分别为:喜,怒,哀,惊,忧。因此我将根据五种情绪提出五种诱导的办法。

当对方表现出喜时,我们则迎合他,将其喜的情绪赞扬到高处,其自然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实情娓娓道来。

当对方表现出悲时,我们则以同样的情绪诱导,加深其悲的程度,当到达一定程度时也会将事情的实情说出。

当对方表现出愤怒时,我们则可以同仇敌忾,将对方愤怒的情绪激发,而后他则会愤怒的为你讲清缘由。

当对方表现出惊恐时,我们则需要趁着这个时机进行恐吓,威胁。一鼓作气,将对方的实情逼出。

当对方表现出忧虑时,我们运用诡辩 增加其对这件事情的忧虑程度,慢慢的他便会对你交待实情。

通过行为来揣情

揣篇第七:谋略和游说的根本

苏秦

当如果我们无法通过其个人外在的反应来推测内情所在,则需要根据其具体的行事风格来推测其内部的逻辑。其实我们考量一个人,不仅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一个人的言语上或许会有欺骗,但是做出的事情则会显示出其真实的目地。

一个人的选择与舍弃可以反应出这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做事情的风格可以显示出这个人的喜好。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手段与方法可以考量出这个人的才能。

因此在鬼谷子中,除了狭义的揣情,还有广义的揣情。

故而在《鬼谷子》中说: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