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為家長,應如何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

喜歡我請加油討厭我請繼續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如果非得說上幾句,那麼我只能說:用心!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有一種感覺:好的孩子似乎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這真的是一種認知上的偏見,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只是那些看起來比較好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每天都會用心的幫助孩子們改正了一些不足的問題。

這裡必須要注意的一點,一個好的教育,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它一定是依靠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作為家長,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需要有幾個認知作為基礎:

1、每個孩子都有是“好壞”一體的

2、家長想改變孩子之前,一定要先把自己先搞清楚了,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孩子。


要求孩子怎麼樣之前,我們先得要求自己做到什麼程度。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如何如何,這是索取,往往換來的是後期的反抗和叛逆。

在我們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有覺知之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自信樂觀上進的品格比成績重要

2、家庭教育,注重的是育心,而不是知識傳授。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那麼教育方向就出了問題。

3、家庭教育蘊含在日常的生活中,它最好的潤物細無聲的,是言傳身教的感染式的教育。

4、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比給孩子灌輸知識更重要,與其給孩子講很多的知識,不如給孩子提出能夠引發他好奇心,調動孩子去思考的啟發性問題。


我是翼翔老師,喜歡教育,歡迎關注我。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新手爸媽準備好應對嬰兒了嗎?

對於新生兒你可以經常和他面對面,或利用鏡子讓他注意到自己。

給寶寶做嬰兒撫觸,對寶寶全身進行愛撫和觸摸。

雖然新生兒更多時間在睡覺,但他醒著時你一定要和他"交談"。

第2個月

趴臥練習,每天做兩到三次,鍛鍊寶寶頸部和上臂的肌肉力量

拿香皂或醋給寶寶聞,看他會有什麼不同反應。

回應寶寶的"啊啊"、"咕咕",鼓勵"交談"。

第3個月

讓寶寶側臥,用玩具引導他轉向仰臥 (注意安全哦)。

製造各種聲音,如用搖鈴、擠捏塑料玩具,培養寶寶對聲音的辨別力。

穿著鮮豔的衣服走來走去,看寶寶如何追蹤你。

第4個月

假裝打電話或講故事,嘴型可以誇張些。

給寶寶手絹、帶柄的玩具玩,增加抓握機會。

讓寶寶在敲敲打打中去體會不同的聲音和節奏。

給寶寶更多的機會練習趴臥和翻身。

第5個月

多給寶寶可以用手抓的東西,讓他有機會用手瞭解世界。

用錄音機錄下寶寶的"話",再放給他聽,讓他了解"傾聽"的概念。

慢慢拉著寶寶的雙手讓他坐起,或支撐好讓寶寶坐一會。

第6個月

找一些色彩鮮亮的扣子或豆子,讓寶寶抓拿(注意防止誤食)。

經常把身邊的事物說給寶寶聽,鼓勵他去看、去摸、去感知。

適當減少抱寶寶的時間,多給他自由活動的機會。

第7個月

鼓勵寶寶拍手、雙手拿物體對敲,允許寶寶自己拿勺子。

跟寶寶玩"藏貓貓",用手帕把他心愛的玩具蓋上再揭開給他看。

開始讓寶寶區別一兩種顏色,比如從紅色開始。

第8個月

多告訴寶寶物品和他身體各部分的名稱, 並注意練習他配合手指指向的動作。

在寶寶前方用你自己或玩具引逗他向前,鍛鍊爬的能力。

鼓勵寶寶把一隻手裡的東西遞到另一隻手裡。

第9個月

給寶寶更多的機會練習爬行,用家中的玩具或物品為他的路途設置更多變化,他會覺得爬行很快樂。

幫寶寶瞭解身邊事物的因果關係,比如天黑要開燈,天亮要關燈。

第10個月

有意識地教他用"簡單的手勢"表示一些吃、拿、抱、再見等。

跟寶寶一起撿豆子,對玩具進行分類。

寶寶現在最喜歡模仿。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寶寶參與你平時做的事。

第11個月

如果寶寶喜歡站著,就多給他機會練習,他不喜歡就不要強迫。

有意識地選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食物和玩具,引導寶寶觀察理解。

寶寶喜歡把很多東西放在一個容器裡,再嘩地倒出來。

第12個月

鼓勵寶寶串珠子,給玩具分類。

給寶寶一個玩具娃娃,讓你有機會照顧別人。

給寶寶一個安全活動的空間,讓他練習站立、彎腰、走。


一家大手拉小手


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既然父母也是老師,就應該知道,對待孩子,尤其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要用心,而且要有耐心才行!

