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高考填志願時有人建議第一個要衝一衝,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衝嗎?

珍惜內女人


填報志願第一個學校要不要衝一衝?

首先要明確定義什麼叫衝一衝?我們理解的衝一衝是相對考生分數實力而言,一般來說填報高於自己實力的學校就屬於衝一衝。

填報志願要不要衝一衝?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也很有代表性。如果是順序志願的情況下有人建議你衝一衝,他不是外行,就是故意害你。因為一志願一旦衝不上去落到二志願學校,錄取學校的層次就會一落千丈。

現在填報志願要不要衝一衝?肯定是指的平行志願。因為平行志願的一個最大優點,也是帶給考生的福利就是允許考生衝一衝。因為平行志願可以填報A、B、C、D等若干個貌似平行的學校,只要梯度掌握好,投檔的時候考生的分數達到哪個學校的投檔線就能投進哪個學校。於是“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幾乎成了考生家長們填報志願的法寶。首先幾乎所有省市高招辦的專家都這麼說,各個高校招辦的專家也這麼說,各個中學老師還是這麼說。在談到C的時候,還要補充一句“要拉開足夠的梯度”。於是,有考生家長堅信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就能“夠上哪個錄取哪個”。“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幾乎成了在志願填報中佔主流地位的填報方法。所以填報志願時候有人建議第一個要衝一衝再正常不過了。這樣填報志願的最大優點是簡單。由於各省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同時,也同時實行了考後知分知線報志願志願。說句實話,在考後知分知線的情況下,選擇五六所平行志願的學校,保證命中一個所選高校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如果在選擇一所滿意的高校的前提下,保證所選專業也比較滿意。用“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方法是很難奏效的。

上面提到的考生家長堅信“夠上哪個錄取哪個”應當不是專家說的。嚴格地說應當是“夠上哪個投檔哪個”。高考錄取有“投檔”和“專業錄取”兩個程序。投檔的時候是隻看分數“夠上哪個投檔哪個”,投檔成功之後再進行專業錄取。有考生家長也許這樣幻想:衝高的A校只填報能接受的專業不服從調劑,萬一A校專業衝高進不去,拉開梯度填報B校滿意專業,至少保證B校滿意專業的做法。千萬注意,這是絕對行不通的。

專業錄取的時候要根據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進行,如果考生不符合專業錄取條件(例如身體某項不合格)或者所填報的專業都不能錄取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將會被退檔。千萬要注意退檔可不是從A校退到B校,而是一下子直接退到徵集志願或者下一個批次。要想規避退檔風險,一般來說A校絕對不敢填報不服從專業調劑。因為被A校調劑到不滿意的專業也總比下降一個批次好吧!所以只要A校選擇“衝一衝”,就等於宣告不在乎A校錄取你的專業。

那麼是不是平行志願下,多數考生不可能獲得滿意的專業呢?否!我們看看如果考生放棄“衝一衝”是一種什麼情況:

平行志願A放棄享受衝高,A校選擇提檔線低於考生實力定位的學校,填報考生心儀的專業。比如說考生的實力至少達到A校平均分的位置,考生選擇專業的空間變大。這樣就能保證既不擔心退檔又不擔心服從調劑的專業不合心意。其實每個考生都可以這樣做。說明錄取專業不滿意不是平行志願的錯,而是採A校“衝一衝”的錯。

放棄A校衝高雖然能保證較滿意專業錄取,但是這樣做會喪失可能上更高層次高校的追求,考生和家長們未必願意這樣做。這個只能您自己去權衡了。如果考生沒有足夠高的分數,又想上好學校,又想上好專業,幾乎就不太可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A校到底衝不衝高呢?

A校衝高(注意一定要服從專業調劑),B、C等校適度拉開梯度,能夠充分利用考生的分數錄取一所較高層次的學校,錄取專業不會太理想。

A校放棄衝高,填報較為心儀的專業。能夠充分利用考生的分數錄取一所層次適當的學校,但是錄取專業會較滿意。

懂得了這些,填報平行志願第一個學校要不要衝一衝?相信你已經會選擇了。


晨霧


你們都是自以為是,想當然而已!我告訴你們我兒子17年填自願的親身經歷,重慶的考了608分,按照他的意思最差也要填重大,因為是985。去他的成績排位4200名,參考16年的排位6000多名就能讀重大,妥妥的。他和他媽就是按照沖沖穩穩保保填的,重大就填在第三被錄取了,其實完全可以在確保重大能錄取的情況下前面五個都填沖沖沖沖衝再填重大保,因為有時好的大學可能會招不滿人而在補錄中降分錄取。後來的事實就是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都降分補錄的,我記得廈門大學是臨床醫學607。所以記住要查排位確保你的最低一個大學絕對能夠錄取的情況下要敢於博一把!更好的大學,當然這個要看好大學中最差的專業你能否接受!


