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英雄不問出身,身為奴隸又如何,照樣做皇帝

亂世中的開國之主,大都有傳奇色彩,如秦末的楚霸王、漢高祖劉邦,見始皇出遊均有慨嘆之言。後來的人生軌跡也印證了奇人必有奇言奇行。

當司馬家‘八王之亂’後,晉氏衰頹,北方少數民族乘勢而起,不久便成‘五胡亂華’,漢室南遷。在五胡十六國中,政治軍事能力最為出色的當屬後趙石勒,因其作戰勇猛,人稱‘拼命三郎’。

英雄不問出身,身為奴隸又如何,照樣做皇帝

石勒身世亦屬傳奇,種過田、當過兵、被人賣作奴隸,與人結伴為盜,最終以燕雲十八騎為爪牙,經過多年的東征西討,成為當時最強的軍事力量,定都襄國,國號為趙,史稱後趙。能在亂世之中,開拓一番基業,其富於遠見的政治眼光與軍事統帥能力自不必說,其胸襟膽識也難為常人所及。

少年時代,石勒至洛陽,狂笑上都門,被王衍異之為:‘胡雛聲視有奇志,將為天下患’,後果應所驗。

英雄不問出身,身為奴隸又如何,照樣做皇帝

龍登九五之後,石勒曾謂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對曰:“陛下神武謀略,過於漢高(祖)。”勒笑曰:“人豈有不自知,卿言太過。朕若遇高祖(劉邦),當北面事之,與韓(信)彭(越)比肩。若遇光武(劉秀),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宜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取天下也。”

其言談磊落,知有過人者,亦不甘下於人,發英雄之言,行梟雄之事。在他心目之中,要做一統河山的漢高祖、光武,對慣用陰謀詭計的司馬氏頗為不屑。

石勒雖為匈奴後人,粗鄙無文,但對中原文化卻十分喜愛。他即位之後,有一大舉措,便是後世考試製度的創始,經過多年試驗,終於在隋代時期形成科舉,而石勒便是先驅試驗者。僅憑此一點,即使是滿腹詩書的中原皇帝也大為不如。

英雄不問出身,身為奴隸又如何,照樣做皇帝

他自己雖然不讀書,卻喜歡別人為他讀,自己在旁聽之,怡然自得,而且頗有見解。一次,有人為他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不禁大驚,問道:“此法當失,云何得遂有天下?”意為用這樣的蠢主意,劉邦怎麼就得了天下?及聞留侯張良勸諫,未能施行,才鬆了一口氣,道:“賴有此耳。”於此可見其政治才能絕非一般國主可比。

漢末儒學進入衰退期,佛教開始盛行,胡人對此更加篤信,石勒自然也不例外。他在位期間,很推崇一位高僧,就是佛圖澄。佛圖澄雖然佛法高妙,但也未能使石勒放下屠刀,不過長期沐浴佛光,也有些作用。

他對‘胡人’這個稱謂很反感,曾經制定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不得出現‘胡’字,違者問斬不赦。”偏偏有一位官員叫樊坦面見皇帝之時,身著破衣,石勒問他問何如此,他便說:“都怪胡人沒有道義,搶掠了衣物,才使我衣衫襤褸來朝。”說完,便知道犯了過錯,連忙求饒。

英雄不問出身,身為奴隸又如何,照樣做皇帝

石勒當時並沒有處罰他,御賜午膳時,指著盤中一隻胡瓜問道:“卿知此物名?”樊坦心知其意,便恭敬的答道:“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了,不知是不是信仰佛法原故,總之對這個回答十分滿意,便不再追究,而那‘黃瓜’之名也從此傳了下來。

傳聞佛圖澄圓寂之時,曾對石勒明言:“佈政苛猛,賞罰交濫,特違聖教,致國祚不延也。”可是沒多不久,又有人說佛圖澄進了潼關,並沒有死。

石勒大為震驚,馬上開棺驗屍,裡面只有一塊石頭,他煩惱之極,便說:“我姓石,大和尚把我埋掉走了,國家還能長久嗎?”果然沒多久,石勒病死,其所建立的後趙不久也被冉魏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