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1

PDCA循環及管理改善

“讓我們做得更好”是企業的信念,也是對全球作出的承諾。除了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外,致力改善人們工作及生活質素而做得更好的意義更為重大。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實現我們的信念呢?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必須堅持持續不斷的改善(Kaizen)精神,運用PDCA循環,不斷地改善我們的工作質量、產品質量及服務質量,以達成顧客滿意。

1、PDCA管理認識

PDCA循環分為四個階段:

—P(計劃):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為提供結果建立必要的目標和行動計劃—。

D(實施): 實施行動計劃。

—C(檢查):根據方針、目標和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監視和測量,並報告結果。

—A(處置):指新作業程序的實施及標準化,以防止原來的問題再次發生。(或設定新的改進目標)。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2、PDCA循環的應用

PDCA循環的特點:

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互相促進,推動大循環。

PDCA循環是爬樓梯上升式的循環,每轉動一週,質量就提高一步。

PDCA循環是綜合性循環,4個階段是相對的,它們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

推動PDCA循環的關鍵是“處置”階段。

(1)PDCA應用之一-供應商管理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2)PDCA應用之二-項目管理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3)PDCA應用之三-ISO系統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3、PDCA循環及管理改善

管理改善的基本程序: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2

PDCA循環八步驟詳解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1、計劃–步驟1. 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

(1)計劃–步驟1.1.確認問題

—目的:對問題進行切實可行的定義

—輸入:管理層設定和提出的最初的問題—

過程:

1.評審現有的描述問題的數據

2.收集團隊的反饋–其它實際數據

3.如果可能,去調查一下問題

4.完整的描述-何事/何地/何人/何時/如何(六何法)

5.確認如果問題得到解決,情況會有什麼變化

—輸出:

何事:問題描述–有什麼現象?

何地:發現了問題?

何人:同這個問題有關?

何時:從何時開始?重複發出?

為何:問題是重要的?

如何:用%,個數,PPM,時間等術語量化

清晰的問題定義(記錄在項目記錄上)

流程圖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2)計劃–步驟1.2.收集和組織數據

—目的:收集數據以便更好地理解問題—

過程:

1.用頭腦風暴法收集所需要的數據

2.畫流程圖

3.準備數據收集計劃(何人/何事/何時/如何)

4.執行計劃

5.用直觀的形式組織數據(圖表,曲線,排列圖…)

6.分析組織好的數據—

輸出:(步驟1.3的輸入)

所有描述問題的圖表

對問題完整的描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工具演示: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3)計劃–步驟1.3.設定目標和測量方法

—目的:清晰地界定和確認目標—

過程:

1.根據數據分析,確認問題陳述和相關聯的目標(時間/成本/質量)和測量方法

2.同管理層確認目標

—輸出:(=步驟2的輸入)

管理層認可的、可測量的目標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2、計劃–步驟2. 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各種原因或影響因素

—目標:尋找可能的原因和確認根本原因—

過程:

1.用頭腦風暴法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

2.組織數據(因果圖)

3.根據因果圖選擇(通過小組討論)2至3個主要原因

4;對主要原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5 why’s

5.通過試驗和測量確認,所選擇的原因是問題真正的原因(根本原因)

—輸出:(=步驟3的輸入)

經過確認和測量的問題的原因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工具演示: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3、計劃–步驟3. 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

—目的:比較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後辨認對質量問題有直接影響的主要因素—

過程:

1.收集所有的影響因素

2.收集和整理所有的末端因素

3.評估是否這些末端因素是可控的?

4.對末端因素逐條確認

5.找出真正影響問題的主要原因

—輸出:(=步驟3.2的輸入)

主要原因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工具演示: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4、計劃–步驟4. 針對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行動計劃

(1)計劃–步驟4.1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法—

目標:

確認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以及簡單、快速地驗證這些方法的可能性

—過程:

1.用頭腦風暴法獲得所有的解決方法

2.針對主要原因驗證所建議的解決方法

3.選擇那些最佳的備選方法

4.明確描述解決方法

5.決定簡單的驗證是否可能—

輸出:(=步驟4.2的輸入)

關於解決方法的簡明清單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工具演示: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2)計劃–步驟4.2.測試和選擇

—目標:選擇將要實施的最終解決方法—

過程:

1.決定和執行針對簡便驗證方法的驗證計劃

2.確認驗證結果

3.建立挑選矩陣圖

4.作出最終選擇

5.如有必要,同管理層確認所選方法

—輸出:(=步驟4.3的輸入)

按優先順序排列的經挑選的方法(方案)(有待執行)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工具演示: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3)計劃–步驟4.3提出行動計劃和相應的資源

—目標:建立有效的和可操作的行動計劃—

過程:對每一個解決方案,界定:

做什麼?

誰去做?

何時完成?

需要哪些資源?

預期結果是什麼?—

輸出:

完整的行動計劃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工具演示: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5、實施–步驟5.實施行動計劃

—目標:將措施付諸實施—

過程:

1.實施培訓和信息計劃

2.在實驗的基礎上實施措施

3.評估結果

4.措施的全方位應用

5.檢查所有措施的完成情況

—輸出:

所有完成了的措施

相關的測量方法和收集的數據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工具演示: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6、檢查–步驟6.評估結果(分析數據)—

目標:

將措施付諸實施確認措施是否產生預期的結果

檢查項目目標是否得到滿足—

過程:

1.收集數據和審核相關區域/流程……

2.用有效的形式組織數據

3.分析信息--結果確實體現出改進嗎?結果同目標相比如何?,分析差距? (5 why ’s),…

4.如果可能,完成措施

5.確認每個措施的有效性:如果結果滿意或可接收- -轉到步驟7,如果結果不滿意- -回到步驟2

6.決定後續步驟

—輸出:

針對將要標準化的措施的協議

有關所學到的知識系統整理

—工具:

所有的圖表(參見1.2)

5 why ’s

7、處置–步驟7.標準化和進一步推廣

—目標:

保持改進,在類似區域內傳播、分享知識和方法

—過程:

1.定義所需的規則和指標

2,設立相關聯的測量手段

3.更新操作指示、設置要點和程序

4.確保針對新的操作活動的溝通或培訓

5.列出其他也可以應用所實施的方法的地方

6.向管理層展示小組過程/措施和標準化情況

7.建議類似的措施在哪些地方也可以應用

—輸出:

建立的新標準

有準備地進行新的PDCA循環

小組解散或轉向新的改進機會

—工具:

程序...

8、處置–步驟8

—提出這一循環尚未解決的問題,把它們轉到下一個PDCA循環

立竿見影的管理藝術—PDCA管理循環方法(戴明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