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阿里為什麼一直對遊戲業務不放棄?

用戶61403323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4月剛開始,就被阿里刷屏了。一個是阿里巴巴集團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另外一個則是阿里巴巴集團宣佈與日本遊戲公司Hit-Point達成戰略合作,獲得Hit-Point授權在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發行旗下現象級手遊《旅行青蛙》。

回顧2017年,整個遊戲市場最大的看點除了吃雞的崛起之外,養蛙和戀與製作人等女性休閒向手遊的異軍突起也成為最大的看點。前幾天網易挖人的傳聞還未平息,如今又傳來拿下代理權,阿里進軍遊戲產業再明顯不過了。

早在幾年前,馬雲就高調錶態遊戲行業的“危害性”, 但其實頻頻表態與遊戲劃清界限的同時,阿里的業務中從來沒有拒絕遊戲,阿里是中國最大的遊戲產品交易市場,從官方公佈的數據看,淘寶與5173,是國內遊戲虛擬物品交易平臺的頭部玩家,涉及遊戲點卡、遊戲主機、代練、金幣買賣等業務。業內人士估算,每年淘寶上游戲的交易流水應可達到200億元人民幣以上。

除了遊戲交易平臺之外,阿里也是多次嘗試遊戲產業。早在2007年,阿里就試圖開發了一款叫做《淘寶Online》的web2.0時代的網頁遊戲。2009年,阿里旗下的旺旺嘗試引入包括偷菜、連連看、撲克牌等的小遊戲。2014年6月,阿里收購了擁有國內移動遊戲重要分發平臺九遊遊戲的UC,組建阿里移動事業群。

還是那句老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遊戲作為朝陽產業,是年輕人娛樂的重要方式,單個遊戲的生命週期無從定論,但卻有很強的又互黏性。根據遊戲產業的報告數據,2014年國內的遊戲市場已超千億。2017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2036.1億元,同比增長23.0%;遊戲用戶規模達到5.83億人,同比增長3.1%。

再看看阿里的主要競爭對手騰訊,收入有一多半是遊戲貢獻的。遊戲的火爆,使得騰訊的市值躋身全球前五。騰訊的王者榮耀一天利潤就1億多,一天實現一個小目標,網易雖然比不上騰訊,但也能在遊戲領域混得風生水起。身為一個市場化企業,自然不會放棄遊戲產業這塊肥肉。

以強大的流量入口作為支撐,佈局全方位多領域的生態圈,是互聯網科技巨頭當前的目標。遊戲是文娛領域重要的產業,它的佈局能夠與消費者的衣食住行聯繫起來,帶動整個支付、外賣、出行等業務的發展。

與騰訊和網易在“吃雞”遊戲上的響應速度相比,阿里獲得《旅行青蛙》的運營權顯得非常遲疑了。長久以來遊戲領域的缺位,阿里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比肩騰訊和網易。不過,相信強大的阿里應該能夠憑藉其敏銳的商業洞察力獲得遊戲產業很好的切入點。


每日經濟新聞


商人逐利,這很正常。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作為一家商業公司,高利潤在哪,只要不違法,都可以去做,也必然會去做。

馬雲當時拍著胸脯,對媒體,對政府官員,對員工說,絕對不會做遊戲,絕對不會佔中傷天害理的錢。那個時候安利其他方面的業務還在發展,各方面的收入還在增長。當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後,整個收入增長沒有之前的快了之後,就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於是開始尋求包括遊戲在內的新的業務方向和增長點。毫不奇怪。 馬雲是一個商人,是一家企業的老闆。是上市公司的負責人。這些身份都要求他不斷的去尋找新的業務模式,新的收入。這樣才有錢來回報股東,員工。

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業務,不是你想做和不想做。而是隻要沒違反法律。收入高,利潤高,就得去做。不僅要做,還得做好。關於個人打臉,臉面什麼的,在這些面前都不重要。作為一個企業家,這是必須承擔和付出的。