怡帆人


個人不會選擇衝一衝。

要對自己負責,不要因為別人的一些話語就影響了自己的決定。


當年年少不太懂事,對於填志願完全不瞭解。個人不清楚自己的分數能夠上什麼學校,在老師同學的建議下選了一些學校,自己完全沒有了解那些學校需要多少分,畢竟老師肯定比我專業。填志願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填了幾個老師推薦的學校,最後一個不知道填什麼,就在報考指南書書上隨便選了一個學校。本來是湊名額的,沒想到我就是被這最後一個學校錄取了,只差一點就滑檔了。




再來說說我們班一個和我同分的同學吧。他可以說是非常倒黴的,志願和我差不多,都是聽了老師的建議填了一些學校。然而他的分數與那些學校的最低要求還是差了幾分。很不幸,我查到錄取通知的時候順便詢問了一下他的情況,結果一目瞭然,他滑檔了。我能夠體會到他心裡的鬱悶,都是當初的衝動造就了今日的結果。雖然最後他補錄和我進了同一所學校,但卻是冷門的專業,他對這個專業完全沒興趣,每次考試都要掛科,過的很不自在。

最後,上了大學,和室友偶然的一次聊天中我知道了當初他們都是把這個學校的志願放在第一位,力求穩妥。我才知道當初我是多麼的幸運被錄取了。

在此只是個人的瞭解,最好還是穩一點好。先了解自己所要填報學校的最低分數線,再去相應的學校貼吧諮詢或直接致電該學校招生辦問個清楚。這麼多年的學習,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因此填報志願還是穩妥為好。


你淚氣好大


大部分人不適合衝分,因為報考志願從規則設置的初衷就是“什麼樣的分數,什麼樣的位次,報考什麼層次的學校”。


很多人報考志願,想要採取衝分的策略,實際上是一種博弈心理,比如A校在一個省份2017年錄取最低位次6000名,你的位次在6500名,基於不想浪費每一分的心理,最終你選擇報考A校。

這樣做的結果呢?一是有可能你會被A校錄取,但是會被調劑到無人問津的一些冷門專業,二是你的分數由於過低,被退檔(意味著你浪費了第一志願)。

第一類情況的出現很多人應該也能理解,舉個例子,在朋友2012年高考填報志願時,北京大學在該省份錄取文科生,社會工作專業沒有招夠,直接降低到570分招生,本來按照往年的名次,北大這樣的學校與這個分數的學生是無緣的,但是新興的冷門專業,可能會被錄取。

第二類情況就更好理解了,在信息發達的現在,你所瞭解的報考信息其他人基本上都知道,很難存在依靠低分取勝的案例。在按照學校的想法,每個學校都希望自己的錄取分數線逐步上升的,畢竟這對於今後的學校的發展、招生都有幫助,把低分招進來,會給下一屆學生報考志願怎麼樣暗示?

綜上,既然絕大部分人不適合衝分,那麼哪些人可以選擇適當衝分呢?①想要985、211名校畢業生的學生,專業冷門無所謂(至少佔住一個)。②衝分學校有冷門專業,正是自己喜歡的專業。而且基於自己的專業選擇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最後,當選擇衝分時,一定要選擇穩妥的保底學校,這樣至少可以不會讓你沒學可上。

報考志願


學習源動力


我的意見是當然要衝,但是這種衝不是無頭蒼蠅似的盲目的衝,而是有目標性的去衝。

具體來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和說明。:

第一、要在確定自己保底學校和專業的情況下去衝,只有在這個情況下去衝,才能做到心裡有底,才能不慌。

第二、衝不是盲目的去衝,而是一定要看你所衝的學校中,有沒有自己無法接受的專業。如果有無法接受的專業,那麼這個專業極有可能就是你衝進學校之後,被錄取的專業。如果有自己無法接受的專業,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換學校,換學校,換學校,最重要的事說三遍。你不能在一棵歪脖樹上吊死吧?那麼多同檔次的學校,就再不能換一所嗎?

