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湖北有哪些茶葉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沒有名字了c


有很多呢!基本多是以茶葉製作技術為主!

先說湖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茶葉類)。

2014年《國務院關於公佈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國發【2014】14號),湖北省茶葉類在擴展項目列的是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恩施市)、黑茶製作技藝(李橋磚茶製作技藝-——赤壁市)。這兩項在湖北省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裡。

湖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茶葉類),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9年):武當道茶炒制技藝(十堰市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五峰採花毛尖茶製作技藝(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遠安鹿苑茶(遠安縣)

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綠茶製作技藝(當陽市、恩施市——仙人掌茶製作技藝、 宣恩縣,恩施玉露製作技藝,宣恩伍家臺貢茶製作技藝)。

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黑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赤壁市)。

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紅茶製作技藝(楊芳林瑤山紅茶製作技藝——通山縣);擴展項:綠茶製作技藝(欒師傅製茶技藝、團黃貢茶製作技藝——宜昌市夷陵區、英山縣),黑茶製作技藝(長盛川青磚茶製作技藝——宜昌市伍家崗區)。

(注:如綠茶製作技藝為名錄,則屬於黑茶製作技藝的分支都屬於擴展項目。)


微襄陽


說起茶葉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我覺得最應該說的就是,茶葉之鄉宜昌五峰了。宜昌五峰土家族居民比較多,這裡也是湖北茶葉之鄉,有很多有名氣的茶葉就是這裡產出的,例如水濜貢毫明前茶。

五峰土家族的茶葉樹種又是百年老樹種,相比其他地方的茶葉有著良好的基因,五峰的茶葉最早能追溯到康熙年間。當年在武陵山脈生活著土家族十八土司,土司就是當地的王,當年土司王田舜年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特意收其為義子享受朝廷王爺的待遇。田舜年為感謝康熙皇帝的賞識,特意回五峰水濜司採摘明前頭等綠茶嫩芽,用山間松木柴火純手工炒製出成品茶葉進貢給康熙皇帝,康熙飲後甚是歡心賞賜田舜年。隨後土司王田舜年便將此製茶工藝世代傳承,年年進貢朝廷直到解放前夕,水濜司的水濜貢毫也因此聞名。

水濜司的水濜貢毫只取水濜司深山初生嫩芽,高山特產松木為柴,延循土司古法手工炒茶,慄香、蘭花香宜人,茶葉鮮醇甘美、順滑不澀口、回甘悠長,被列為貢物上品。水濜貢毫只採初生珍貴嫩芽,產量佔總茶園不到1/10,人均佔有量僅0.003g,可見其茶葉的珍貴稀少。

水濜貢毫茶葉由土司王爺世代傳承如今已是第十二代傳人了,這種純手工製茶技術就是一種茶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更多經常問答關注李小蟲哈!


李小蟲哈


長盛川湖北青磚茶就是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公元1368年,湖北製茶世家何氏家族首制帽盒茶,是為湖北青磚茶的雛形,後開設長盛川磚茶廠,專事青磚茶的製作。此後,湖北青磚茶開始其兩百多年的輝煌歷史,在中俄萬里茶道上佔有重要地位。

長盛川湖北青磚茶以長江流域鄂西南武陵山區高山優質富硒茶樹鮮葉為原料,經長時間獨特發酵後高溫蒸壓而成。湯色澄紅清亮,濃釅馨香,味道純正,回甘雋永。飲用青磚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膩健胃,降脂瘦身,禦寒提神,殺菌止瀉等獨特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