所以我們不要輕易相信企業說的絕不做遊戲。絕對不裁員。絕對不會進入某領域。在這件事情上。認真你就真的輸了。


南七道


因為遊戲火啊,你看去年騰訊的《王者榮耀》還有網易的《荒野行動》和《陰陽師》,真的是在提升了公司的名氣和人氣值之後也為公司賺了個盆滿缽豐啊。自己身邊的小夥伴幾乎得空的時候就會玩兒這幾個遊戲,而它們給各自公司來帶的利潤,也是讓人看了之後免不了大吃一驚。根據網易2017年的財報顯示,網易在遊戲服務方面的淨收入達到了362.82億元,佔總收入的67%,也就是說遊戲部門已經成為了網易的主要收入來源。


儘管多次放言阿里不會做遊戲,但是面對這樣的局面呢,一向有著雄心壯志的馬老闆又怎能輕易放棄遊戲這個大市場。於是阿里開始動手,在收購了廣州簡悅之後從網易那邊挖牆腳,事實上阿里收購的廣州簡悅公司的大部分員工就是來自於網易遊戲。之後阿里巴巴內部就組建了遊戲事業群,進而把目光瞄向了丁磊的人,許多網易遊戲的員工也都表示,自己收到了獵頭髮來的邀請,希望他們能夠轉投阿里遊戲。

但是對於阿里來說,前方有著網易與騰訊兩座高山真是不太好翻越,你強任你強,王屋與太行。而在自打2014年收購九遊開始,阿里就在努力嘗試著進入遊戲行業,因為始終都沒有邁出自主研發遊戲這一步,所以一直以來都很厲害的阿里巴巴在遊戲行業卻是始終處於小打小鬧的階段。


所以關於遊戲的道路呢,或許阿里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將來能否真正在這個行業取得競爭力,也讓時間來檢驗吧。


科技抱拳奧特曼


還用問嗎,遊戲掙錢狠啊!騰訊的收入有一多半是遊戲貢獻的,阿里和騰訊與百度不同,百度靠搜索廣告賺的盆滿缽滿,阿里除了電商其他的目前還沒有太大的收入來源,而騰訊除了遊戲也沒有太支柱的產業。騰訊的王者農藥一天利潤就1億多,一天一個小目標,穿越火線一把英雄級武器就888元,玩家基本每人都好幾把!這些虛擬的東西掙錢快又多,再看看網易等遊戲大戶能不眼饞嗎?所以阿里自然不想放過這一塊肥肉!除了掙錢容易外阿里遊戲如果做成功會帶動阿里系其他業務的發展,遊戲充值用支付寶會增加支付寶的用戶和粘性,並且也能發展電競直播業務,而直播伴隨著賣外設,為淘寶天貓又錦上添花,如果遊戲玩累了通過遊戲系統點餓了麼外賣增加餓了麼的市場份額。


城市百科


根本原因就是遊戲太賺錢了!

2008年馬雲還表示“餓死也不做遊戲,不做遊戲這是跟我價值觀有關,阿里巴巴到現在為止沒有投入過一分錢在遊戲上面。我不希望我兒子玩遊戲,如果中國孩子都玩遊戲中國就沒有前途可言了。而且我通過分析發現了在全世界時間不值錢的國家裡遊戲是最暢銷的。你會發現全世界最先進的遊戲國家是哪些?美國、韓國、日本,但是這些國家永遠不鼓勵自己的老百姓玩遊戲,它用來出口。因為遊戲不能改變中國的現狀,所以我說不做遊戲,餓死也不做遊戲。”

2010年馬雲又公開表示:我堅定地認為遊戲不能改變中國,中國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玩遊戲的話,國家的將來怎麼辦?所以遊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人家投我們鼓掌,但我們不做,這是我們的一個原則。


然而到了2014年,阿里收購了UC旗下活躍用戶超6000萬的手遊平臺UC九遊,更名為阿里遊戲。在隨後,阿里的遊戲事業部提升為遊戲事業群組,有了更高的地位。

最新的消息是,阿里獨家代理了前段時間火熱的《旅行青蛙》在中國的運營權。

從最初說餓死也不做遊戲,到全面進軍遊戲產業,根本的原因是遊戲太賺錢了,而且還在告訴增長。根據Superdata公佈了2017年上半年全球遊戲市場數據。全球互動媒介市場2017年上半年的市場額達到了1050億美元,全球市場增長速率達到了12%

根據艾瑞諮詢:2017年Q3中國互動娛樂數據報告,2017年Q3過哦內網絡遊戲規模達到635.4億元,環比增長6.8%,同比增長41.7%

這麼大的市場,這麼多的錢,阿里怎麼能放過呢?


