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斯柯達和大眾一個技術、一個平臺,為什麼同配置的都比大眾便宜?

沈依依


斯柯達系列車型是在大眾諸多品牌之後進入中國的,大眾汽車為了提高斯柯達品牌的產品核心競爭力,在技術上給予斯柯達車型更多的支持,而且價格還低於大眾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比如明銳採用了MQB平臺時,而同門的兄弟寶來和朗逸卻依舊還在用PQ平臺,再比如斯柯達速派早已經使用了B8平臺,之後一汽大眾邁騰才開始使用,而且速派還沿用了大眾奧迪的設計元素,2018款速派380旗艦版指導價為24.98萬元,而2017款邁騰380旗艦版指導價為31.69萬元,近7萬元的差價,在三大件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就在配置上有些差異,邁騰比速派多出的配置有:上坡輔助、懸掛軟硬調節、全景天窗、全液晶儀表盤、抬頭數字顯示、前排座椅按摩、8英寸彩色大屏、LED大燈、後排隱私玻璃,這些配置近7萬元的代價看看值不值。當斯柯達品牌在銷量上能夠與大眾其他品牌平起平坐時,我估計就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


生活點點觀


大家都知道,斯柯達一開始是捷克的汽車品牌,後來被大眾收購,成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子品牌。2006年,斯柯達在上海大眾投產,成為了大眾集團旗下第三個在華投產的汽車品牌。從知名度和產品定位上來看,斯柯達都是比大眾要低的。大眾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汽車品牌,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街頭,經典款桑塔納、捷達奔跑在大街小巷,在當時汽車還不算普及的年代,伴隨著一代人的記憶一直走到了現在,從出租車、公務車到家轎,其身影無處不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品牌影響力是其他品牌無法相比的,所以至今老一輩買車往往都會讓後輩選擇大眾的車型。

這樣的認可度也讓大眾擁有極好的保值率。就拿大眾邁騰和斯柯達速派為例,邁騰的保值率一年車況的車能夠達到78%左右,而速派也就是不到70%。

但是對價格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要看品牌定位,大眾集團內部對兩個品牌的定位有著明顯區分:大眾主要做中高端車型市場,而斯柯達則更多的是開發中低端價位的車型,實用性和性價比放在首位,和大眾同級別的車型相比在品質上有明顯差距。

即使在同樣的生產平臺進行生產,調校工藝和零部件配置的質量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就拿柯珞克這款車型來說,雖然和探歌等同級SUV車型均在MQB平臺生產出來的,但是無論是品質還是駕駛性能上都存在著明顯差距。在所有MQB平臺大眾車型都全系採用電子手剎和電子駐車的情況下,柯珞克僅在頂配才提供。而且柯珞克全系仍使用非獨立後懸掛,大大降低了駕駛的舒適性,受到眾多車友的詬病。由此不難看出,由於具有區分度的定位,導致了斯柯達和大眾旗下車型的品質差異,而這種差異也最終在價格上得到體現。


汽車00扒


斯柯達作為大眾旗下的一個子品牌,是大眾集團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收入麾下的一個品牌。

1、品牌定位

大眾和斯柯達,雖然在產品上是同平臺,技術共享,在這種情況下同樣定位,同樣配置的車型,但是在品牌定位上還是有所差距的。

(不要以為人家叫大眾,就真的是大眾!)

網上網友很多人調侃說,在中國大眾車標值兩萬塊!

這是真的!

(大眾品牌定位策略是:奧迪>大眾>斯柯達)

(大眾車系三個低端品牌,大眾負責銷量,歐寶負責運動,斯柯達負責性價比!)

2、配件不同

大眾斯柯達雖然是同平臺混線生產,這樣做的優勢在於能夠使用很多通用件,剩下不少的開發成本,但是有一些不同的配置實際上是不一樣的。

這些配置就能夠產生價格差了!