首先我們來說用心,或許很多家長都會說,你用心了,可真的是這樣嗎?買很多的學習資料、報很多的輔導班、買各類學習機等等,就認為是對孩子好,是用心對待孩子的教育了,錯的,孩子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這些,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愛的教育,用心,真正的瞭解孩子的內心,根據孩子的興趣,確定孩子的學習方向,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我們在來說耐心,很多家長性子太過急躁,總想一步登天,但你別忘了,我們面對的是孩子,是需要慢慢學習才能懂得知識的孩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篇故事,叫做《牽著蝸牛去散步》,其實,孩子盡力了,我們耐心一點,陪伴孩子慢慢認知這個世界,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

大家可以認真讀一下這篇文章,就能真正的理解孩子了!


陌上花開緩緩歸j



自強不息6844


因為你沒有給出孩子的具體信息,我就姑且猜你可能是準媽媽或者準爸爸,面對快要出生的孩子有些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以下都是基於這個前提假設的。


在回答問題之前,想請你先思考一個問題,你期待孩子長大了之後會是什麼樣的人?(請仔細思考這個問題,想象得越具體越好)


關於上面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一定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獨一無二的成長環境和經歷。不過這些答案還是大體可以分成幾種的。



第一,你希望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超過你自己。比如你希望他(她)非常有藝術才華,或者希望他有學習天賦,也可能希望他有經商的頭腦。這些希望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你對現實中自己的不滿意。


第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某種好的人格。比如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長成一個積極樂觀的人,或者強壯果敢的人,或者充滿魅力的人,亦或是冷靜但是超有智慧的人。這些希望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你對自己人格的某種不喜歡。


第三,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趕上你就已經很好了。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對自己的生活境遇不滿意,甚至心灰意冷,以至於不敢對孩子抱有任何美好的幻想,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其實不管你的想象是上面的哪一種,你潛意識裡都埋藏著對自己的某種程度上的不滿意,以及想通過改善孩子的生活境遇、能力和人格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無法實現的改變。然而,這種對孩子的期待,如果處理不得當,會變成孩子成長的壓力,甚至阻力。望子成龍,揠苗助長,各種壓得孩子喘不過氣的補習班都出於這種源自人性最底層的對改變的渴望。



那什麼才是科學的養育方式呢?以下從兩點來闡述我的觀點。


為自己的孩子創造比自己的原生家庭更好的養育環境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在“挫折教育”下長大的,我們的父母都覺得孩子不打不成器,“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樣的雞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似乎沒有經歷過挫折的成功在大多數人眼中是不正常的。我們的父母以為我們越挫越勇,最終是在他們的打壓下出人頭地的。而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越挫越不自信,最後把不自信刻到骨子裡,才是真實的情況。


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養育環境。在這個環境裡,“抱持”就是主題。所謂抱持,就是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充分的認可,在孩子受挫時給予無條件的支持。在抱持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能獲得這樣一種感覺——他的本能可以排山倒海般湧出,自己是被歡迎的。


“抱持”這個概念,看似簡單,實踐起來卻相當困難,需要父母不斷放棄自我,接納孩子人性中的本能。它與我們更習以為常的“挫折教育”,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以至於很多人將“抱持”稱為“溺愛”。



最好的期待


前面提到的對孩子的三種期待,不管表面上看起來是不是正面的期待,實踐起來都可能變成負面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舉個例子,假如你不喜歡自己的靦腆性格,從而對孩子發出了“大方”的期待。因為你傾向於相信自己的孩子容易和自己有同樣的缺點,你就會格外注意孩子平時“不大方”的表現,然後刻意的教孩子為人處世要大方得體。這樣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最後孩子很可能變得和你一樣靦腆。


