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美聯儲加息,中國跟不跟?

財經豹社 總主筆:申雨田

美聯儲昨夜鷹派加息,預計今年加息次數總數為4次,屆時中美利差將會大幅縮窄,那麼,中國會不會因為聯儲而加息,進而保持中美國債利差維繫在80bp左右?如果只考慮美國加息的因素,而不考慮往後歐元區貨幣政策收緊,我認為中國不會跟隨美國加基準利率,甚至是加國債利率,進而保持適度利差以維繫RMB匯率穩定。

首先,中國的存貸款基準利率更多掛鉤的是過去存量借貸,2015年至今美聯儲一共加息7次,但在2015年以後,中國的存貸款利率再也沒有變化過,原因是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不斷深化,存貸款利率都已經放開,存貸款作為基準利率的指導作用已經大幅下降。很明顯的一個例子是:隨著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上浮,資管新規公佈,打破剛兌等原因,目前市場平均貸款利率已經到了5.8%左右,與存貸款的基準利率已經形成較大差距。過去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如果說掛鉤的是存量債務,那麼現在的市場貸款利率掛鉤的便是增量債務。所以,在存貸款基準利率不斷失去“基準”作用的時候,中國不會隨著美國加息而調整中國的“基礎利率”。

另外,雖說我們的存貸款利率放開,不斷地市場化,但目前我國國債利率如果作為市場利率來說,其實也並非完全市場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中國還是一個金融封閉,外匯管制的國家,所以資本流動並不是自由的,所以,即便中美國債利差不斷地收窄,這未必會是資本外流的最核心因素,而致使資本流動的更核心來自於投資的收益率以及資本的安全性。在目前我國國債對海外放開,國外資本不斷流入中國債券市場來看,單純地用中美利差去判斷RMB匯率會有失偏頗。因此,即便美債利率不斷抬升,中國必須國債利率抬升以維繫利差進而穩定RMB匯率在目前根本沒有必要。

而中國貨幣當局很可能繼續會做的,除了跟隨美聯儲縮表(中國縮的是表外的表,影子銀行的表,美國縮的是美聯儲的表)之外,估計會在公開市場操作,和再貸款工具上(MLF,SLF等)上結構性,點對點的微調利息,而非動用存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國國債利率。而中國加市場利率的息,目的在於“結構性”的收緊增量信貸,更精準的抑制特定金融機構槓桿的擴張;而降準,卻在於使得更大範圍的金融機構在降槓桿的背景下,依舊得以獲取流動性,守住金融性風險的爆發。目前社融的大幅下滑,但金融危機卻未爆發,便是目前貨幣政策“緊信用,寬貨幣”的成功。

即便在當下,中美貿易戰之後,中國對海外逐漸放開金融管制,但在目前中國還未完全打開資本市場的時候,美國加息,中國在目前RMB強勢之下近期沒有必要也不會跟隨美國加基準利率和國債利率。

美聯儲加息,中國跟不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