(就比如奧迪A3s跟高爾夫7,混線生產,配置也差不多。)

但是兩者的零部件雖有很多通用的,實際上車上的配置仔細分辨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說內飾,中控部分,底盤調教,動力輸出等等。


玩車品


這個問題很有趣,值得回答一下。

首先我們把斯柯達和大眾的同級別車型的差異放一邊,看看汽車的售價都包括了哪幾個部分?

簡單來講,汽車售價主要分為這幾大塊:零部件採購成本、研發及設備投入分攤成本、營銷與運營成本、車企利潤和經銷商利潤。

這幾個部分的比例,各個廠家各有不同,但整體上來說,零部件採購成本和研發及設備分攤成本,在汽車售價構成中,不會超過一半,一般佔比在30-50%。另外,研發和設備分攤成本,根據規劃年產銷量的不同,也會有所不同。比如一款車,研發花了1個億。如果它的年產銷量10萬輛,計劃兩年收回這部分成本,那麼分攤到單車的就是500塊錢。但是如果一年就賣1萬輛,那就是5000塊。

營銷成本,那就更是無底洞了。打廣告、媒體傳播、論壇監管……投個一年央視廣告,不就幾個億下去了。另外還有經銷商的終端營銷成本,那麼多經銷商,每個月每家支持個3/5萬的營銷費用,那每個月也是上千萬。

所以,即便真如題主所疑問的,斯柯達和大眾同平臺同技術,或者說,就算是大眾的車,掛斯柯達的標去賣,但因為與技術、平臺相關的成本還佔不到一半,那麼在整體價格上,自然會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廠家定價。廠家如何制定一款汽車價格。價格的制定,要根據市場動向、競爭對手動向、自身品牌地位、具體產品在細分市場的地位以及未來預期銷量等等因素來確定。

對斯柯達品牌來說,其品牌地位並不算高,再加上斯柯達車型所處的細分市場,基本都是紅海市場,而且斯柯達品牌也並未樹立和培養自己的品牌特性。提到它,用戶要麼不知道,要麼知道它是大眾的子品牌。

綜合這些,就決定了斯柯達的產品,價格必須不能高於大眾,而且和大眾之間要拉開差距,否則都買大眾,誰還買斯柯達。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斯柯達和大眾的同平臺、同級別產品,也是有一定差距的。一般所謂的平臺和技術,是指核心技術方面,底盤結構、發動機、車身結構件等等,是相同的。但是在其他方面,其實還是有差別的。大眾和奧迪的很多車型還一個平臺一個技術呢,價格和檔次不也涇渭分明?

比如裝飾件,從實木到仿木,從硬塑料和軟塑料,隔音塗膠的差異,這些都會影響到品質和價格。

綜上,第一,同平臺同技術,並不代表同品質;第二,品牌高度和產品地位,決定了一款車的定價空間有多大;第三,在產品價格中,產品本身和技術價格構成佔比不到一半,它們的相同相似,對價格沒有決定性的影響。

以上。

關注《予墨Auto》,和老司機一起慢慢懂車!


予墨Auto


大眾集團收購了很多品牌,包含有高端品牌賓利、布加迪、保時捷、奧迪等,這些品牌都屬於是高端品牌。也有一些中低端的品牌,斯柯達是大眾上世紀末收購的,品牌地位比大眾要低一些。

但是不同定位品牌之間會有同級別同類型的汽車,大眾集團對這些品牌的整合之後採用同平臺戰略,讓不同品牌的同類車型可以採用同平臺生產,這樣更有利於控制、管理和降低成本。

但不同品牌之間對消費者定位不同,雖然同平臺實際的生產製造成本差異並不大,但如果銷售價位過於接近那麼勢必會對自己集團收購下的產品間產生競爭關係而導致一些子品牌的銷售相互影響。

