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家長如何處理寶寶的小情緒?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大約1歲半之後,伴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幼兒漸漸發展出複雜情緒,例如尷尬、害羞、內疚、驕傲。這些情緒有時候被稱為自我意識情緒,因為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對自我感覺的降低或提升。比如,那些因為恭維過度和被要求在陌生人面前表演節目而感到尷尬的幼兒必定是能自我再認的孩子。而像羞愧、內疚、驕傲等自我評價性的情感則不僅需要能夠自我再認,還需要能夠理解和評判個人行為的準則。


到了3 歲,當孩子能夠更好地評判自己表現的優劣時,他在成功地完成一項困難任務後會表現出驕傲的情緒,也會因完不成一項簡單任務感覺羞愧。


教養提示:給孩子的自我情緒符合社會規範的引導自我意識情緒的發展既同自我意識的發展有關,也同成人的引導有關,成人不妨在對孩子何時應該感到自豪、羞怯或內疚進行引導時,將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傳遞給他們,比如,“這麼小就會照顧奶奶,你真該為自己感到驕傲。”“你把小弟弟的玩具搶走了,弄的小弟弟沒法玩,不慚愧麼?”等等。

總之,情緒是孩子身心發育過程中自然出現並豐富的心理現象,就像成人一樣,有內外部刺激,孩子就難免有情緒反應,這都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只要孩子的情緒反應是“應景”的,就應該是被允許的,家長不可把自己對情緒的主觀好惡加在孩子身上,強行壓制孩子的負面情緒,那樣只會讓孩子的正常心理體驗受到干擾,甚至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孩子的情緒,也是家長了解孩子內在需求的一個窗口,明智的家長,會通過孩子的情緒反應,細心識別孩子的身心發展需求,並及時或延時予以合理的滿足。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寶寶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欲求得不到滿足

寶寶自出生後就有情緒反應如喜悅、厭惡、憤怒、煩悶。這些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相繼複雜。對於處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來說,這個年齡段的情緒反應主要與他們的需求是否非得到滿足有緊密的聯繫。如果他們在吃喝玩方面都得到了滿足,就會表現的很快樂。心智會得到良好的發育,適應性也相對較強。反之,如果孩子沒有得到滿足,他會產生煩悶、暴躁的情緒,影響身心的發育。

缺乏維生素B2

維生素B2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小孩子生長旺盛,缺乏即易引起脾氣暴躁、煩躁.

如何應對寶寶的煩躁情緒

幫寶貝排除煩躁的因素

外部壓力是給寶寶帶來煩躁情緒的重要因素。當寶寶發脾氣或哭鬧時,媽咪可以安靜地在一旁陪著。等他情緒平靜後,可以耐心地詢問寶寶煩躁的原因。找到原因後,媽媽可以幫忙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讓寶貝正面理解,告訴他再遇到同樣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只要媽咪有足夠的愛和耐心幫寶寶排除煩躁的因素。他在控制情緒的和處理問題上都會得到進步。

為寶寶做按摩,緩解壓力

按摩是安撫寶寶煩躁情緒的有效手段。一般接受按摩的寶寶大部分可很快安靜下來。大大降低了他的不安情緒,同時,這也是增進親子感情的機會。

正確對待寶寶的情緒

3—5歲的寶寶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弱。如果因為一件小事寶寶發脾氣,父母要尊重寶寶的情感,允許寶寶哭鬧、喊叫。當寶寶有需求時,父母要耐心傾聽,只要不是過分的要求,父母應儘量滿足。如果滿足不了,要用寶寶理解的方式向他講道理,而不是對其嘲笑或打罵。

給寶貝足夠的關愛

部分寶寶發脾氣也是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希望得到媽媽更多的關心。這時,媽媽可以告訴寶貝自己是愛他的。要儘量陪伴在他身邊,多些耐心和關愛。不要自己發脾氣更不要懲罰孩子。

每位寶寶都是上帝賜予你的小天使,父母的陪伴是對他們最好的愛。

繁華的都市,忙碌的生活,只需你每天抽出一小時和孩子玩遊戲,做家務。既促進了雙方的感情,又增長了孩子的智力。何樂而不為。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件,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錢錢。(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完全無收費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育兒知識分享


首先要認同寶寶的小情緒,給予孩子一個擁抱或者語言安慰,孩子的情緒得到共情和釋放,會很快安靜下來。然後看看孩子為什麼鬧情緒,小一點的孩子不會自己表達,家長要看看孩子是不是餓了或者困了,還是其它原因,找到原因解決問題;如果是大點的孩子,孩子的情緒得到你的共情,等他平靜下來,他會主動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家長根據情況正確引導孩子,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不要一點點問題家長就幫忙解決。



孩子有小情緒時,千萬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訓斥或者置之不理。


成長的美麗


隔離法

關黑屋與關亮屋的區別

學齡前兒童的自我反省能力較低,“關黑屋”只能讓孩子感到緊張恐懼,並不能幫助孩子反省錯誤。這與成人常用來嚇唬孩子的話(“大灰狼抓小孩”“醫生打針”)一樣,不僅會使兒童產生心理壓力,形成膽小、軟弱的性格,也會使兒童形成錯誤的社會認知。