有這樣一個實驗,隨機的在一組學生中選出一部分,告訴他們的老師,這些學生比沒被選中的那些學生更有潛力。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些被選中的學生,在老師的積極期待下,的確表現出更明顯的進步。這個實驗的設計者是羅森塔爾,這個權威期待的效應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學生自己並沒有得到“自己更有潛力”的這個信息,是他們的老師,在接受了這些學生更有潛力的事實之後,在潛移默化中,通過對待他們的態度上的微妙變化,強有力的影響了這組學生。在前面的例子裡,你並沒有將“我的孩子是大方”的這種想法接受成事實,所以你的期待依然不是正面的。


人們很難做到對孩子發出積極的期待,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期待都是和對自己的不滿意聯繫在一起的。所以,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期待就是:我完全信任你會成為與我不同的最好的你。



我在美國生活了十年,是機械工程博士,也是一個超級奶爸,更是一個終身學習者。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關於美國、育兒和科學的方方面面。

心靈抹茶


作為家長必須認真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如果一個孩子教育出了問題,做家長的後悔不說,直接影響著孩子今後的學習和工作,甚至人生的軌跡。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從那些方面抓起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

一、做家長的要率先垂範,注重言傳身教。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孩子,感染著孩子。孩子最善於模仿,如果家長孝敬父母,那麼孩子就會尊敬爺爺和奶奶。如果晚飯後父母拿起一本書看,孩子也會拿起一本書看。如果家長飯後或坐在電視機旁或玩手機,孩子也會如此等等。所以,要想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要從自身做起。

二、要關注孩子結識的夥伴,其夥伴是誠實、善良、積極向上的孩子,還是愛說瞎話、欺軟怕硬、滿不在乎的孩子。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講的就是這一道理。古代思想家孟子的母親就很注重這一點,她之所以三次搬家,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

三、做家長的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如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良好的作息習慣,良好的洗漱習慣,不挑食的習慣,勤儉的習慣,今天事今天做完的習慣等等。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的引導和督查。孩子一旦養成良好習慣,做家長的省心不說,將直接影響著孩子今後的學習和工作。

四、做家長的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多陪伴。每天晚飯後,家長可問問孩子今天學習的內容都會了嗎?班裡有沒有發生什麼高興的事或讓人煩心的事?等等,通過交流判斷孩子對善惡是非的分辨能力,發現有誤立即給以糾正。孩子做了好事家長要給以適當誇獎,給以激勵;同樣孩子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做家長的不能訓斥一頓或打一頓了事,要靜下心來,幫孩子找出犯錯的根源,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說錯話做錯事的危害,告誡孩子要記住,今後說話做事要三思而後行,才能不說錯話不做錯事或少說錯話少做錯事。

五、做家長的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要引導孩子多看正能量的書和電視節目,可用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的故事感染薰陶孩子,可用當今最美孝心少年感動中的故事教育孩子,要孩子做一個正直善良、不怕困難、勇敢堅強的人。

我上述一段話,希望能給家長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白雲放牧天空


前段時間看過一篇報道,說是現在的小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會在將來從事目前還沒有發明出來的工作。這意味著,現在他們還在接受“過去的教養方式”,卻要面對未來的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分析未來人才趨勢時,把人的能力分成了兩個部分,其中45%來自“顯性能力”,也就是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語言和專業技能;另外55%來自“隱性能力”,主要包括品格、觀念思維和格局視野三個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創造性地思考和迅速行動的能力,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不知道您的孩子是在哪一個年齡階段,我也不能具體給出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因為孩子的每一個成才階段所對應的具體教育是不一樣的。比如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每一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變化是不同的。沒有一個方法論是以偏概全的。

但是尊重孩子是每個一個年齡階段都應該要有的,您可能是一位母親,他雖然是您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但是從他出生之日起他也是一位獨立的人,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人物品,而是學會尊重和傾聽。

希望以上建議對您有所幫助


MBA張老師


孩子教育的結果最好的就是超越自己的家長,不求其他的,也就是比自己的父母要強,因為所有的一切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都是繼承自自己的父母,你憑什麼讓小孩出人頭地,首先你出人頭地了嗎?家長就是孩子的教育,超過家長的認知範圍的,孩子會學到,這個也就是超越父母的地方,但是要達到無人企及的高度,可能嗎?可能,但是概率太小了,所以家長只要帶著孩子一起成長就好了,那麼你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帶的,那麼這個臺階反而就倒退了,也許還不如父母的水平,所以家長應該停下來,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進步,一起成長,每個小孩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只要有自己的父母在,孩子一定能超越的!