既然斯柯達的品牌價值含金量要比大眾低,所以同級別的車型配置接近肯定要比大眾品牌便宜。否則就容易導致這兩個同級別產品間產生惡性競爭。

當然,對於大眾和斯柯達來說兩個品牌都不算高端品牌,雖然大眾很希望通過把自己的品牌價值的含金量提升,像很多進口大眾的車型無論是售價還是維修保養費用其實早已不大眾了,但這個做法正好趕上奔馳、寶馬本土的合資品牌的一些車型價位下探到30萬人民幣以內,保養也可以贈送很多次,所以似乎大眾這一舉措並不成功。

那麼像大眾和斯柯達如果性能配置差異不大而價格定位想要大一些就要通過代差來實現。比如大眾最新平臺的技術,而斯柯達使用早一些版本或閹割了最新大眾平臺技術,這樣就可以堂而皇之順理成章的平衡大眾集團下各品牌價位的佈局和對市場不同層級的佔有率。


不過對於高端品牌顯然就不太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因為大家可以接受不同品牌間的巨大價值差,所以即便是同平臺同、同時代的技術的不同產品也可以拉開很大的價格空間。比如保時捷卡宴和大眾途銳,賓利歐陸GT和大眾的輝騰。他們即便動力和配置有些許差異,但價格的差異甚至是翻倍的。

即便是在大眾品牌內部,不同級別之間出自同平臺技術的車型在價位上會有幾十萬的差異,比如曾經在PQ34平臺上的高爾夫4代當時的售價是十幾萬,帕薩特B5當時的售價是二十多萬起,而奧迪A6的價位至少也在三十多萬。

所以大眾集團的共平臺戰略是考慮自身發展和對市場的佔有,並不是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對於國人很多拿汽車還充面子的人來說那正中大眾下懷。


老倪DIY


先給大家說下斯柯達和大眾的關係吧!

斯柯達這個品牌目前是隸屬大眾汽車集團,斯柯達也是被一些人稱之為大眾的親兒子!可見兩者的關係密切。

題主也問了,為什麼大眾和斯柯達同技術,同平臺,和同配置,但是斯柯達的售價卻比大眾便宜呢?

也許有人會說斯柯達在用料方面不行,沒有大眾質量好!但是這幾年大眾出的事情還少嗎?而斯柯達呢?所以說斯柯達和大眾其實兩者差距不大,關鍵價格的拉開在於兩者的車標!

一:品牌價值

各位朋友要知道大眾的這個車標就值2萬元,所以斯柯達的售價要比大眾便宜,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所以一些瞭解這些信息的車主會選擇大眾,相對而言性價比要比大眾高許多!

二:汽車定位

斯柯達在國外的定位就是低端消費者,而大眾則是針對於中端消費者人群,在國內,斯柯達也是延續了在國外的定位,雖然是大眾的親兒子,但是定價就低許多,就是為了針對中國消費能力較弱的人群,不過國內市場卻沒有像國外市場繁榮。

三:技術差距

雖然兩者都是同平臺生產,不過這樣是為了節省成本。不過在技術的一些運用上面,斯柯達和大眾有一定的差距,就像奧迪和大眾一樣,同平臺,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差別,這樣也是能夠節約成本賺取更多的利益。

所以說斯柯達比大眾便宜是有原因的,不過就性價比而言,斯柯達可是比大眾這位“親爸”要高上不小!


小方愛汽車


這個問題自然很好回答了。在說之前,筆者先給大家打一個比方,如果說你買奶粉,有的大牌子就是比一些小牌子貴很多,這就代表大牌子的奶粉一定好了,也不一定。所以說,把同樣的問題放在斯柯達和大眾上面。

一個平臺,一個技術,斯柯達比大眾便宜,就是因為品牌的差距。

我們知道,大眾作為德系品牌,在國內市場中的品牌形象早就已經根深蒂固了。尤其是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覺得大眾就是信仰。也有很多人喜歡說大眾的車標值3萬,其實也不為過。而且,要知道,大眾全球銷量的半壁江山都在國內。所以說,就憑著這樣的品牌認可度,它旗下的車型能不貴點嘛?