萌哈科技


遊戲太賺錢,而且遊戲是阿里整個泛娛樂產業最為重要的一環,對阿里巴巴來說,遊戲不可或缺。

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阿里已經成了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這樣的基礎設施對阿里來說需要進行更多的產業佈局。

一、遊戲太賺錢,阿里巴巴不可能放棄

騰訊2017年總收入為人民幣2377.60億元(363.87億美元),遊戲收入佔比60%,也就是說遊戲撐起了60%的騰訊市值,也就是2400億美元。網易2017年淨收入約為541.02億元,遊戲收入佔比67%,為362.82億元人民幣。遊戲撐起了網易和騰訊的市值。這麼一塊肥肉,阿里不可能放棄。

二、遊戲是泛娛樂最核心的變現方式,阿里不可能放棄

對阿里巴巴來說,和騰訊的泛娛樂之爭非常的激烈,而阿里在IP上稍遜一籌。遊戲和影業是泛娛樂變現的核心,影業上阿里還在持續虧損,多部電影發行也處於不太好的表現,所以遊戲就成了阿里巴巴整體泛娛樂變現的關鍵,沒有遊戲,IP無法大規模變現,而如果沒有遊戲,泛娛樂的IP也缺少了一塊最重要的孵化渠道,更何況遊戲上下游整體產業鏈太龐大了,阿里不做別人就做了。

三、阿里巴巴要做互聯網基礎設施,遊戲就必不可少

中國互聯網BTA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的競爭了,變成了產業的競爭,誰能讓用戶離不開,24小時在線,誰就能活得更長久,現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在競爭的是用戶所有的空閒時間,遊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年輕用戶最關注的。

所以,遊戲阿里不會放棄,也會加大挖人力度。



毛琳Michael


就像騰訊一直不放棄做電商是一個道理的!

騰訊的核心業務就是社交遊戲,而阿里最核心的是是零售電商。雙方都想在對方的領域分一杯羹,阿里的釘釘,騰訊是京東的第二大股東。可以說雙馬之間真是針鋒相對,做為互聯網行業的兩位大佬,成熟的公司平臺,強大的資本技術。雙方都有實力有能力有野心介入各自的的領域,同時也是互聯網公司發展的需要,所以阿里做遊戲並不為奇。


網易跟騰訊的遊戲業務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王者榮耀》《大話西遊》的普及率跟所使用的人群也是阿里眼紅的。阿里做遊戲或許並不是為了簡單的利益其戰略目標是非常有遠見的。

再說了當下社會對遊戲行業的看法早已不是九十年代談遊戲色變的時候了,遊戲行業已經是熱門行業是高薪行業,利益巨大。


但是遊戲要適度特別是對於學生來說,適當的遊戲放鬆也是好的,如果痴迷於遊戲那就是有害了。


阿振zz168


說好的“餓死也不做遊戲”呢?

還記得十年前馬雲說過“阿里餓死也不做遊戲”嗎?

2008年電子商務專題彙報匯中,馬雲公開表態“餓死也不做遊戲”,2010年6月,馬雲向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彙報中表示,“我們堅定地認為遊戲不能改變中國,中國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都玩遊戲的話,國家將來怎麼辦?所以遊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人家投,我們鼓掌,但我們不做,這是我們的一個原則。”

然而,在2017年3月的戰略發佈會上,阿里遊戲總裁史倉健正式宣佈阿里全面進軍遊戲發行。此外,阿里遊戲並非單槍出馬,阿里旗下的阿里文學、阿里影業將與阿里遊戲深入融合打造遊戲IP生態。


但確實,阿里巴巴再不進軍遊戲行業就真的來不及了。如今,遊戲行業可以說是來錢最快的,網易遊戲和騰訊遊戲平分天下,2017年騰訊在遊戲板塊更是秒殺網易。作為騰訊公司最大的互聯網競爭對手,兩者明著搶奪新零售、共享單車、外賣領域等市場,遊戲這一塊騰訊賺得盆滿鍋滿,阿里巴巴怎麼可能不眼紅?