第三、如果你衝的學校,在本省錄取的所有專業,你都可以接受,也就是說。無論你被哪一個專業錄取,對你來講都是可以接受的專業乃至於心儀的。那麼這個學校你就放開膽子去衝吧,只要被提檔,一般不會被退檔,這種情況下的衝就一定是成功的。

第四、衝的學校一定是外省的學校。因為本省的學校在本省招生的專業和人數比較多,所以你只要衝進去,就極有可能是被調劑的。而外省的學校在本省招的專業和人數少,因為相對人員比較少,這樣反倒對沖來講是一個極為有利的因素。

第五、在衝的時候可以將前面的幾所衝的學校採用並列的方式進行。衝的學校完全平等對待,少設分數的檔次或者不設分數的檔次。這種情況下,衝上去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最後,一定要把自己保底,或者說兜底的學校和專業搞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前面幾個志願全部衝擊失利,也有兜底的學校在那裡撐著,這樣也不會使自己,最終落得一個專業和學校兩空的最壞結果。

所以說,對自己的定位是採用是否衝的這種填報方法的至關重要的一點。

謝謝大家。!


甘肅高考志願幫


高考填志願有人建議“衝一衝”,我的看法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而事實是我孩子就經歷了這樣的情況,我們的選擇是“不衝”要“穩走”。可能大家都知道“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而是要因人而異做出不同的選擇的。

所謂的“衝”就是指自己的高考分數出來後,根據以往經驗判斷,自己不可能十拿九穩能上某個大學,要冒險選擇。這時候選擇填報這個大學,最好的結果是被錄取,當然還可能錄取不了,或者能被提檔但是可能會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如果你選擇不服從調劑,那就有可能被退檔,一旦被退檔就意味著今年就不能上本批次大學,只能報考下一個批次的大學了。如果服從調劑,那就意味著被這個大學錄取了,但不是自己心儀的專業,甚至是該校最垃圾的專業。正因為存在這兩種不如意的可能,並且是以犧牲專業為代價,才叫做“衝”呢。

那麼什麼情況下可以“衝”呢?一是填報志願以學校為先,只要能上985就不上211,只要能上211,就不要普通本科,哪怕是上該校最差的專業也能接受。因為將來就業可能很多企業和單位非985、211學歷不錄取。比如,去年河北某考生高考分數578分(河北理科本一錄取線是485分),這個孩子一心想上個985大學,哪怕是最差的專業也能接受,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並且服從調劑,如願衝進了985大學,而去年西北農林科技的提檔線是577分。二是有復讀的打算。這種情況下可以衝一下,能成功自己就如願以償,算是賺到了,不成功大不了復讀一年再來。

像我孩子當年分數可以上985,但是上不了其中的好專業,再加上他有不願意讀的專業,而且我們不想復讀,因此在填報志願是我們是抱著“求穩” 的原則來的,我們更看重專業,就選擇了211大學裡面的某個強勢專業。

“衝與不衝”是沒有絕對要求的,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有注重學校的,有看重專業的。大家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斟酌吧,怎麼選都是有利有弊,不可能把所有的好處佔盡,就看自己怎麼選擇平衡了。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到題主。


道道快談


這個問題恐怕是即將踏上高考學生以及家長頭疼的一件事,今天我們來仔細說一說。

如果你的分數處於600以上

我們都知道600分以上的學校,都是名校,基本所有專業都不差,無論將來處於什麼專業,我相信大部分企業還是非常認可的。那麼你第一志願衝一衝當然好了,這個我建議還是稍微衝一衝10分左右就可以吧。


如果你的分數處於550-600分

這個層次的學校基本都是一本稍微強一點點的學校。這些學校畢業的學生,一般企業也是認可的。可是,更大的企業不見得認可了。所以,這個分數的同學,如果你的膽子比較大我也建議機會合適,能衝就衝一衝,也是穩妥起見,還是10分左右。但是,對於更多的的同學,我還是建議不要衝了,穩妥選個好專業,將來肯定錯不了,因為你即是名校,又是名校的好專業,那麼肯定行。

如果你的分數處於500-550分

這個層次的學校,一般就是比一本線稍微好一點的學校,或者說上一個層次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了,這些同我,我一點也不建議衝了。好好報考吧!爭取去一個好學校的好專業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分數處於450-500分

如果你的分數這樣,那麼一點也不要衝了。也不要去一本了。選一個好二本里的好專業,那是最好的!很多人都說衝一本,可是你這個分數,去一本學校也是那個學校最後的專業。而學校又是普通的一本,沒啥大的優勢。