而再要說到斯柯達,在國內的品牌認知度就差點意思了。雖然經常宣傳著旗下的車型在產品上面多麼多麼好,和大眾拉關係。可是,品牌力不行依舊沒有什麼卵用。而且,斯柯達在國內市場的營銷,真的是差大眾太遠了。如果說大眾是一線品牌,那斯柯達能做三線品牌也不錯了。你們呢說呢?


車輪生活


對於這個問題,就要從斯柯達和大眾的關係說起了。

斯柯達原本是捷克的一個汽車品牌,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但是在90年代的時候被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收購,成了德國大眾旗下繼大眾、奧迪等之後的又一個新品牌。


在定位上,斯柯達的品牌要比大眾更低一些,受眾的消費人群也不同,在國外市場,斯柯達主打追求實用性的低端消費者,大眾屬於中端,而奧迪屬於高端,斯柯達在國外有著百年的品牌積澱,銷量和盈利能力都非常不錯,不過在國內市場卻沒能像國外市場一樣順利。

至於說到技術,大眾集團為了更好得利用技術和節省研發成本,在旗下的很多品牌上都有技術共享,不止是斯柯達和大眾的很多車型採用同樣的平臺和技術,連奧迪、保時捷等都有與大眾共享部分的技術。

雖然在很多核心技術方面是共享的,但是不同的車型也會有不同的調教,技術共享是為了節約研發成本和更好得利用先進的技術,斯柯達和大眾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差距的,不僅僅是品牌定位和價值方面,就像大眾和奧迪的關係類似。



汽車兄弟


斯柯達是捷克的一家汽車公司,歷史悠久,後期被大眾(集團)收購,成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子公司。目前,斯柯達是大眾旗下的一個獨立的品牌。2006年,斯柯達在上海大眾投產,成為繼大眾和奧迪之後,大眾集團旗下第三個在華投產的汽車品牌。

斯柯達進入中國已超過10個年頭,其車型售價要比大眾(品牌)的低一些。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與大眾相比,斯柯達品牌附加值小。從車標到宣傳再到代表車型,斯柯達的品牌形象遠遠沒有大眾鮮明,未能深入消費者內心。想讓消費者買單,低價格成為其提高銷量的方法。

第二,斯柯達入華時間短。相比大眾,斯柯達入華短,不論從本土化進程還是品牌成長而言,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斯柯達都不如大眾做得成熟。僅僅從售後來看,其售後服務網絡完全不能與大眾相比。為了吸引消費者,其價格制定自然要比大眾低。

第三,產品路線不同。斯柯達更多的是開發中低端價位的車型,主要市場在歐洲,特別是東歐。在中國,斯柯達和大眾同步銷售。斯柯達的車型在外觀設計方面簡單樸實,少有讓人驚豔的設計元素,如 配置上略微簡單些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除了設計理念和品牌不同外,斯柯達在技術方面與大眾(集團)共享,如昕銳和捷達、明銳和速騰、野帝和途觀均出自同一平臺。雖是同平臺車型,往往由於斯柯達體量少,很多新技術更優先有用斯柯達的產品上,待經過一段時期的市場驗證後,再用到大眾旗下的車型中。從這方面而言,斯柯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大眾車型的試驗品。也正因為如此,斯柯達的車型更具有性價比優勢。


車鏡


感覺是品牌與認同率。



第一,斯柯達汽車肯定沒有大眾產品齊全。

第二,大部分斯柯達汽車都與大眾汽車類同。

第三,斯柯達本是大眾旗下一下品牌。

第四,斯柯達的發動機與變速箱都使用了大眾產品。

第五,斯柯達是捷克的品牌,被大眾收購過來本來是主推廉價車型,而且特意沒用大眾的標,在與眾相比之下,同管車子價格肯定略低。

第六,在中國市場認知率上,知道大眾品牌的人肯定比知道斯柯達的人要多很多。

所以。同技術同品牌,斯柯達要賣得便宜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