而且除此之外,最讓阿里擔心的不是遊戲業務的營收,而是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遊戲行業聯合遊戲視頻平臺所滋生的用戶流量被競爭對手佔有。阿里相比於騰訊最大的硬傷就是社區這塊,騰訊社區產生的用戶粘性極高,微信、QQ海量用戶,流量可以說是指到哪打到哪,根本不怕遊戲產業跟不上。


華爾街見聞


我認為並不是阿里對遊戲業務不放棄,而是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阿里對於遊戲產業的態度也隨之變化而已,以下是近幾年阿里對於遊戲產業的表態:

具最新的消息稱,4月2日阿里還獨家代理了《旅行青蛙》在中國的運營權,在遊戲產業的佈局可謂更進了一步。首先,我認為在當初馬雲表示“餓死也不做遊戲”,此言非虛,主要是因為當年馬雲的電商業務初見起色,而且遊戲產業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火爆,因此馬雲當時對遊戲產業的表態,既沒必要進軍遊戲產業,又可以高風亮節,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謂“阿里一直對遊戲業務不放棄”之說了,但問題是為什麼馬雲現在要開始進軍遊戲產業了呢?遊戲產業巨大的市場空間肯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個我們不必過分強調,我想給大家說的是,在阿里內部有另有哪些因素讓阿里選擇開始進軍遊戲產業。

一是因為2014年6月阿里收購了UC優視,雖然UC是以瀏覽器起家,但是其旗下的UC九遊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這個UC九遊也正是阿里遊戲的前身,從阿里對於遊戲產業的不同表達來看,早在2013年就阿里就已經有計劃涉足遊戲產業,因此這次收購UC優視就給了阿里一個絕好的契機,正式進軍遊戲產業。

二是阿里的產業佈局已經非常豐富,進一步開拓遊戲產業也更加順理成章的事情,目前在阿里大文娛產業當中,已經佈局了阿里文學、影業、優酷土豆等,這些產業也正是跟遊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隨著阿里雲的發展,阿聯對於數據的整合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具備了進一步開展遊戲產業的前提條件。

識淺言深,歡迎評論。


木石心志


某日,在一座仙氣縈繞的山上,迎來了一位相貌稱不上好看,穿著算不得華麗,眼神卻帶著些許驕傲的中年男子.看他神情,似乎也是想到那山頂的[太極觀]去求得一簽."大師,最近我修煉的'電商'功法似乎已到達瓶頸,儘管潛心修行,卻多日未見成效,還請大師指點."說完,便向院中那位白衣老人作揖.白衣老人似乎並未聽到,只是專心在那指點身前一位 10 多歲的小孩修行某種功法.中年男子也並未在意,在那靜靜地等著.果然,不一會,白衣老人便揮手招他過去,"大師..."他剛想開口,卻被大師打斷:"這個錦囊拿去."說完,便揮手送客.中年男子拿著錦囊,臉上顯出笑意,向大師感謝拜別後,就急匆匆地離開.一出門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錦囊 -- "遊戲人生".

中年男子看著這四個字,不由地皺起了眉,他知道,這並不是大師讓他不問世事,只管遊戲人生.這是他在多年前發誓絕對不碰的一種功法彙總,那時,他向中原大地起誓:"就算是餓死,也卻不碰遊戲".卻未曾想到,如今的局勢下,他不得不去修煉這一法門.

隨著阿里在各個領域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建樹,但這隨之而來的也是各個領域越來越近的天花板,而阿里卻唯獨在遊戲一行未見成效.而如今,遊戲這塊大蛋糕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阿里沒有一絲理由去放棄.並且,依靠於淘寶在遊戲產品交易數據,阿里有能力為大眾提供針對性的遊戲產品.

並且,隨著中原各種"遊戲領域"功法的出現,不斷的吞食著大批人員,不斷地得到壯大,阿里雖然有著不菲的人員基礎,但長久之際,終究禁不住如此的消耗.在這瞬息萬變的中原大陸,只有穩穩地拿住人員,才能長久立足,否則,只會被其他的吞食或合併.

最後,隨著這些大門派的競爭,我們是不是能夠更加便宜地獲取各類遊戲功法呢?或許再也不用受"沒錢練 NMP 遊戲喲"的鄙視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