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嘉興接軌上海盡銳出戰

來往滬嘉兩地,高鐵不到半小時;到2020年,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將形成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嘉興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嘉興與上海的每一步發展,都倒映出彼此的身影。

特別是去年3月,省政府批覆同意嘉興市設立“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範區”,按下了嘉興全面接軌上海的“快進鍵”。一年來,雙方互訪絡繹不絕,產業對接形勢喜人,民生接軌更是讓百姓收穫了滿滿的獲得感。

如今,嘉興又將在上海舉辦“2018上海·嘉興周”活動,擴大嘉興市作為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範區的影響力。未來,一大波交通、醫療、教育、人才、產業等方面的接軌舉措將相繼落地。接軌路上,我市全力以赴、盡銳出戰,為全力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更多嘉興力量。

接軌上海,實現共贏發展

嘉興與上海,地相鄰,水相連,人相親,從產業平臺到民生福祉,從民間潮湧到頂層設計,嘉興與上海從來不曾割裂。

時間回到22年前。1996年,上海陸家嘴矗立起一座“嘉興大廈”,這是“陸家嘴第一幢由外省地市投資建造的大廈”。《解放日報》當天以整版報道,主題便是“攜手!上海嘉興共揚帆”。

時間再撥到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親自擘畫“八八戰略”,其中提到要“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交流與合作”,為浙江發展錨定了接軌之路。

去年,省政府批覆同意嘉興市設立“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範區”,是接軌上海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乾的縮影。

而這之後,雙方的頻繁互訪,更為嘉興的接軌點燃了熊熊之火。去年6月、今年5月,我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學習考察。

今年5月23日到24日上午,市委書記魯俊,市委副書記、市長鬍海峰率領嘉興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考察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上海與嘉興地域相連、往來密切,將積極響應嘉興接軌上海、擁抱上海的意見建議,在基礎設施、產業合作、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不斷拓展交流合作新空間,更好實現共贏發展。

而隨著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成立,嘉興接軌上海不再侷限於只是雙方之事,而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必經之路。已經編制完成的《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為長三角城市繪就了發展藍圖,到2020年,長三角地區交通互聯互通、能源互濟互保、產業協同創新、信息網絡高速泛在、環境整治聯防聯控、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市場開放有序,藍圖上的每一個板塊,都能看見嘉興努力的身影。

接軌上海,就是接軌機遇

“新徵程上,上海正全力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其城市功能和地位無可替代。接軌上海,就是接軌機遇,就是接軌高質量發展,就是接軌國際化和現代化。”浙江省委書記車俊一語道破了接軌上海的重要意義。

“一園跨兩地”的張江平湖科技園最直接地感受到了“接軌上海,就是接軌機遇”。張江平湖科技園裡,一條界河穿園而過,河的北岸是上海金山,河的南岸是平湖新埭,一個園區橫跨了滬嘉兩地。滬嘉兩地的差別在這裡幾乎消弭,為園區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今年5月,長三角新松總部基地項目簽約,成為落戶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的首個基地項目。該項目包括“長三角新松機器人總部基地項目”和“中德新松教育集團長三角總部項目”,不僅有生產環節,更導入研發設計、人才培訓。

目前,已有27家科技企業落戶園區,累計投資超100億元,今年產值預計突破100億元。

借梯登高,嘉興與上海的平臺合作進一步深化。去年,嘉興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與上海各類開放創新平臺新簽訂了15個合作協議,平臺合作實現了縣(市、區)全覆蓋。產業層次也得到了不斷優化。2017年,我市利用上海引進億元以上內資項目52項,實到內資80.98億元。通過上海引進外資項目134個,其中世界財富500強項目7個,實到金額超11億美元,引進上海金融資本166.5億元。

大平臺引來了大項目,也帶來了創新要素的加速集聚。嘉興雅康博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許軍普,是嘉興科技城2017年度十大優秀領軍人才,去年底,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與雅康博醫學檢驗所聯合設立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精準醫學中心,成為全球生物醫藥領域成果轉化、產業整合和項目孵化的平臺。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是G60科創走廊的重要節點。去年3月,嘉興與松江、杭州三地簽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科創中心,G60上跑出了創新“嘉速度”。

據悉,2017年,滬嘉兩地共建科技創新載體18家,簽約科技合作項目154項。

接軌上海,民生先行

上午8時,陳杰穿上白大褂,開始在嘉興市婦保院接診兒科病人。近日,他為一名只有2個月大,卻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孩子進行了手術,在我市尚屬首例。

實際上,他真正的身份是上海新華醫院的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從今年1月1日起,上海新華醫院小兒外科專家全面進駐嘉興市婦保院,陳杰便是首批專家團隊成員。

隨著滬嘉接軌步伐的加快,像陳杰一樣來嘉興上班的上海醫生越來越多。技術同城、服務同質、資源同享,去年以來,我市全面實施滬嘉醫療“三同”計劃,有效促進了高端優質醫療資源惠及禾城百姓。全市公立醫院已與上海32家三甲醫院建立了緊密型合作關係,在嘉興開設專病專科門診200多個,就診人數超過5萬人次。市民不出家門就可以享受到上海的醫療資源。

據初步統計,去年僅市本級市民節省到上海看病的交通、住宿、掛號、手術等費用超過3700萬元,醫療接軌上海釋放出越來越多的“民生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嘉興醫保卡可在上海503家定點醫院住院實時刷卡結算,在兩家醫院實現門診刷卡結算,上海醫保卡可在嘉興所有三甲醫院住院實時刷卡結算。

此外,教育也是市民最關心的話題。去年,我市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雙一流”大學達成了戰略合作,與上海合作辦學項目達到了17個,與上海結對中小學校達到了92所,佔全市中小學總數的27%。

交通方面,我市大力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打造與上海“半小時高鐵圈、一小時通勤圈”,推進毗鄰地區“斷頭路”打通工程,航空港、港口航道互通也在持續建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