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為什麼國企比較不喜歡招三本院校的學生?很多人都不知道

網友一:

其實這個說法不夠準確。得區分兩點:1.什麼樣的國企;2.什麼樣的性質和崗位。國企也有三六九等級,不能一概而論。好的國企、央企,那是求職市場的香餑餑,畢業生擠破了頭也要進去,競爭自然非常激烈。隨便一個崗位可能都有幾百、上千人去應聘。

僧多粥少,為了提升效率,只好設置一些門檻了。最簡易的衡量指標就變成了學校和學歷。所以,很多好的國企都要求211院校以上的學歷,甚至有些還要去本科都必須是211院校畢業的。我記得當初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身邊有同學因為本科不是211,結果被不少國有企業拒之門外,尤其是央企、軍工、航天科技等類型的企業,對學校和學歷要求特別高。

國企的崗位分為在編和外派,有編制的也稱“正式工”,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直接簽訂勞動合同的,沒有編制的則是“派遣工”,勞動者只和派遣公司而不是所工作的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正式工”和“派遣工”的工作待遇和發展空間是不一樣的,“派遣工”往往乾的是技術含量比較低、發展前景也有限的崗位和工作,相應地,招聘的時候沒有那麼高的要求,三本甚至專科都可以,比如地鐵安檢員。

為什麼國企比較不喜歡招三本院校的學生?很多人都不知道

網友二:

如果沒考上二本的話,三本就不要去上了,說句真話三本根本不在國家的計劃內。所以國企也不會招三本,但為什麼國家又允許三本開設呢? 原因就如果沒有三本,這麼多年輕人放到社會上 會很不穩定。這群年輕人剛好處於年輕氣盛的階段,放到社會上難免鬧事。

如果上了三本,那就好好學一門專業技術,畢業找個私企好好幹,收入也會不錯。即使有幸進了國企 那也很有可能是僱傭人員,沒有編制即使有了編制,晉升也很困難,所以如果想在國企混 最好不要上三本。

為什麼國企比較不喜歡招三本院校的學生?很多人都不知道

網友三:

國企招聘:學歷成硬性條件,為何不招三本生?不管是國家公職人員、國企以及私企、民營企業,在招聘的時候都會標明學歷要求。大家在看到某些國企招聘人員時,只要985/211畢業的高校生,為此憤憤不平?工作有沒啥技術含量,憑什麼只要名校畢業生,不公平。應該給大家一個平等的機會。中公國企小編認為,國企作為招聘單位,自然有他的理由,咱們得從深層次分析。

一、招聘條件設置門檻,提高工作效率,每到就業季,招聘熱度攀升,人才也就不這麼“值錢”了。國企作為鐵飯碗,薪資待遇不說很多,求穩卻是不錯的,招聘時簡歷多如牛毛,不乏清華北大的學生。企業設置門檻,提高簡歷篩選效率,既然選擇這家國企,那麼應聘者就應該滿足招聘要求,而不是國企去降低標準。

二、提高客觀條件、評優取勝,985/211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必然是有的,有可能社會經驗不足,但是後勁足夠。而且,高校培養的學生,其眼界和視野肯定比一般人要高。在相同年齡下,高校生擁有更多機會接觸外界新事物,不說能勝過所有人,但至少不會太差。企業人力部門才不會有時間浪裡淘金,為何不一開始就挑好苗子培養呢?

為什麼國企比較不喜歡招三本院校的學生?很多人都不知道

網友四:

第一,說白了國企定位高,拿國家的資源,自我感覺良好,眼界高,是貴族企業,放在哪裡都是牛逼哄哄的,所以認為三本的人配不上,實際上大專生幹幾年照樣幹得好。

第二,國企對外招生大多是走程序,只要你有關係,幾本無所謂,什麼專業無所謂,只要你不是傻子就行。

網友五:

首先,國企不招三本生,這種說法有點片面,國企有太多了,如果說不招三本,應該是國企有些崗位不招三本生。根據企業性質不同,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同,既然學校裡分了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學歷,那麼企業也有對不同專業,不同學歷等要求,甚至有的企業(譬如說礦業公司)在招人條件裡會提示限男(女)性,這其實現實需求,並不一定是社會上存在的歧視女性,畢竟是國企,在用人方面也會人以致用,不會浪費。

為什麼國企比較不喜歡招三本院校的學生?很多人都不知道

網友六:

原因很簡單,國企代表著無"鐵飯碗",自然有很多人正像去競爭,985.211一本,二本學生都得排隊等著,因為國企單位意味著工作穩定,待遇也高,社會認可度高,很多畢業生優選選擇國企單位,可國企職位畢竟是僧多肉少,當一堆985/211畢業生跟普通本科生競爭同一崗位,用人單位大多都會選擇名校的畢業生,畢竟人家名氣大,起點高。培養成本相對來說可以稍微少一點。

為什麼國企比較不喜歡招三本院校的學生?很多人都不知道

最後:

不管你是幾本大學,都應該去外企拿高薪。如果你想去有外國人、留學生的英語角,瞧上圖右下角水印,找到它你就可以進去交流啦,裡面有很多美國人、俄羅斯人,小編等你來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