雲遊輕攝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到底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老實說,這個問題很大也很複雜,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的,必要的話可以寫一本書 ,甚至一套書。根據我的經驗,我提一下三點建議: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最初的習慣和態度都來自於家庭。孩子的絕大多數優點和缺點都可以從家長身上找到痕跡。這些痕跡絕不是父母刻意教導的結果,而是孩子在有意無意中的模仿。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時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時刻觀察著你。

我們常說,家長優秀孩子也差不到哪去。這裡的優秀並不是說家長有多高的學歷,而是指品行。現在都強調原生家庭,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只有父母的行為舉止得當,才可能培養出理想的孩子。

2、家長要不斷學習。對於現在的家庭教育,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無知”的父母太多。很多人都在憑上一輩人的經驗在教育孩子,殊不知,很多的經驗都是不正確的。最近我在看孫瑞雪的《完整的成長》,裡面講到孩子的成長包括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精神這幾方面的成長,知道這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需要尊重孩子的感知,不要盲目打擾,以至於讓孩子失去完整成長的機會。

看到這些,我深深地感嘆,因為“無知”,這些年,我都在虐待自己的孩子,因為我的打攪,孩子的內在錯過了很多成長的機會,以至於現在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3、正面管教。這些年,關於教育的話題一直沒有中斷過,也一直沒有定論,中國的教育模式也是“百家爭鳴”,有人說要嚴管,推行棍棒教育;有人說要多表揚,力推賞識教育。不容否認,不管哪種教育,都培養出了優秀的人才,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每一種教育方法都有利有弊。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所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在這麼多的教育方法中,我覺得正面管教是適合大多數人的。正面管教始於孩子的出生,並持續其一生。它既關注孩子的需求,也尊重自己的需要。

正面管教強調的是和善而堅定,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當然具體怎麼做,建議家長們還是去找幾本相應的書去看看吧!


物語1978


有關孩子教育,應該說在不同的年齡時期有著不同的教育內容。

0~3歲孩子的意識處於生理意識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可謂啟蒙教育。1·訓煉大腦與四肢配合協調能力。通過引導孩子爬行、站立、走路、四肢協調運動等方式進行。2·訓練語言交流能力。通過講故事、唱歌、語言交流等,鼓勵孩子從被動的接受語言到主動的語言表達,中間注意發音的準確度和清晰度。3·認知訓練。給孩子提供色彩鮮豔的玩具和音樂遊戲等。讓孩子經常接觸外界和自然,發展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的靈敏度,誘導和鼓勵孩子觀察和思索的主動性。4·情緒和操守訓練。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情緒控制,自我調整。學會文明禮貌、尊敬父母。5·社會能力訓練。給孩子提供與同齡夥伴相處的機會,學習與人分享或合作。

4~12歲的兒童是其身心快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意識處於社會意識階段。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非常重要。1·制定兒童家庭生活作息制度,使兒童的學習、生活和體育鍛煉形成規律。2·培養孩子一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他們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3·培養兒童社會實踐能力。鼓勵兒童適當參加社會活動,在兒童遇到困難時,以鼓勵、疏導方式給孩子必要的幫助和支持。4·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禮貌、助人、尊老攜幼、關心集體等。


青春期孩子的意識處於心理自我階段。個體抽象思維能力越來越強,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價值體系,並以之作為評價外界事物的依據。在這一時期,家長幫助孩子完成由依賴向自我獨立的轉變非常重要。1·幫助孩子確立一個良好的自我意識。幫助孩子從外在形象和內在素質等方面作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並參考他人評說及社會比較等進行綜合的自我評價,得出客觀的、較為正確的自我認識。形成自尊、自愛、自信,又謙虛謹慎的自我。2·幫助孩子在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體驗自己的自我認知。對存在的不足不斷加已修正,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的個性性格和心理品質,並不斷完善。3·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個人和集體的關係,認識到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自我的人生價值主要在於對社會的貢獻。4·幫助孩子精確定位人生規劃。設計各階段的奮鬥目標。

培養和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各個年齡時期孩子的意識狀態,知道他們當時的思維和認知能力,從而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訓練中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興趣和需要。教育方法應以啟發興趣為主,因勢利導地自然進行,要讓孩子認識和欣賞自己,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