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古代最難吃的一碗飯,有機會自己點菜,但吃完就得掉腦袋

所謂民以食為天,在古代能不能讓百姓吃飽飯,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歷史上無數經驗告訴當時的皇帝,如果壓榨到百姓吃不飽飯,那麼就無數的難民就會揭竿而起,鬧不好江山就要易主。

然而即使再餓,有一碗飯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吃,為什麼?因為吃了這碗飯,就會人頭落地,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這碗飯就是古代的斷頭飯。

古代最難吃的一碗飯,有機會自己點菜,但吃完就得掉腦袋

斷頭飯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莊王平定大臣叛亂,對於造反的人,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腦袋搬家。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德,拉攏朝中舊貴族大臣的人心,於是楚莊王下令,讓叛臣及家屬在行刑前吃一頓飽飯,後來被其他的諸侯國效仿,慢慢變成一種規矩,直到現今。

到了宋朝時期,宋太祖趙匡胤還頒佈政策,規定每個死刑犯行刑前,必須有權利吃一頓飽飯,甚至連斷頭飯的規格都定好了,大概五貫錢。再後來,死刑犯還能自己點菜,選擇要吃什麼。

古代最難吃的一碗飯,有機會自己點菜,但吃完就得掉腦袋

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死刑犯行刑前,經常會有一碗飯,飯裡還會加個雞腿,這其實是對無親屬的刑犯的標準,有家屬的刑犯會在行刑前,前來送最後一程,也送上最後一頓飯。

古代最難吃的一碗飯,有機會自己點菜,但吃完就得掉腦袋

然而,由於歷史的發展,監牢裡的潛規則越來越多,很多死刑犯的斷頭飯都被層層剝削,有時候斷頭飯只變成一碗白飯。當然,既然要死了,很多犯人也無心吃了,更不可能有人會去追究。

古代最難吃的一碗飯,有機會自己點菜,但吃完就得掉腦袋

斷頭飯的規格保留至今仍在實行,這可能是對一個將死之人最後的憐憫,犯人也可以通過這碗飯,懺悔自己所犯過的罪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