我們更強調的是“關亮屋”的方法,即隔離法。讓孩子暫時離開引發不良情緒和行為的情境,讓孩子待在一個單純或無聊但有光亮的地方(某個房間或隔離椅),在一定時間內限定幼兒的行為。隔離法的短期目標是糾正孩子的不適宜行為。長期目標是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隔離法的操作要領:

(1)隔離法適用於孩子的攻擊行為或憤怒情緒。像孩子的焦慮、恐懼等情緒問題和安全感問題,就不宜採用隔離法。

(2)選擇最佳的隔離地點。隔離地點應是安全但孩子覺得無聊的,如沒有可以說話的人、沒有任何的玩具,光線充足不使孩子感到害怕,並且家長可以及時趕到的地方。2-4歲兒童可以用隔離椅,即搬一把椅子讓孩子坐在家長視線範圍內,要求他在一定時間內不能動。5-7兒童歲可以用隔離間,但不要將孩子反鎖在房間內。

(3)適宜的隔離時間。決定使用隔離方法,就要態度堅定,切不可只警告不執行,否則很難培養孩子對規則和權威的敬畏感。隔離時間一般為1歲1分鐘,3歲3分鐘。家長也不可因氣憤而肆意延長隔離時間。

(4)隔離後要和孩子討論。家長要讓孩子明確他被隔離的原因,尤其是他所違背的具體行為規則,總結正確的問題解決辦法。

(5)起初孩子可能會抗拒這種方法,家長可先與孩子在隔離處待一會兒,告訴孩子:“你必須在這裡安靜一下,時間到了才能離開。”

事例2:

彤彤生氣的時候很容易情緒激動,每次都會面紅耳赤、呼吸急促。媽媽很擔心彤彤生氣的時候會背氣而發生意外。專家告訴了彤彤媽一個好方法:媽媽引導寶寶跟著做動作,雙手握緊拳頭,堅持一會兒,再慢慢鬆開,邊做邊說:“握緊拳頭,握緊拳頭,生氣小蟲,全都飛走。”彤彤情緒激動的時候,堅持了幾次這樣的方法,果然很有效。現在彤彤自己也能嘗試調整情緒了。

放鬆法

當人處於某種情緒狀態時,身體也會產生相應生理反應。如:愉悅時會嘴角上揚,生氣時會呼吸急促,恐懼時會身體發抖……

放鬆法就是通過調節和控制生理反應來緩解心理壓力的情緒管理方法。尤其適用於還沒有正確掌握如何放鬆自己身體而又易緊張的孩子。

放鬆法的操作方式:

呼吸放鬆法:

不僅是兒童,就連成人也會在情緒激動時呼吸緊張,更嚴重者會出現呼吸暫停,呼吸痙攣的情況。因此,引導兒童學會呼吸放鬆法,對情緒管理、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呼吸放鬆法就是腹式呼吸,即“深呼吸”。儘可能地吸入一大口氣,讓腹部膨脹,憋住氣,再慢慢均勻地吐氣,吐長氣,暗示自己心中的緊張、煩惱都吐出去了。這樣反覆幾次,就能大大緩解緊張的情緒。

肌肉放鬆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充分繃緊肌肉,然後再放鬆肌肉,交替感受緊張和放鬆的感覺,最終達到放鬆的目的。肌肉放鬆法可以從手開始,逐步過渡到手臂、肩部等身體部位。

操作流程:

1.閉上眼睛,集中精神感受身體各方面的放鬆。

2.吸氣時,緊繃肌肉,約五秒鐘;

3.吐氣時,緩緩地放鬆,約十五秒的時間;

4.從中體會緊繃與鬆弛時的差異,每個部位做兩次,等到感覺各部位均已經放鬆後,可以靜坐一段時間。

運用此法的過程中,家長們也可像彤彤媽一樣結合兒歌和遊戲,這樣便於孩子理解和記憶,也增加趣味性。

聯想放鬆法:

此法適用於3歲以上的孩子。通過語言暗示或主動想象,聯想積極開心的事物,進而緩解消極情緒。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可適當引導孩子想象一個簡短的故事或情境。如“現在有隻小兔子在綠綠的青草地上跳著,跳呀,跳呀,跳到了寶貝的手上,親吻了寶貝的臉頰。”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件,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錢錢。(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完全無收費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久隱290


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我認為孩子有小情緒了,肯定是有原因的。像我家寶寶沒有滿足他的想法的時候會發脾氣,餓了、渴了、困了都會有小情緒,只要給他解決問題了,他就好了。


所以,家長想要處理寶寶的小情緒,就要先觀察寶寶為什麼有的小情緒。首先看看寶寶是不是需要吃飯、喝水、睡覺了,然後看看寶寶表情、動作等,判斷寶寶是否哪裡不舒服,最後就是看看是不是哪裡沒有滿足他。

這樣之後,再根據寶寶的情況,解決他的小情緒就會簡單很多。生理需求,直接滿足他就好。身體不舒服的, 按照經驗或者去醫院也能解決。心裡沒有被滿足的,滿足他,或者轉移他的注意力也能輕鬆解決。

歡迎關注、點贊,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