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英雄不问出身,身为奴隶又如何,照样做皇帝

乱世中的开国之主,大都有传奇色彩,如秦末的楚霸王、汉高祖刘邦,见始皇出游均有慨叹之言。后来的人生轨迹也印证了奇人必有奇言奇行。

当司马家‘八王之乱’后,晋氏衰颓,北方少数民族乘势而起,不久便成‘五胡乱华’,汉室南迁。在五胡十六国中,政治军事能力最为出色的当属后赵石勒,因其作战勇猛,人称‘拼命三郎’。

英雄不问出身,身为奴隶又如何,照样做皇帝

石勒身世亦属传奇,种过田、当过兵、被人卖作奴隶,与人结伴为盗,最终以燕云十八骑为爪牙,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成为当时最强的军事力量,定都襄国,国号为赵,史称后赵。能在乱世之中,开拓一番基业,其富于远见的政治眼光与军事统帅能力自不必说,其胸襟胆识也难为常人所及。

少年时代,石勒至洛阳,狂笑上都门,被王衍异之为:‘胡雏声视有奇志,将为天下患’,后果应所验。

英雄不问出身,身为奴隶又如何,照样做皇帝

龙登九五之后,石勒曾谓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对曰:“陛下神武谋略,过于汉高(祖)。”勒笑曰:“人岂有不自知,卿言太过。朕若遇高祖(刘邦),当北面事之,与韩(信)彭(越)比肩。若遇光武(刘秀),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宜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取天下也。”

其言谈磊落,知有过人者,亦不甘下于人,发英雄之言,行枭雄之事。在他心目之中,要做一统河山的汉高祖、光武,对惯用阴谋诡计的司马氏颇为不屑。

石勒虽为匈奴后人,粗鄙无文,但对中原文化却十分喜爱。他即位之后,有一大举措,便是后世考试制度的创始,经过多年试验,终于在隋代时期形成科举,而石勒便是先驱试验者。仅凭此一点,即使是满腹诗书的中原皇帝也大为不如。

英雄不问出身,身为奴隶又如何,照样做皇帝

他自己虽然不读书,却喜欢别人为他读,自己在旁听之,怡然自得,而且颇有见解。一次,有人为他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不禁大惊,问道:“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意为用这样的蠢主意,刘邦怎么就得了天下?及闻留侯张良劝谏,未能施行,才松了一口气,道:“赖有此耳。”于此可见其政治才能绝非一般国主可比。

汉末儒学进入衰退期,佛教开始盛行,胡人对此更加笃信,石勒自然也不例外。他在位期间,很推崇一位高僧,就是佛图澄。佛图澄虽然佛法高妙,但也未能使石勒放下屠刀,不过长期沐浴佛光,也有些作用。

他对‘胡人’这个称谓很反感,曾经制定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不得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偏偏有一位官员叫樊坦面见皇帝之时,身着破衣,石勒问他问何如此,他便说:“都怪胡人没有道义,抢掠了衣物,才使我衣衫褴褛来朝。”说完,便知道犯了过错,连忙求饶。

英雄不问出身,身为奴隶又如何,照样做皇帝

石勒当时并没有处罚他,御赐午膳时,指着盘中一只胡瓜问道:“卿知此物名?”樊坦心知其意,便恭敬的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了,不知是不是信仰佛法原故,总之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便不再追究,而那‘黄瓜’之名也从此传了下来。

传闻佛图澄圆寂之时,曾对石勒明言:“布政苛猛,赏罚交滥,特违圣教,致国祚不延也。”可是没多不久,又有人说佛图澄进了潼关,并没有死。

石勒大为震惊,马上开棺验尸,里面只有一块石头,他烦恼之极,便说:“我姓石,大和尚把我埋掉走了,国家还能长久吗?”果然没多久,石勒病死,其所建立的后赵不久也被冉魏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