如果你的分數處於300-400分

那就不要衝了,好好選一個好學校的好專業就可以了,沒啥必要衝了。


小張老師的分享


看到了很多答主的回答,在這裡說說個人的看法也說一點其他答主可能沒有涉及到的觀點。

現在大部分省份除了提前批的批次,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目前採用的都是平行志願。平行志願有三個特點,分別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和一次投檔。而這個一次投檔也給考生的報考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也就是你一旦被院校提檔了,但是你的分數不滿足專業的錄取分數線而且你不選擇服從調劑的話,你就會直接掉到下一個批次。舉個例子,假如說清華大學在你所在省份提檔線是680分,你考了682分,在檢索的過程中你被清華提檔了,但是你填報的幾個專業當中最低的錄取分數線是683分,然後你還不選擇服從調劑,這個時候你就會被學校退檔直接掉到下一個批次也就是二批裡面。所以對於一本線上五十分以上的學生一定要填服從調劑,否則掉到二本對孩子分數損失太大。


就是因為有了平行志願一次投檔的特點,才會涉及到我們說的衝穩保梯度的設置。作為衝穩保的院校該不該衝,我們也要分開來看。因為在高考的過程當中有大小年的情況,就是報考人數多少的情況,所以有些院校的分數波動是比較大的。比如像今年在黑龍江招生的天津大學,平時提檔線在600左右,結果17年最低提檔線降到了四百多分,再比如在遼寧招生的中國醫科大學平時提檔線560左右,17年490分左右,那麼對於這類學校我們是值得衝一衝的。所以衝的院校大家要考慮清楚這所院校是否值得孩子去衝,比如一本線邊緣學生想不想上一本,211/985院校邊緣學生是否有名校情節,這所院校的招生專業是否是孩子能接受的,都是我們選擇衝一衝的院校應該考慮進去的。
衝一衝的院校也不都是超出孩子高考分數的院校,比如說一本填報五所院校,如果你都填報相同分數段的學校,一旦當年分數偏高,你很可能出現調檔的情況。所以再設置衝穩保的院校,要兼顧專業的分數,比如你考了500分,就要預留出5-15分作為專業選擇的分數,這樣梯度拉開的同時也兼顧了專業的選擇,不至於被調劑到不理想的專業。


進擊的唐老師


要不要衝?其實也就是說你是選擇好專業還是相對好學校的問題

那麼

第一種情況:分數位於普通本科階段

這種情況是不建議衝的,都是普通本科,好一丁點體現不出啥來,但是專業就不一樣,好多工作對專業還是要求很高的,專業直接關係到就業,以後的發展,千萬不要小看專業!

第二種情況:分數位於重本的臨界線或985和211的臨界線

這種情況是建議你可以適當的從以下的,畢竟985、211、普通本科是三個不同的層級,但是也要規避被調劑到一些特別接受不了的專業,比如說林學、比如說護理學,都是很多人沒法接受的

第三種情況:分數遠超重本

曾經有一個問題說:為什麼好多人選擇報浙大復旦的金融學而不選擇北大清華的化學生物呢?其實就是這個原因,已經能上了重本了,當然要把專業放在第一位,試想一下北大清華的生物學畢業生能進入商界嗎?

當然,不是說生物學不好,只是說不要只想著衝名校,要跟自己的實際喜好相結合!

總之,可以適當衝刺,但不要只考慮上名校!

記得關注呀!


小張老師126




這個提法是出現了平行志願才有的。

以江蘇省為例,2017年由於本科批次由三批變成了兩批(本二本三合),相應的平行志願的志願數由5個變成了8個。

這麼多的志願該怎麼填才合理?

很多專家認為,要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甚至還有墊一墊的說法。目的是拉開志願間檔次,提高投檔的機會。

這種方法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卻忘了一點。衝一衝的學校,勉強壓線進檔,你就可能是所有考生中的最低分。那麼在專業錄取的時候,你將處於絕對的劣勢。會導致專業錄取時競爭不過其他考生,可能會被調劑。

如果不服從調劑的話,就可能被退檔。一旦被退檔,本批次你就沒有機會再被投檔了(一次投檔原則),那只有等待徵集志願碰運氣了。徵集志願都是本批次未招滿的專業,想想也不是什麼好專業。如果徵集志願也錯過了,那就要滑檔。本一滑到本二,本二滑到大專。這個就是衝一衝可能帶來的後果。

所以我的建議是,在填報志願的時候,A志願要留有一定餘量,保證專業錄取的時候佔得先機,被喜歡的專業錄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